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黃沙古渡是一處古老的黃河渡口,有詩為證:明朱栴詩《黃沙古渡》:黃沙漠漠浩無垠,古渡年來客問津。萬里邊夷朝帝闕,一方冠蓋接鹹秦。風生灘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西望河源天際遠,濁流滾滾自崑崙。明朱栴詩《月湖夕照》萬頃清波映夕陽,晚風時驟漾晴光。暝煙低接漁村近,遠水高連碧漢長。兩兩忘機鷗戲浴,雙雙照水鷺游翔。北來南客添鄉思,仿佛江南水國鄉。清康熙《渡黃河》:歷盡邊山再渡河,沙平岸闊水無波。湯湯南去勞疏築,唯此分渠利賴多。清康熙《自寧夏出塞抵湖灘河朔作》詩:瀠回大野勢幾曲,沙岸頹突還巃嵸。亂柳排生枝幹密,中有巨鹿藏榛從。清王綏《黃沙古渡》:荒煙漠漠路漫漫,河瀉平沙兩岸寬。纜解帆懸朝雨歇,馬嘶人語夕陽殘。濤聲漰湱千秋壯,風色花茫六月寒。獨羨漁舠輕一葉,長歌終日傍驚端。
古渡口-康熙渡黃河的地方
相傳秦蒙恬、漢衛青守邊時曾駐紮在此,漢昭君出塞和親由此渡河,明朝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栴封慶靖王鎮守寧夏巡邊時多次到古渡口,並留詩《黃沙古渡》描述這裡的塞外景色。明代為了保護這個渡口暢通無阻而修築了戍台,史記“寧河台”。清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時由此渡河,古渡口現存有康熙渡黃河時的木船,並留有“古渡”御筆。
大漠的聖湖
相傳,王昭君懷抱琵琶離開長安,隨著垂老的呼韓邪單于,走在黃沙漫天的塞外,一個人憂思自嘆,百無聊賴,無由解憂,無限傷感。這日,行至黃沙古渡處,遠遠望著北去的黃河水,思鄉之情瞬間迸發,“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巍峨,河水湍湍。父兮母兮,道阻悠長。嗚呼喚哉,憂心惻傷”。道出了昭君出塞時無限淒婉,胡笳悲鳴,駿馬賓士,飲腥食膻,胡邦異俗。在千里黃塵之外萬里關山之間,已經天涯一方了,不由得淚如泉湧。昭君的淚滴在黃沙上,瞬間化成了一汪形似月牙的湖,波光燦燦,一眼望不到邊,周圍草豐樹綠,環境十分優美。公元一四三八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慶靖王朱栴鎮守寧夏時,多次來往黃沙古渡處,並寫有“月湖夕照”:萬頃清波映夕陽,晚風時驟漾晴光。瞑煙低接漁村近,遠水高連碧漢長。兩兩忘機鷗戲浴,雙雙照水鷺游翔。北來南客添鄉思,仿佛江南水國鄉。解放前由於馬鴻逵在寧夏建造了火柴廠,火柴廠的用料大多是黃沙古渡一帶的樹木,故月牙湖周圍的大樹已被砍伐殆盡。二〇〇三年,黃沙古渡生態建設公司進駐後,對月牙湖進行了搶救性的恢復,使已近乾涸的月牙湖重新煥發出了往日的景色。銀川市月牙湖鄉的地名由此而來,現湖邊的這兩棵枯樹正在向遊人們訴說著當年月牙湖的壯美。
寧夏人的記憶
傳承、保護、挖掘寧夏歷史文化遺產,真實反映、見證寧夏歷史文明的發展變遷歷程和民間典藏,反映不同時期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面貌,展現寧夏勞動人民生產生活中的聰明智慧和結晶,展示寧夏地區厚重文化底蘊和民俗文化的無限魅力,保存寧夏地區人民生活中的一段歷史記憶,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在黃沙古渡成立“寧夏民俗文化博物館”,搶救、徵集、收藏到寧夏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珍貴物品1300多件。
四星級農家樂
常言道:“美味在民間,好菜在農家”,在黃河古鎮,您可以吃到正宗的黃河魚、沙灘呱呱雞、大漠羊肉。工作之餘,邀幾位親朋或好友,齊聚黃河古鎮,吃農家飯,睡農家炕,交農家友,品農家茶,賞農家景,感農家情,豈不美哉?
展示基地
獒犬世界級珍稀犬種之一,根據地域分布不同,中國獒犬分為西藏獒、青海獒、西夏獒、蒙古獒、甘肅獒,獒的壽命一般為15—16年,是雜食性動物。
中國原生藏獒展示基地現擁有產於西藏原生獒、青海原生獒、蒙古原生獒、西夏原生獒、現代精品獒,供大家觀賞和了解。寧夏藏獒保護協會也落戶於黃沙古渡,原生態的環境也是中國原生藏獒展示基地落戶其中的重要原因。
塞外奇景
黃沙古渡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寧夏黃沙古渡原生態旅遊區內,東臨鄂爾多斯台地,西靠黃河,北依都斯圖河,南鄰兵溝古漢墓群,總面積22.7平方公里,為黃河沖積平原段,由黃河河流、泛洪平原、宜林沙地三類地貌組成。黃沙古渡國家濕地公園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公園內有蘆葦、蒲草、沙蒿、蒲公英、沙棗樹、花棒、檸條、沙柳、新疆楊等植物;還有大天鵝、灰鷺、沙燕等40餘種鳥類和30多種動物在此棲息繁殖,是景區保護最好的一塊純天然、原生態的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