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白瑩

黃白瑩為革命烈士,本名黃冠義,筆名白瑩、歐陽麗娜。廣東省南海縣沙頭鎮人。於1917年9月6日在天津市一個廣東廚師家庭里出生。在1941年3月21日,在肥城西南蓮花峪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4歲。

基本信息

早期經歷

黃白瑩,原名黃冠義,筆名白瑩、歐陽麗娜。原籍為廣東南海縣沙頭鎮。1917年9月6日出生於天津市一個廣東廚師家庭里。父親黃顯明,母親蘆四金,共有兄弟三人.白瑩排行老二。1924年7歲的白瑩入廣東人在天津集資創辦的旅津廣東國小讀書。1929年,白瑩的父親因所開飯館虧蝕負債過多,無法繼續經營,拋下妻兒隻身逃亡上海。鋪底用具被債權人查封拍賣後,他們母子4人的生活,就陷入艱難困苦的境地。親友曾勸他的母親,帶3個孩子回廣東老家另謀生路,但因籌措不出4人所需的巨額路費,不得不繼續留在天津。當時,白瑩的哥哥只有13歲,他12歲,弟弟僅9歲。為了生活下去,起初,母親常讓孩子們拿著破口袋,到熟識的廣東飯館乞求一些燒焦了的大米鍋粑回來煮粥吃,要不到的時候就只有挨餓。後來,母親以為討飯終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就托人把老大送進一家飯館當學徒;把白瑩送到一戶有錢人家做雜役。看孩子,主家只管吃飯,不給工錢;母親自己到成衣鋪里找些零星活路來做。這樣母子4人勉強生活下來。

黃白瑩在那戶有錢人家幹了不長時間,便不堪忍受女主人的虐待跑回了家。母親勸他回去,他堅決不肯。母親無奈,又托人把他送到仙宮理髮館當學徒。白天,他在理髮館打水、掃地、接待顧客,十分忙碌。晚上下班後,他不顧一天的勞累,堅持到私立劉廉士英文商業學校學習簿記、會計及商業知識。

4年後,逃亡上海的父親返回天津,在北安利廣東飯館當廚師,白瑩離開理髮館隨父親學徒,家庭生活從此逐漸轉向安定。白瑩仍然白天工作,晚上到天津眾成商業學校讀書學習。在商校,每次考試他都名列第一,各科成績均為優秀,博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譽。父親見白瑩讀書如此用功,成績又好.便不讓他再到飯館做工了。從那時起,白瑩把全部精力都投在讀書上,並開始學習寫作。青年白瑩激情奔放,具有詠詞作詩的天賦,經常詠詩言志。

用詩戰鬥

黃白瑩從幼年到青年生活在天津這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都市裡,耳聞目睹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者、封建買辦官僚、反動資本家等欺壓人民、魚肉百姓的種種罪惡行徑,純潔的心靈早就埋下了反抗民族壓迫和黑暗統治的種子。而進步書刊的引導,愛國知識青年的影響,又使他開闊了視野,明確了方向,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5年,北平(今北京)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了波及全國的“一二·九”抗日救國運動。黃白瑩和廣大愛國學生走出校園,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怒潮之中。12月18日,白瑩參加了由天津愛國學生組成的遊行隊伍,去天津市政府示威。隊伍行至金剛橋時,遭到反動軍警的攔阻。12月19日,全市各大中學校學生舉行總罷課,黃白瑩帶頭參加罷課鬥爭,反對日寇對華北的進一步侵略和國民黨反動派的不抵抗政策。1936年2月“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在北平成立。不久,天津也成立了“民先”組織,黃白瑩即被吸收加入“民先”。5月,為反對日本增兵華北,在天津抗日救國聯合會的推動下,天津各界舉行抗日大示威,愛國學生罷課3天,黃白瑩又是積極的參加者。

如火如荼的抗日救國鬥爭中,黃白瑩逐步受到了鍛鍊,寫出了不少鼓動抗日救國的戰鬥詩篇,在天津文學界已小有名氣。同年6月,他參加了天津“左翼作家聯盟”領導的”天津海風社”,擔任《詩歌小品》月刊(1936年10月10日創刊)的散文編輯。這個刊物1937年改為《海風》月刊。他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以詩歌為武器,漚歌勞苦大眾,揭露黑暗統治,為抗戰擂鼓吶喊。黃白瑩與他的朋友簡凌出版的詩歌選集《海河夜之歌》中,有許多描述天津勞動人民的詩作,如《出力者之群》、《啊好壯的手》、《船家女》、《賣唱女》、《換破爛的女人》等。他的《出力者之群》(1934年2月作於天津)一詩,以凝重的筆觸,表現了舊社會天津搬運工人的悲慘命運。詩中寫道:

