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雲海是黃山第一奇觀,黃山自古就有雲海之稱。黃山四絕中,首推的就是雲海了,由此可見,雲海是裝扮這個“人間仙境”的神奇美容師。山以海名,誰曰不奇?奇妙之處,就在似海非海,山峰雲霧相幻化,意象萬千,想像更是萬萬千千!!!按地理分布,黃山可分為五個海域:蓮花峰、天都峰以南為南海,也稱前海;玉屏峰的文殊台就是觀前海的最佳處,雲圍霧繞,高低沉浮,“自然彩筆來天地,畫出東南四五峰”。獅子峰、始信峰以北為北海,又稱後海。獅子峰頂與清涼台,既是觀雲海的佳處,也是觀日出的極好所在。空氣環流,瞬息萬變,曙日初照,浮光躍金,更是艷麗不可方物。白鵝嶺東為東海,於東海門迎風佇立,可一覽雲海縹緲。丹霞峰、飛來峰西邊為西海,理想觀賞點乃排雲亭,煙霞夕照,神為之移。光明頂前為天海,位於前、後、東、西四海中間,海拔1800米,地勢平坦,雲霧從足底升起,雲天一色,故以“天海”名之。
觀賞日期
黃山每年平均有255.9個霧日,一般來說,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5月是觀賞黃山雲海的最佳時間段,尤其是雨雪天之後,逢日出及日落之前,雲海必定最為壯觀。希望我們的網友們到黃山也能一飽眼福。
景觀描述
黃山雲海不僅本身是一種獨特的自然景觀,而且還把黃山峰林裝扮得猶如蓬萊仙境,令人置身其中,神思飛越,浮想聯翩,仿佛進入夢幻世界。當雲海上升到一定高度時,遠近山巒,在雲海中出沒無常,宛若大海中的無數島嶼,時隱時現於“波濤”之上。貢陽山麓的“五老蕩船”在雲海中顯得尤為逼真;西海的“仙人踩高蹺”,在飛雲瀰漫舒展時,現出移步踏雲的奇姿;光明頂西南面的茫茫大海上,一隻惟妙惟肖的巨龜向著陡峭的峰巒遊動,原來那“龜”是在雲海上露出的山尖。唯有飄忽不定的雲海在高度、濃淡恰到好處時才能產生如此奇妙的景象,對旅遊者來說,這是一種奇巧美的幸運偶遇。霞海出現時,則天上閃爍著耀眼的金輝,群山披上了斑斕的錦衣,璀璨奪目,瞬息萬變。雲海表現出來的種種動態美,大大豐富了山水風景的表情和神采。黃山的奇峰、怪石只有依賴飄忽不定的雲霧的烘托才顯得撲朔迷離,怪石愈怪,奇峰更奇,使它們增添了誘人的藝術魅力。
黃山峰石在雲海中時隱時現,似真似幻,使人感到一種縹緲的仙境般的美。雲海中的景物往往若隱若現,模模糊糊,虛虛實實,令觀者捉摸不定,於是產生幽邃、神秘、玄妙之感,給人一種朦朧的美。峰石的實景和雲海的虛景絕妙的配合,一片煙水迷離之景,是詩情,是畫意,是含而不露的含蓄美。它給人留有馳騁想像的餘地,能引起遊人無限的冥想和遐思。煙雲飄動,山峰似乎也在移動,變幻無常的雲海也勢必會給風景美造成“象皆不定”的變異性。行雲隨山形呈現出多姿的運動形態,山形則必然與行雲發生位移而活,它們既對立而又統一,動由靜止,靜由動活,不可分割。這種動靜交錯轉化,就是美學上形式美法則高級形式-多樣統一-的表現之一,也是我們的美感源泉之一。因此,我們旅遊時,應該學會從動靜對比,虛實相濟,變化和統一等方面雲把握雲氣景色的美。
其日出和日落時所形成的雲海五彩斑斕,稱為“彩色雲海”,最為壯觀。
黃山地處皖南山區的中部,地形崎嶇,幽壑縱橫。景區內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峰眾多,而蓮花峰(1864米)、光明頂(1860米)、天都峰(1810米)三大高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且黃山主要遊覽景點大多在海拔1600米左右,因此,在氣候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遊客即可較為容易的觀賞到這一奇觀。黃山周邊的枯牛降、清涼峰、齊雲山都可看到雲海,但以黃山雲海為最奇。雲海也是黃山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之一。
原因和規律
雲海的形成,有其原因和規律。黃山山高谷低,林木繁茂,日照時間短,水分不易蒸發,因而濕度大,水氣多。雨後常見縷縷輕霧,自山谷升起。全年平均有霧天250日左右,真可謂雲霧之鄉。黃山雲海是由低雲(雲底高度低於2500米)和地面霧形成的。低雲主要是層積雲,這是其特點。黃山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間,有97%的雲海由層積雲形成,只有3%由層雲或霧形成。6至9月,有淡積雲和濃積雲形成的雲海,約占這個時期雲海總數的6%。
