別名
吳葵華、側金盞、白淑氣花、棋盤花、蜀其花、蜀季花、麻桿花、舌其花、大蜀季花、果木花、木槿花、熟季花、秫秸花、端午花、大秫花、餅子花、公雞花、擀杖花、單片段預告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甘、鹹,性涼。
歸經
歸肝、大腸經、小腸經。
功效
和血止血,解毒散結。
主治
用於吐血,衄血,月經過多,赤白帶下,二便不通,小兒風疹,瘧疾,癰疽癤腫,蜂蠍螫傷,燙傷,火傷。
相關配伍
1、治月經不調:蜀葵花3-9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大小便不暢:蜀葵花6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3、治尿路結石:蜀葵90g。研末,每日服2次,每次服6g,溫開水送服。(《湖北中草藥志》)
4、治喉中有異物感,吞咽不暢:蜀葵花3g。開水泡,當茶飲。(《湖北中草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1-3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揀去雜質,摘去梗,篩去灰屑。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形態特性
蜀葵又名:菺、戎葵、胡葵、一丈紅、白蜀葵、小蜀芪。二年生直立草本,高達2米,莖枝密被刺毛。葉近圓心形,直徑6-16厘米,掌狀5-7淺裂或波狀稜角,裂片三角形或圓形,中裂片長約3厘米,寬4-6厘米,上面疏被星狀柔毛,粗糙,下面被星狀長硬毛或絨毛;葉柄長5-15厘米,被星狀長硬毛;托葉卵形,長約8毫米,先端具3尖。花腋生,單生或近簇生,排列成總狀花序式,具葉狀苞片,花梗長約5毫米,果時延長至1-2.5厘米,被星狀長硬毛;小苞片杯狀,常6-7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10毫米,密被星狀粗硬毛,基部合生;萼鍾狀,直徑2-3厘米,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2-1.5厘米,密被星狀粗硬毛;花大,直徑6-10厘米,有紅、紫、白、粉紅、黃和黑紫等色,單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狀三角形,長約4厘米,先端凹缺,基部狹,爪被長髯毛;雄蕊柱無毛,長約2厘米,花絲纖細,長約2毫米,花葯黃色;花柱分枝多數,微被細毛。果盤狀,直徑約2厘米,被短柔毛,分果爿近圓形,多數,背部厚達1毫米,具縱槽。花期2-8月。
生長環境
本種原產我國西南地區,現各地廣泛栽培。
藥材性狀
花捲曲,呈不規則的圓柱狀,長2-4.5cm。有的帶有花萼和副萼,花萼杯狀,5裂,裂片三角形,長1.5-2.5cm,副萼6-7裂,長5-10cm,兩者均呈黃褐色,並被有較密的星狀毛。花瓣皺縮卷折,平展後呈倒卵狀三角形,爪有長毛狀物。雄蕊多數,花絲聯合成筒狀。花柱上部分裂呈絲狀。質柔韌而稍脆。氣微香,味淡。
藥理作用
1、鎮痛抗炎作用。
2、不良反應,導致胃自發活動減少。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月經不調,帶下病,便秘,尿路結石和慢性咽炎等。
相關論述
《別錄》:“主理心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