他們披著污穢而殘破的舊衣,

突出的醬黑色的胸脯,

象徵他們有使不盡的雄力,

這齣力者的群中,

有從深重的地方奔出的,

有從罪惡的城市中墜落下來的,

他們憂鬱著,

煩惱著這生活,

生活使他們積著無限的悲哀。

從這些簡短的詩句中,我們不難體味詩人對勞動人民濃烈的階級情感,更可見白瑩對不平等社會制度的滿腔義憤。他的許多詩篇,以激昂奔放的語言反映了“一二·九”運動的火熱鬥爭。如《怕么?》、《鎮風》、《艱難的跋涉》、《姜家井的黃昏小景》等。在《鎮鳳》(註:1936年10月作)一詩中,白瑩以雄渾豪壯、粗獷剛健的詩句,向人們發出了奮起抗戰的莊嚴呼喚:

我們不再是軟弱的華夏子孫了,

我們不再是牛馬般的黑奴了,

我們不再是獨裁者的馴民了,

我們要牽起一條堅固的鏈

……

我們跋涉在冰雪大地,

我們隱於在椰子林中,

無一絲的恐懼,

無毫髮的驚惶,

偉大的鐵先隊啊!

颶風搖撼山嶽了,

群之潮流在大地奔騰了,

奮起啊,

有鐵血的同志,

我們要掃蕩起洗刷宇宙的狂風!

1937年,天津的局勢日趨緊張。日軍和日本浪人到處為非作 歹,“海河浮屍案”、“日本浪人販毒走私案”等污辱、殺害和毒害中國人的罪行屢犯不止。國民黨漢奸特務四處搜捕反日愛國人士,邵冠祥等3位愛國文藝工作者於7月被捕.面對嚴酷的現實,黃白瑩不退縮、不畏懼。而是以更加鏗鏹的文字直抒自己與日月同輝的革命鬥志和愛國痴情:“我們容忍這一刻,/月亮沒毀滅,/太陽還有光,/我們鬥爭的高潮永遠高漲!”(《沒有自由的地帶》1937年7月作)為了宣傳抗日,他有時背上鋪蓋卷出去幾天不回家,還勇敢地跟國民黨“職業學生”(特務)進行面對面的鬥爭。有一次他被國民黨“復興社”特務盯梢,幾經規避,最後丟掉了衣服和行李,才脫離險境。

天津淪陷後,愛國青年學生們開始向南撤退。黃白瑩根據“民先”南下抗日的指示,於一個初秋的早晨,告別家人,和同學們由天津乘船到達山東煙臺,後又輾轉來到濟南。

抗日在山東

1937年9月,濟南的平津流亡學生和一部分留日學生,組成“平律學生流亡同學會”,在“民先”山東省隊部的領導下,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平津學生流亡同學會還組織了抗日劇團,先後在濟南街頭、山東省民眾教育館劇場等場所 和魯西南、冀南、豫北一帶演出了《放下你的鞭於》、《打鬼子去》、《烙痕》、《張家店》等抗日劇目。黃白瑩參加了街頭宣傳隊,教民眾唱《義勇軍進行曲》、《救中國》、《救亡進行曲》、《淞花江上》、《全面抗戰》等抗戰救亡歌曲。他還到火車站救護由滄州前線撤下來的抗日負傷戰士,到濟南各醫院慰問傷員。

同月,在中共山東省委和中共山東聯絡局的推動和幫助下,國民黨第三路軍政訓處開始籌辦政治幹部訓練班,動員民眾,培訓抗日的幹部。政訓班由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兼任主任,原西北軍進步人士余心清任副主任,共產黨員黃松齡任教務長。中共山東省委、濟南市委和“民先”山東省隊部積極動員“民先”隊員和愛國青年參加訓練。黃白瑩參加了第一期訓練班。10月中旬結業後,他和其他200多名愛國青年被分配到聊城山東省第二專署范築先部政訓處,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他們到達不久,日軍攻占了山東德州一帶。韓復榘為保存實力不戰而退,並命令黃河以北的專員、縣長和地方團隊,全部撤往黃河以南的東阿鄄城地區。范築先將軍是一位具有強烈愛國思想的軍人,在日軍大舉進攻,國民黨軍隊紛紛南撤的形勢下,他接受了共產黨的建議,決心不退過黃河,並發出了震動全國、振奮民心的堅決守土抗戰的通電。在中共魯西北特委的幫助下,范將軍重建抗日政權,發動民眾組織武裝力量,堅決抵抗日本侵略軍,在魯西北勇敢地樹起了抗日的旗幟。

