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東晉“南粵孝子”]

黃舒[東晉“南粵孝子”]
黃舒[東晉“南粵孝子”]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舒字展公,東晉江夏(今湖北武漢市)人,生卒年不可確考。後隨其父自江夏遷居東官郡寶安縣 。

黃舒之“孝”千古留名。“鄉曲爭傳黃孝子”,人們將他比作春秋孝子曾參,給他家門掛匾,書“參里”二字,黃宅旁一座無名山,也由此被稱為“參里山”、“參山”,而村名也隨之改為“參里”。

黃舒死後葬於“大田鄉豬母崗”,就在現今的步涌村大田路旁。

史料記載

黃舒 字展公,東晉江夏(今湖北武漢市)人,生卒年不可確考。後隨其父自江夏遷居東官郡寶安縣。

《南越志》記載

最早記載黃舒事跡的是宋沈懷遠《南越志》:“寶安縣東有參里,縣人黃舒者,以孝聞于越,華夷慕之如曾子之所為,故改其居日參里也。”

《東莞縣誌》記載

在本地的地方志里,明崇禎《東莞縣誌》最先為黃舒立傳,清康熙《東莞縣誌》幾乎一字不差照録。全文如下:

晉黃舒,事親至孝,家貧力業,以供修瀡。侍膳極恭,盛暑未嘗解冠帶,親所頤指,雖千里外往焉,曾無難色。父卒,皇皇如欲無生,躬負土為墳,廬於其側,深野無人,豺狼左右號,而舒安之。每寒夜哭,聲出林薄,隨悲風遠聞,人為泣下。郄酒肉弗御,日進淖糜一盂。久之,形容枯槁,人勸其還,哭而弗答。居母喪,亦如之。間巷皆謂舒生養歿哀,今之曾參也。有司奏旌其門,因名其曰參里,傍有山亦稱參里山。宋沈懷遠《南越志》載舒事,謂不讓古人云。

康熙《新安縣誌》在為黃舒立傳時,録入明代新安縣知縣邱體乾寫的一篇贊:

厥初生民,爰有五常,厥先維何,父子之綱。百行根底,經訓維彰。只見夔夔,視膳蹌蹌。聖賢跡遠,孝道榛荒。彼君子兮,挺自僻壤。貧而甘旨,盛暑冠裳,豈鼎而豐,豈爵而揚。生則致養,沒而孔傷。負土為墳,結廬其旁。夜月哀號,大塊茫茫。烏鵲繞樹,虎貌潛藏。魚也悲木,奇也履霜,律之於古,誰其雁行。僉日曾參,庶幾可方。里以參名,董德善良,山以參名,表厥孤芳。哲人云萎,陵谷滄桑。蓼莪載詠,涕泗浪浪。嗚呼,訪故里則黍禾在望,睇故山則雲樹郁蒼,不知者謂先生既亡矣,而知者謂先生之孝久而彌光。

嘉慶《新安縣誌》除照録前志的記載而外,還考證出黃舒的字號和父名。

黃舒墓

黃舒死後就葬在沙井。清嘉慶《新安縣誌》有明確的文字記載:“晉孝子黃舒墓在大田鄉豬母岡。”黃舒墓座南面北,仿佛凝望著北方的故鄉,墓前的街名叫大田路,看來《新安縣誌》的記載還是十分準確的。黃舒墓為清代的墓葬形式,三合土享堂地面,青磚墓壁,拜堂處顯露出部分沙岩條塊,通進深9米,通面闊5米,墓碑為花崗岩質地,官印碑頂,碑額處浮雕雲紋圖案,碑文的字跡有些模糊,“晉欽賜孝子鄉賢始祖考參里黃公之墓”十六字還是認得出來的。被列為深圳市寶安區區級文化保護單位。

熱點關注

特區道德與黃舒被關注

深圳市長就公務員打罵父母事件發表觀點,引發媒體關注,就深圳社會共同反思,社會轉型期多種矛盾挑戰道德構建。引起社會關注,1700年前,深圳市就出了個大孝子:黃舒。開始為深圳人所知道,寶安區的靈芝公園命名也是靈芝精神與孝德文化有關的一個因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