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東豐縣黃河鎮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地處長白山分支哈達嶺山脈,輝發河上游,屬松花江水系。東經125.25度,北緯42.29度。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128天左右,年積溫2800攝氏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25毫米左右,平均海拔374米,幅員面積204.7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960公頃,其中水田2300公頃;鎮轄21個行政村,居民6507戶,人口24795人,勞動力11713人,居住滿、漢、朝三個民族,小城鎮人口5000人,工商業戶達500餘戶,教育基礎雄厚,有兩所初級中學兩所中心校、十三所村小、11所幼稚園。
經濟情況
黃河鎮黨委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題,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全力發展經濟,實現了經濟跨越式的發展,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300元,人均GDP8900元。
農業
認真貫徹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農業的方針,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加大產業機構調整力度,進行了有組織、有計畫、有步驟的全面實施。種植業主要糧食作物有:特種玉米、綠色水稻、高油大豆,已形成3萬畝綠色水稻基地,4萬畝高油大豆基地和1.2萬畝特種玉米基地,經濟作物擁有東北最大的雙優山葡萄生產基地20公頃。養殖業發展迅猛,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半壁江山,全鎮牛發展到5.58萬頭,肉雞發展到55.1萬隻,鹿發展到4010頭,已形成養牛專業屯6個,養殖大戶18戶,養殖專業戶126戶。
工業
由於加大了招商引資、新上項目的工作力度,我鎮的民營企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現已發展到19戶,從業人員861人,固定資產達到3860萬元,稅收和利潤都有了較大的增長,主要企業有洋明華工有限公司、新生果仁廠、偉林米業、文福磚廠等。
勞務輸出
通過鎮村兩級組織的教育引導及加大勞務中介的工作力度,我鎮勞務輸出發展很快,現在全鎮在國外勞務的有68人,主要分布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阿聯,從事種菜、食品加工、酒店服務和建築等。在國內大中城市中從事勞務的3232人,短期外出勞務的2761人,占全鎮剩餘勞動力當98.5%。
商貿服務
隨著人民收入的大幅提高,集貿市場交易更加紅火,服務行業向全方位發展,現在全鎮有農貿輕工市場2個,牲畜交易市場1個,飯店30個,理髮美容15個,洗浴業5個,攝影擴印業36個,託兒所3個,日用修理業16個,裝飾裝修業8個,經商人數969人。
基礎設施建設
我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公路建設速度快質量好,鎮村建設業及農業機械有質的飛躍。到現在為止,共修建二級柏油路27公里,“村村通”水泥路56.5公里,全鎮21個村中有20個村實現“村村通”。96%住房達到磚瓦化,農業機械化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
區位優勢
東豐縣黃河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東南與梅河口市和東豐縣城相鄰,西與遼源市接壤,北鄰東北最大的非牧區黃牛交易市場。長東高速公路、東那一級公路、足民至一座營二級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與省內各大城市均有通車。距長春機場僅120公里,並有高速公路,距瀋陽機場268公里,距遼源市、梅河口市均45公里,距東豐縣城28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是東豐縣北部的商貿中心,是投資興業理想之處。
黃河鎮通訊設施齊全,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均在此開展業務;電力設施完備,東北地區最大的變電樞紐“東豐五十萬變電站”距本鎮僅10公里,全鎮電網改造已全部完成,可以滿足任何投資項目的電力需求;水利資源豐富,黃泥河、小沙河從境內流過, 有小(二)型以上水庫十座,塘壩50餘座,是生產綠色稻米的理想之地;勞動力資源充足,有剩餘勞動力6000餘人,具有一定的低成本優勢。
鄉村文化
1、民間文藝
嗩吶藝術源遠流長,據鎮志記載,清宣統元年(1909),海成人黃文喜在黃泥河辦“勝泰”鼓樂班,傳到現在,仍有少數藝人從事嗩吶藝術,用於為秧歌伴吹,婚禮、生日慶典和喪事等。
2、文藝演出
在春節和農閒時,民眾自發組織扭大秧歌,自娛自樂。鎮政府、各村每年都請縣劇團下屯演出內容健康、形式活潑的二人轉等文藝節目。全鎮中國小在“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經常舉辦歌曲比賽、演講比賽和慶祝教師節文藝演出等。也有部分商家在開業時請劇團來演出助興。
3、有線電視
有線電視發展較快,現在全鎮有線用戶2200多戶,能收看中央台和各省台33套節目,豐富了民眾的業餘生活。
4、報刊
全鎮各機關單位和各村都常年訂閱《人民日報》、《吉林日報》、《遼源日報》和其它報刊雜誌,有部分農民自費訂閱科普雜誌,學習科技知識。
5、集市文化
利用農民趕集的有力時機,鎮政府和各單位經常舉辦科普大集、普法大集等各類宣傳活動,不僅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法律及科普知識,而且豐富了農民的生活。
黃河鎮政府職能:
1、鎮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鎮黨委的直接領導下,以發展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中心,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奮鬥目標,並負責組織實施。
2、負責全鎮的農業生產、多種經營生產;鎮、村企業及第三產業發展;產業結構調整。
3、負責全鎮市場建設,培育和發展全鎮市場體系。負責全鎮鄉村建設土地管理工作。
4、負責全鎮農村社會保障和社會事務管理工作,做好民政、司法、計畫生育工作,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做好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通訊工作,促進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5、負責全鎮基層政權和基層組織建設,做好換屆選舉工作。
6、做好全鎮財務管理和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