黃白瑩最初在山東省第六區游擊司令部政訓處任上尉“服務員”。11月初,魯西北各縣相繼建立了以共產黨員為主的縣政訓處。黃白瑩、徐茂里(山東臨沂人,留日學生)、高境(山東諸城人,後任范築先縱隊七團政委 作戰犧牲)和吳鴻漸(遼寧人,後任平陰縣委書記,作戰犧牲)等20人被派往冠縣。這時黃白瑩已被黨組織接納為中國共產黨的候補黨員。不久,宋哲元的二十九軍經冠縣南撤,地方秩序立即陷入混亂。此時,中共魯西北特委遵照北方局和山東省委的指示,在各地建立發展抗日武裝。黃白瑩所在的冠縣政訓處,配合冠縣縣委許夢俠郭英朱目同、孫洪等同志在八里莊舉行抗日武裝起義。當時,冠縣“抗日”武裝,名目繁雜。而黨拉起來的游擊隊,雖人數不多,卻紀律嚴明 被老百姓稱之為“學生桿”。為避免被地主武裝吃掉,這支游擊隊遂與陸子衡的部隊合編。黃白瑩、吳鴻漸等政訓處人員調回聊城政訓處。

在中共魯西北特委的領導下,范築先部政訓處於1937年11月創辦了油印報紙《山東人身》(三日刊),不久停刊。年底,由黃白瑩負責辦起油印報紙《抗戰日報》。刊載武漢電台每天早晚廣播的戰訊和本地區軍事政治新聞等。該報每期2000字以上,日出100至150份,分送司令部各單位、各縣政訓處和各游擊部隊,並在聊城的重要街市張貼。在濟南、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外地報紙絕源的情況下,黃白瑩主辦的這張油印報紙,曾起過重要的宣傳作用。它的編輯、刻版、印刷、張貼和寄發等具體工作,都是由黃白瑩一人承擔的。1938年5月1日,這張《抗戰日報》改為四開鉛印,成為魯西北共產黨人所領導的第一張鉛印報紙,日出數千份,發行到魯西北、冀南抗日根據地的數十個縣,也寄往延安和武漢,成為黨在魯西北的有力宣傳武器。

赴延安學習

魯西北地方黨和范築先的統一戰線形成以後,1938年3月,范築先採納魯西北特委書記張震之的建議,派成潤去延安匯報了魯西北抗戰的情況。中共中央覆信讚揚了范築先精誠團結,共同抗日的壯舉,同意調幹部去魯西北工作,批准魯西北特委派幹部到延安學習。4月,中共魯西北特委先後派出兩批幹部赴延安學習,已成為正式黨員的黃白瑩也被派往延安。5月7日,黃白瑩一行由聊城出發,背著行李徒步南行過黃河,經鄆城、定陶、曹縣,從蘭封乘火車到開封,又輾轉到達西安。在西安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住了幾天后,步行去延安。在七八天長途跋涉中,黃白瑩像一位老大哥似的照顧著同志們。6月初,黃白瑩抵達仰慕已久的中國革命聖地延安古城。

在延安,黃白瑩進入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第五期五大隊十中隊學習,住在羅家坪。學習期間,黃白瑩等聆聽了毛澤東主席所作的關於《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的報告。半年學習期滿後,於 1939年初春,黃白瑩等離開延安,由陝北葭縣渡過黃河,經山西臨縣、興縣,繞道晉東南,越過日軍數道封鎖線,才回到魯西北。白瑩在山東敵後寫給留在延安的戰友的信上說:“我們經過千山萬水,歷經艱辛,終於回到山東,但是老家(指聊城,1938年11月15日為日軍攻占)已經不可能回去了,敵人正在加緊掃蕩,形勢險惡,每個夜晚幾乎都要轉移幾個地方。”

犧牲在東平

回山東後,黃白瑩被分配到中共泰西地委任宣傳部副部長。其間,宣傳部的工作主要由他負責。為了培養幹部,他常到泰西地委黨校講課,並寫出了鼓舞人們堅持持久抗戰的許多詩篇和歌曲,給幹部民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後來,他擔任了泰西地委宣傳部長。1941年3月21日,在肥城西南蓮花峪戰鬥中,黃白瑩和同志們被日軍包圍,突圍時地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4歲。戰鬥結束後,地委機關為黃白瑩舉行了追悼會,把他的遺體浮厝於蓮花峪。

1964年2月,泰安地委、專署將黃白瑩的遺骨遷葬於泰山南麓的烈士陵園。泰安地委、專署、軍分區的負責同志和廣大幹部民眾,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現在每逢清明佳節,廣大幹部民眾和青少年紛紛到烈士墓前瞻仰致祭。黃白瑩烈士抗戰前的遺像、詩歌、散文手稿和一盞他用過多年的青瓷鐵燈,如今存放在天津歷史博物館天津現代革命史陳列室中,成為後人學習革命先烈不朽精神的珍貴教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