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煇如

黃煇如,原名漢禧,字健甫,羅源城關北門街人。生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民國14年(1925年)畢業於福建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基本信息

黃煇如
黃煇如(1904~1967年),原名漢禧,字健甫,羅源城關北門街人。生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民國14年(1925年)畢業於福建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先後在縣公立第二、第一國小任教務主任、校長,民國17年1月調任縣教育科督學、課長等職,民國22年1月後,先後任平潭、永泰、寧德、同安、霞浦等縣教育科(局)督學、課長。由於父歿妻亡、母老子幼,於民國27年10月辭職返鄉。民國28年後,歷任羅源私立崇德國小、縣立鳳山鎮中心國小校長,兼任縣立國中國文教員。民國34年8月,任縣立初級中學總務主任兼國文教員。民國37年6月,又兼任縣實驗國小校長。1949年羅源解放後,黃仍續任縣立初級中學專職語文教員兼文史地教研組組長。
黃煇如從事中國小教育工作達40餘年。在此期間作為教育界知名人士之一,也曾參與政界活動。民國18年加入國民黨,曾任國民黨福建省直屬羅源區黨部候補執行委員,兼任《努力》周刊及抗戰時期《動員》等周刊的副編輯、編輯,發表過有關三民主義義務教育之實施,以及動員抗日等文章。任過縣教育工會負責人、縣臨時參議會(教育界)臨時參議員、縣參議會(教育界)參議員等職。民國33年1月任《羅源青年》報總編輯,並加入三青團,擔任羅源初級中學三青團區隊副、區隊長。
黃煇如,雖然涉足政界,但仍保持學者本色,清貧自守,與縣上黨政要員、富豪權紳都保持一定距離。對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等政策,表示贊同。在《羅源青年》任總編輯期間,所主筆的社論、新聞,對官場之腐敗,豪紳之醜惡,奸商之惡行,封建之遺毒,敢於秉筆直書。
新中國成立後,黃煇如擁護中國共產黨政策,先後被選為縣教育工會主席、縣土地改革委員會委員、縣抗美援朝委員會委員、縣人民代表會議特邀代表,兩度被邀請參加閩侯專區人民代表會議。1951年10月,參加福建人民革命大學學習。1952年6月,參加全省中等學校教職員思想改造運動。思想覺悟不斷提高,感激熱愛共產黨之情,溢於言表,曾寫了兩首詩分別刊載於《詩刊》和《光明日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黃煇如因解放前的歷史,受到了不公正的批鬥,於1967年2月病故,時年63歲。1972年12月,經複查平反,恢復名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