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男,1963年7月出生,廣東揭西人。主要學習與工作經歷:1981.9-1985.6 中山大學中文系 漢語言文學本科,獲學士學位; 1985.9-1988.6 暨南大學中文系 世界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1.9-2004.6 暨南大學中文系 文藝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1988年6月研究生畢業後留校,在暨南大學中文系外國文學教研室工作至今。現為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翻譯研究。
教學情況
講授的主要課程:《外國文學史》、《聖經文學導讀》、《外國文學名著導讀》、《歐美文學專題研究》、《專業英語》、《20世紀西方文學》、《西方文論》等。發表的教學論文有:基於網路協作的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載《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聖經文學導讀選修課教學研究,載《外國文學史精品課程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 出版的教學成果有:主編《外國文學閱讀與欣賞》(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主講《外國文學名著導讀》(CD-ROM,北京伯通電子出版社,2003);編著《外國文學名著導讀》(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
學術研究
主持學術研究課題
國務院僑辦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海外華人作家的文化身份與翻譯中的文化身份塑造》(項目批准號:04 GQBYB004)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拉康與後現代文化批評》(2005,項目批准號:05K-05)
出版的主要論(譯)著:
專著《拉康與後現代文化批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編譯《聖誕頌歌——聖誕故事精選(英漢對照)》(河南文藝出版社,2004)
譯著《世界最著名短篇小說(歐美卷)》(哈爾濱出版社,2005)
編譯《世界最優美民間故事》(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
近年來發表的主要論文:
翻譯即延異——德希達的翻譯哲學,載《翻譯季刊》(香港),2002年冬季號。
文學翻譯中“刪節原作”和“增補原作”現象的文化透視——兼論錢鍾書《林紓的翻譯》,載《中國翻譯》2003年第4期。
路加的敘述策略,載《聖經與文學闡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拉康與弗洛伊德主義,載《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1期。
從追尋伊甸園所想到的——兼談生態批評的當代意義,載《當代文壇》2004年第1期。
德希達的解構翻譯理論初探,載《學術研究》,2004年第6期。
拉康與後現代文化批評,載《暨南學報》,2005年第4期。
透視"達·芬奇密碼現象",載《外國文學》,2006年第4期
敘事學視角:聖經文學研究的新拓展——兼評《〈聖經〉的文學闡釋》與《聖經敘事藝術研究》,載《基督教文化評論》(香港),2006年秋季號。
華裔美國文學中的母親形象與中國情結,載《思想文綜》第10輯,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
以詩證史:青年海涅愛情詩中的心史,載《名作欣賞》2007年第10期。
主要學術獎勵
1994年獲廣東省“第五屆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論文類)二等獎
1999年獲“廣東外國文學學會第一屆(1990—1999年)優秀科研成果獎”
2003年獲“‘新世紀杯’第二屆廣東文化傳播優秀論文”二等獎
主要學術兼職
廣東省外國文學學會秘書長兼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