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來

黃正來

黃正來,男,1963年6月出生,農學學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安徽農業大學現代農業技術研究所所長。1985年畢業於安徽農學院農學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留校任教。1999年年晉升副教授。2016年3月,任廬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63年生,農學碩士,安徽農業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代農業技術研究所所長、安徽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栽培崗位專家、安徽省“115”小麥創新團隊成員。

1999年年晉升副教授,留校任教。

2016年3月,廬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人物任免

2016年3月,安徽農業大學農業園管理中心副主任黃正來同志掛職任廬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時間兩年。

主要從事

主要從事作物栽培學教學、科研與科技服務工作,主講《作物栽培學》、《農業概論》、《作物高產栽培理論與實踐》等農學類本科生與研究生課程。

主要研究領域為糧食作物高產優質栽培理論與技術、小麥高產栽培生理生態、小麥抗逆應變栽培生理生態。糧食作物栽培教學與科研、農業項目規劃與論證。

突出貢獻

先後承擔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等科研項目20多項;先後獲得省(部)級科研、教學成果和獎勵8項,發表論文30多篇。其中主持的“十五”安徽省糧豐工程項目“沿淮水旱間作區水稻茬小麥豐產優質綜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十一五”國家糧豐工程課題“沿淮江淮地區水稻茬小麥高產穩產節本增效關鍵技術研究”先後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等獎和安徽省“十一五”糧豐工程先進個人稱號。目前正在負責承擔“十二五”國家糧豐工程研究任務團隊“沿淮江淮地區稻麥持續豐產高效關鍵技術研究”工作。

先後參加省部級科研項目並獲獎4項:2000年參加“淮北地區稻麥兩熟節本、高產、優質、高效配套技術研究”項目獲省科技進步四等獎,2002年參加“優質小麥新品種選育及其理論與方法研究”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參加“小麥品種澱粉品質及豐富性變異的研究”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2年參加“優質小麥新品種皖麥33推廣”項目獲農業部豐收計畫一等獎。參編《作物栽培學》教材2部,發表論文11篇。獲2007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

教學科研

主講課程

作物栽培學總論(本科)、作物栽培學(本科)、農業概論(本科)、農學概論(本科)、作物高產栽培理論與實踐(研究生)、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題(研究生)。

教學成果

1. 《作物栽培學》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研究,校級教學成果1等獎,2003

2. 《作物栽培學》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研究,省級教學成果2等獎,2005

3. 種植類專業實習教學實行產學研結合的改革,校級教學成果2等獎,1997

研究領域

1. 小麥、大豆高產優質栽培理論與技術

2. 小麥高產栽培生理生態

3. 小麥抗逆應變栽培生理生態

科研項目

1.沿淮江淮地區稻麥持續豐產高效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任務團隊,2011.01-2015.12

2.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的土地利用技術集成與示範,國土資源部行業專項子課題,2011.01-2013.12

3.沿淮江淮地區水稻茬小麥高產穩產節本增效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2006.01-2010.12

4.小麥-水稻秸稈還田循環利用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子課題,2008.01-2010.12

5.稻茬小麥高產穩產節本增效綜合配套技術示範與推廣,安徽省農發局土地治理科技項目,2009.07-2010.10

6.小麥高產攻關科學播種技術示範與推廣,安徽省農發局土地治理科技項目, 2008.05-2009.10

7.黃淮海冬麥技術集成與示範(安徽),農業部農產品重大推廣項目,2007.9-2008.9

8.中強筋小麥生產技術示範推廣,安徽省農發局土地治理科技項目, 2006.05-2007.10

9.合肥地區黑豆優質高產綜合生產技術研究,合肥市科技攻關項目,2005.01-2006.12

10.沿淮水旱間作區水稻茬小麥豐產優質綜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安徽省糧食豐產科技示範工程項目,2004.10-2006.06

科研成果

1.沿淮稻茬小麥豐產優質綜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2007年,安徽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第1完成人

2.安徽江淮區域小麥高產工程技術研究與套用,2009年,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9完成人

3.淮北東部旱作區小麥豐產優質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2008年,宿州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第4完成人

4.優質小麥新品種皖麥33綜合增產技術,2002年,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第4完成人

5.優質小麥新品種選育及其理論與方法的研究,2002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8完成人

6.小麥品種澱粉品質及糯性變異的研究,2001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6完成人

7.淮北地區稻麥兩熟節本、高產、優質、高效配套技術研究,2000年,安徽省科技進步四等獎,第3完成人

個人作品

出版教材

作物栽培學(高等農業院校地方教材,參編),2002年,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論文著作

1.追氮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光合特性和產量的影響,麥類作物學報,2010,30(2)342~345

2.秸稈機械全量粉碎還田與密肥調控對稻麥周年生產力的影響,安徽農業科學,2010,40(10):5017~5020

3.小麥多酚氧化酶活性穩定性及其與其它品質性狀的相關分析,中國糧油學報,2009,24(2):31~35

4.追施氮肥對皖麥48產量及主要品質性狀影響的研究,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9,36(3):391~395

5.不同栽培措施對揚麥12澱粉糊化參數及其他品質性狀的影響,安徽農業科學,2009,39(22):10395~10397

6.淺析小麥凍害機理及栽培措施,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2):100~101

7.小麥品質性狀的基因型環境及其互作效應分析,核農學報,2008,22(5):706~711

8.小麥糊化特性參數穩定性分析及其與其他品質性狀關係的研究,雷射生物學報,2008,17(5):587~592

9.播期、密度和追肥對黑豆產量及品質性狀的影響,安徽農學通報,2007,13(7):128-129

10.六種基因型草坪草染色體核型分析,草業學報,2006,15(6):109~111

11.菜用大豆品質研究進展,種子,25(1):53-55

12.基因型和播期對不同筋力小麥澱粉糊化特性的影響,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6,33(1):25~29

13.花期追施氮肥對菜用大豆AC10生理指標及產量影響的研究,雷射生物學報,2005,14(3):193~196

14.粳秈稻亞種苗期葉片螢光特性的研究,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2003, 30 (1) : 1-5

15.兩系雜交稻兩優培九苗期若干光合特性初探,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2003, 30(2):113-116

16.安徽省主要小麥推廣品種品質狀況分析,糧食與飼料工業,1999,(9):1~2

17.教學進程表的研製與實施,高等農業教育,1999,99(9):63-64

18.延衰劑對小麥開化後物質積累運轉的調節效應,安徽農業大學學報,1998,25(4):375~377

19.安徽麥作學,安徽科教出版社,2009,181~198(第十二章、稻茬麥高產栽培技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