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口的河床演變

作品目錄

目 錄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現代黃河口的變遷
第一節 黃河口的改道史
第二節 流路活動區域
第三節 造陸、河長變化及改道頻率
第四節 河道平面變遷,河長、水位變化
第五節 小結
第二章 1953年黃河口的大型並汊改造
第一節1953年7月前黃河口河道的情況
第二節 小口子並汊
第三節 小口子並汊後河口地區來水來沙情況
第四節 並汊後小口子附近河道的情況
第五節 並汊後小口子以下河道的變化
第六節 並汊後小口子以上河道的變化
第七節 小口子並汊性質和作用的討論
第八節 小結
第三章 1960年黃河口的破壞性劫奪改道
第一節1960年改道的形勢和成因
第二節 改道後來水來沙情況
第三節 改道後四號樁附近及上遊河道的變化
第四節 改道後下遊河道的變化
第五節1963年底的神仙溝
第六節 岔河劫奪改道的作用和影響
第七節 小結
第四章 1964年黃河口的防凌扒堤改道
第一節 改道的原因和形勢
第二節 改道後來水來沙情況
第三節 改道後羅家屋子以上河道的變化
第四節 改道後羅家屋子以下的變化
第五節 1967~1968年關於河口改道的爭論
第六節 1969年到1975年的河道變化
第七節 十年不淤的黃河口斷面
第八節 小結
第五章 1976年黃河口的人工改道
第一節 改道的形勢和原因
第二節 來水來沙情況
第三節 改道後西河口以上河道的變化
第四節 改道後西河口以下河道的變化
第五節 1981年洪水的沖淤情況
第六節 1982―1987年河道演變概況
第七節 小結
第六章 50年代以來黃河口大型變遷的綜述
第一節 河口概況和水沙條件
第二節 幾次大型變遷的概況
第三節 取得的經驗教訓
第二部分
第七章 黃河口河道的形成、發展
第一節 改道後河床的沖刷和縱剖面變化
第二節 沙嘴的形成、發展及蝕退
第三節 河道斷面的形成
第四節 河線的變化與河長的變化
第五節 河道演變的階段性
第六節 小結
第八章 黃河口海域輸沙和M2分潮計算
第一節 黃河口治理與渤海海域輸沙問題
第二節 黃河口淤積變化與潮流速的變化
第三節 M分潮數值計算
第四節 小結
第九章 近口河道沖淤變形特性
第一節 水流過程變化引起沖淤變化
第二節 河口變遷引起沖淤變化
第三節 河道沖淤關係
第四節 塑造河口形勢的因素
第十章 流域水沙變化對黃河口演變的影響
第一節 河口來水來沙條件的形成
第二節 河口來水來沙條件變化的可能方式
第三節 來水來沙條件對河口演變的影響
第四節 水沙變化引起河口變化的計算分析
第五節 小結
第十一章 河口演變對黃河下遊河道的影響
第一節 河口突發變遷對黃河下遊河道的影響
第二節 有資料記錄以來黃河下游縱剖面的變化
第三節 對黃河縱剖面長期演變的認識
第四節 河床縱剖面形成概論及黃河持續淤積的原因
第五節 小結
第十二章 黃河口河道淤積、延伸、改道計算
第一節 緣起
第二節 計算方法
第三節 邊界條件及計算過程
第四節 計算成果及討論
第五節 小結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1968年釣口河的情況及其使用問題
第一節 羅家屋子以下釣口河的概況
第二節 1967年9月洪水位特高問題
第三節1968年羅家屋子的水位特徵
第四節1968年河道與1963年底神仙溝河道的比較
第五節 從河道演變特點看1968年的釣口河
第六節 釣口河的海域條件和清水溝的比較
第七節 小結
第十四章 穩定黃河口在清水溝及其以南40~50年的研究
第一節 黃河口的一般特性
第二節 清水溝的演變情況和以前對行水年限的估算
第三節 清水溝行水年限的估算
第四節 改造河道特性以延長清水溝行水年限
第五節 小結
第十五章 改造河性延長近口河道的使用年限
第一節 改造河性的河床演變學原理
第二節 改造近口河道的目的及途徑
第三節 改造河口形勢的方法
第四節 改造河口的計算驗證
第五節 小結
第十六章 黃河口三角洲的治理與開發
第一節 治理的目的與要求
第二節 治理黃河口的各種構想
第三節 改造河口,逐漸過渡到根治黃河
第四節 三角洲的開發治理
第十七章 近期內根治黃河
第一節 河口問題
第二節 黃河下遊河道的問題
第三節 上游攔沙問題
第四節 小結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