冬、春季節,大氣中低層的氣溫低,層積雲的凝結高度低(約在800~1200米之間),冷空氣活動頻繁。過程性天氣活動明顯,在雨雪天氣後,常出現大面積的好雲海,尤其是壯觀的雲海日出。入夏後漸進梅雨季節,隨著氣溫升高,雲的凝結高度升到1500米左右,雲層高度超過或接近大部分峰頂,這時候雲霧籠罩,不易看到雲海。7月至8月份,為黃山盛夏,這段時間常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溫上升,低雲的凝結高度也上升到全年的最高度。山的陰面,濕度大,容易形成對流。上午到午後,山頭周圍常有淡積雲和濃積雲形成,但由於雲層高於峰頂,因而雲海少見。在傍晚或早晨,偶爾可以看到由積雲、層積雲形成的雲海,但由於環流影響,極易破壞,雲海維持的時間較短.入秋以後,約9月至10月份,由於北方冷空氣的影響,氣溫下降,低雲的凝結高度也隨之下降。冷空氣過後,常出現層積雲較高的大面積雲海。
黃山雲海,特別奇絕。黃山秀峰疊峙,危崖突兀,幽壑縱橫。氣流在山巒間穿行,上行下躍,環流活躍。漫天的雲霧和層積雲,隨風飄移,時而上升,時而下墜,時而迴旋,時而舒展,構成一幅奇特的千變萬化的雲海大觀。清休寧人吳應蓮的《黃山雲海歌》有詩句云:
望中洶湧如驚濤,天風震撼大海潮。
有峰高出驚濤上,宛然舟揖隨波漾。
風漸起兮波漸涌,一望無涯心震恐。
山尖小露如壘石,高處如何同澤國。
正是反映了黃山雲海千變萬化所形成的種種奇觀。如至風平浪靜之際,則白雲茫茫,一鋪萬頃.無數的山峰,被白雲淹沒,只剩下幾個峰尖,像是大海中的島嶼。清人江鶴享有詩曰:
白雲倒海忽平鋪,三十六峰連吞屠。
風帆煙艇雖不見,點點螺會時有無。
描述的就是黃山雲海風平浪靜時的情景。但轉瞬之間,又波起峰涌,浪花飛濺,驚濤拍岸。尤其是在雨雪之後,日出或日落時的“霞海”最為壯觀。太陽在天,雲海在下,霞光照射,雲海中的白色雲團、雲層和雲浪都染上絢麗的色彩,像錦緞、像花海、像流脂、美不勝言。從美學角度觀察,黃山雲海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其潔白雲霧的飄蕩,使黃山呈現出靜中寓動的美感。正是在這種動靜結合之中,造化出變幻莫測,氣象萬千的人間仙境
按方位劃分
黃山景區群峰聳立,峽谷縱橫,每當雲海湧來時,整個黃山景區就被分成諸多雲的海洋。根據方位的不同黃山雲海可分為:東海、南海、北海、西海、天海。
黃山東海
位於白鵝峰、仙都峰以東。包括白鵝嶺下大峽谷和皮篷一帶區域。東海雖不如南海、北海那樣寬廣但山峭谷深,風起雲湧,更為變幻莫測。隨著谷風的環流運動,雲霧急速翻滾,如同驚濤駭浪,洶湧澎湃,亦具氣勢與特色。貢陽山麓的“五老蕩船”,在雲海之中更加逼真。
觀賞東海的最佳地點在白鵝嶺和東海門。
黃山南海
位於天都、蓮花兩大主峰以南。這裡峰高壑深,常有雲霧繚繞並行成浩瀚雲海。以其位置稱為“南海”,亦叫“前海”。這一帶,雲海廣闊,無數山峰沉入海底,唯獨硃砂峰、老人峰、紫石峰等諸峰尖露出海面,在如大海中的島嶼。
玉屏峰的文殊台在天都、蓮花兩峰之間,坐北向南,是觀南海的理想之地。在玉屏峰前晨觀雲海,最為奇絕。只見無垠的天際,一片灰濛。南面,紫石、玉屏、獨聳岩諸峰,宛如剛剛沐浴過後的妙齡少女,天生麗質,婀娜多姿,靜謐地躺在晨曦的懷抱中。西邊,遠遠望去,雲蒸霞蔚,象一群羔羊,忽而向東漫步,忽而朝西奔涌。須臾,它們似一群驚散的羊羔緊緊地依偎在駱駝峰旁,戀戀不捨,不肯離去。游移不定的雲霧,忽聚忽散,倏爾而逝。有時好比汪洋中的萬頃碧波,銀浪排空,翻滾不息。在晨光霧海的襯托之下,儼然是一幅仙山瓊閣圖,令人仿佛超脫凡塵,進入了一個短暫的、神奇而又美妙的仙境。
黃山西海
位於丹霞峰、飛來峰的西側。千仞壁立、萬壑崢嶸、氣勢磅礴的西海大峽谷就在這裡。它也是黃山風景區中最秀麗、最深邃的部分。
觀西海,最佳地點在排雲亭。排雲亭前絕壁千丈,雲氣繚繞,是欣賞雲海、晚霞和奇峰幽谷的絕佳境地。
黃山北海
位於丹霞、獅子、始信峰以北。遠處為原太平縣的廣闊田野。獅子峰、始信峰北側陡峭,懸崖幽谷之間,常有雲海出現。由於地形複雜,氣流在山巒間穿行時,不斷遇到障礙,形成環流從谷風,在深壑中時而上升,時而跌落。雲霧隨之上下,迴旋飄動或瀰漫舒展,如同海濤起伏,浪飛潮湧。凌晨,紅日東升,霞光萬道,照射雲海,色彩絢麗,更顯奇觀。
清涼台和獅子峰頂,是觀賞北海的最佳境地。
黃山天海
位於光明頂前,即南、北、東、西四海之間,為海拔1750米的高山盆地。從光明頂回望,有一覽眾山小之勢。當周圍群峰沒在雲海之中時,此處卻是一片晴空。正面的鰲魚峰和“鰲魚”背上的“金龜”在雲海之中更加絕妙。
玉屏樓前觀南海,乃不知天海之勝。
光明頂頂部高曠平坦,是觀天海的最好去處。同時也可統觀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五海煙雲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