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林[福建清流烈士]

黃柏林[福建清流烈士]

黃柏林,生在福建省清流縣靈地鄉,是福建的一名清流烈士。

基本信息

概述

黃柏林[福建清流烈士] 黃柏林[福建清流烈士]

從四川北大門廣元市下火車轉乘汽車去南江縣,剛跨入南江縣境,我國現存三大古柏林之一的“南江皇柏林”便映入眼帘。株株古柏遒勁挺拔,氣宇軒昂;森林帶逶迤蜿蜓,不見首尾。

東榆鋪古米倉道約一百三十華里沿線。現位於巴南二級標美水泥公路的兩旁,歷代屬國有。

現有胸徑一尺以上的古柏二千八百零餘株,最高的達五十多米,最大的胸徑為二米多,胸徑一尺以下的幼樹甚多,森林資源二類活立木蓄積量為一萬一千五百五十一立方米。特別是沙河鎮洛坪村一株死樹高三十二米,胸徑一點二米,切片數年輪為五百二十五歲。

黃柏林[福建清流烈士] 黃柏林[福建清流烈士]

深入其境,實有“寒煙散空香霏屑,千樹萬樹江頭列,繁靶芽葉青簇天,夏不畏日冬無雪,頭角摧裂蹲羆熊,枝幹偃蹇森銅鐵”之美況。民眾根據樹勢取了不少的名字如“皇柏王”、“公母柏”等,並流傳著眾多美妙的神話和民間故事。

一九三三年紅軍來南江,經皇柏林進軍巴中、旺蒼、廣元,曾在林中屯兵,乘敵不備,在共花碥、八廟一戰中,殲敵三個主力團,這就是有名的黃花碥戰鬥。

徐向前、他先今念、王樹聲、李德生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經過林中,現在林中石岩上還留有大量的紅軍石刻標語,真實地記載著當時的方針政策。

南江皇柏林起於何代,無文字碑記可考。據道光七年版《南江縣誌》記載:“去縣城東榆鋪沿河古柏,疏密相間,直百餘里,高處憑眺,恍如青龍掩映,高低蜿蜓。

土人云明邑令揚某植樹以護以每項,有使大小齧堤,以保民地,亦甘棠之遺愛耶,惜無碑記可考。”

又民國十一年之《南江縣誌》載:“從離城二十里的鎮江廟起到下兩河口止,共一百四十里,其林疏密相間,老乾參天,大至數十圍,多至四千餘株,登高憑眺,恍如青龍。”

自秦漢以來已開始重農桑、號植樹、興商業、劈道路、流通商品,各州縣間通大道,道路上有“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之設。兩旁植松柏,謂之林蔭樹,而貫穿皇柏林之古道自古以來就是川陝米倉驛道。沿途有五里一店,十里一鋪,這些地名沿用至今。現存最完整地段道旁古柏,株行距相等,人工栽培的良跡相當明顯,其餘為飛籽成林。

黃柏林[福建清流烈士] 黃柏林[福建清流烈士]

民眾廣為流傳的皇柏林是三國名將張飛所植,明縣令楊某植樹,民眾中鮮為人知,。據史實,張飛過南江,取巴中,後鎮守閬中為太守令(公元214年--227年)。

為了向諸葛亮稟報軍政事務,呈送公文,當時戰爭頻繁,道路崎嶇,往往誤事。為了便於往來,整治道路,植樹標道,以後經歷代補植而成。

據《明產錄》載:“樹木始分權屬,不論官司公款私樹,凡亂伐者,均以盜竊罪,當時,樹權分官司樹(國有)私樹(個人所有),官司樹均系皇家所有,楊縣令在當時可觀動員過民眾補植,並呈案上峰,後有部令永遠保護,禁止砍伐,故名曰“皇柏”,亦曰“禁柏”。

皇柏林年代久遠,生長繁茂,對柏林生態環境的研究有著重發的科學價值。歷代均屬國有,各朝縣令都派專人看守,具冊交接,明令規定:損一枝須報縣,損一株須報省,盜伐一侏按律治罪。

新中國庭生後,設立了皇柏林管理所,加強管理,連年補植。近年來,省林業廳撥專款新建宮殿式建築一幢,還有石刻碑林,石梯小道,並增設了古柏保護措施,以便遊人觀光賞玩。”

福建清流烈士

黃柏林(1917-1951),福建省清流縣靈地鄉人。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1948年10月在戰場上參加革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三十二師三五四團三營九連戰士,參加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隨所在部隊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1951年在朝鮮石長里戰鬥中犧牲。

【說明】:黃柏林的資料來源為《清流縣誌》,其任職部隊有誤。從第354團推算,應為第40軍118師。因原文如此,暫時存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