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軍[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

黃曉軍[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

黃曉軍,男,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人。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2018年11月,獲頒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醫學藥學獎”。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現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醫學部血液病學系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造血幹細胞移植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細胞治療北京市工程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臨床PI;並擔任亞太血液聯盟(APHCON)主席 。

主要經歷

1981.9-1987.7 廣州 中山醫科大學 本科生。

1987.7-1992.7 北京 北京醫科大學 博士研究生。

1992.12-1994.9 北京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研所 主治醫師。

1994.9-2002.8 北京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研所 副教授。

1997.1-1998.1 美國 美 國 Einstein 醫學 院腫瘤研究中心 訪問學者。

2002.8- 至今 北京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研所 教授、博導、主任醫師 。

2015年10月10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黃曉軍教授,當選為第九屆《中華血液學雜誌》編委會總編輯。

社會任職

Asia Pacific HematologyConsortium(亞太血液聯盟)主席 。

Asian Cellular Therapy Organization(亞洲細胞治療組織)候任主席 。

International Members Committee of ASH /Standing Committees(美國血液學會國際常委會)委員 。

Blood (血液學領域最高期刊)編委。

Blood Reviews(血液學頂級綜述期刊)編委 。

Bone Marrow Transplant (骨髓移植頂級期刊)編委 。

Annals of Hematology (德國血液學會會刊) 高級編委( Section Editor) 。

Chin Med J (Engl)(中華醫學雜誌會刊)副主編 。

第九屆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 。

第三屆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副會長(曾任第一/二屆會長) 。

衛生部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血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實驗血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

中華醫學會血液分會造血幹細胞移植學組組長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十三屆醫學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 。

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第七屆血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第九屆《中華血液學雜誌》編委會總編輯。

研究方向

(1)發展完善了國際原創的單倍體移植體系:突破免疫屏障,使造血幹細胞移植這種白血病最佳治癒方法不再限於“配型相合”,“父母供子女,子女供父母”等“單倍體移植”模式取得與全合移植相同療效。

(2)移植合併症防治:建立了以分層乃至個體化治療為特色的移植後白血病復發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體系,臨床上實現了抗白血病效應和移植物抗宿主作用分離,提高了患者生存。

(3)白血病分層與靶向治療:國際上首次證實口服砷劑可替代靜脈砷劑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在此基礎上證實非高危APL患者口服砷劑聯合維甲酸即可獲長期生存,實現了不輸液、不化療治癒白血病可行性。

主要貢獻

黃曉軍教授主持國家863計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項目,在白血病等惡性血液病的治療、診斷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和開創性工作,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 J Med,2篇) 、臨床腫瘤學(J Clin Oncol,1篇) 、血液學(Blood,6篇)、白血病(Leukemia,5篇)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SCI論文190篇,主編專著20部。牽頭制定多項中國及亞太血液病治療指南/標準並推廣普及,主持我國高水平多中心臨床研究,領導建設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登記資料庫、慢性髓性白血病聯盟,促進中國血液病診治的規範化及人才建設。2015年10月10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黃曉軍教授,當選為第九屆《中華血液學雜誌》編委會總編輯。

團隊成就:

所率領的團隊由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國家重點學科、衛計委臨床重點專科)在工作中天然形成,為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教育部創新團隊、造血幹細胞移植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北京科技新星組成良性梯隊;以解決白血病臨床重大問題為導向,承擔國家“863”“973”“科技支撐計畫“等國家重要科學基金,在造血幹細胞移植(細胞治療)、白血病新治療方法、分子診斷方面取得兼具原創性和規範性的世界級成果。在黃曉軍教授帶領下,團隊完成全世界最大數量的單倍體移植(>2000例),接受單倍體移植的標危白血病患者的3年無病生存率達到68%,高危白血病為49%,優於同期M.D Anderson、Johns Hopkins等國際著名移植中心。

發展完善的單倍體移植體系被寫入國際權威教科書《托馬斯造血幹細胞移植》《臨床移植》等國際權威教科書,以及美國骨髓移植學會繼續教育教材。單倍體移植推廣覆蓋至中國絕大部分骨髓移植中心,近2年單倍體供者發展為我國白血病移植中第一位的供者來源,並在義大利、以色列等海外中心推廣套用。

德國圖賓根大學的Hangrintinger教授在《Blood》評價 :“全世界50%以上單倍體移植採用的是北京大學建立的體系,北京大學提出的單倍體供者選擇原則將使眾多患者受益”。分層乃至個體化治療為特色的新型移植合併症防治體系大幅提高了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生存,被美國、英國骨髓移植學會的復發/GVHD等多項指南引用推薦,在黃曉軍教授領導下,團隊目前每年完成異基因移植超過560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成為全球最大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

團隊建立具有國際水平的白血病分子診斷平台,綜合套用白血病特異型/非特異性基因、流式技術檢測微小殘留病,篩選白血病高危人群,特異度最高97%。建立中國唯一國際標準(IS)PCR參比實驗室,負責全國認證。

團隊具有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並在相關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為中國白血病診療水平整體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做出貢獻。

主講課程

1 、國家“ 863 ” 課題:惡性血液病放化療後造血損傷的再生修復治療 (2011AA020105),急性白血病的分子分型和個體化診療(2006BAA02A405)。

HLA不合造血幹細胞移植新方法的建立與完善(2006AA02Z4A0)。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白血病復發的免疫機制及免疫干預研究(81230013)。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血液與淋巴系統內科學 (30725038)。

4、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樹突狀細胞在非去T細胞的HLA不合造血幹細胞移植中作用的研究(30971292)等4項。

獲獎記錄

2014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14年度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關惠民型重大科技成果 。

2014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京城好醫生”活動中獲“金牌好醫生”(排名第一)。

2013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2013年獲歐洲骨髓移植學會頒發的“歐洲骨髓移植聖安東尼成就獎”。

2013年獲第四屆國際惡性血液病大會授予的“全球血液腫瘤學術研究傑出貢獻獎”。

2012年獲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稱號。

2011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11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2009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08年被評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吳楊醫藥研究獎。

2007年擔任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

2006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

2016年11月入選吳階平醫藥創新獎 。

2018年11月,獲頒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醫學藥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