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明朝外交名臣。 黃孫茂素有大志,十二歲時就曾聲言“大丈夫若不能為國立功,乃造化中贅物”。天啟二年(1622)中進士。初授浙江江山縣令,調邵陽,得罪宗藩,降為彰德府教授。不久,升國子監助教,工部主事、員外郎。在任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時,庫內積有白銀7000餘兩,他約束司官,不得私分,並奏明立案。後兵部以孫茂有戍邊之才,薦為山東省青(州)、登(州)、萊(州)海防兵備道副使。登、萊二州地勢險要,山海交錯,歷來為海盜騷擾,燒殺搶掠,危害甚大。他抵任後,築城設防,對通海者,嚴加勘察,民得以安。
歷史背景
朝鮮為明朝屬國,天啟年間,朝鮮叛逆李适、韓明璉等起兵直逼朝鮮京城,後金亦欲興兵朝鮮。朝鮮內外交困,向明王朝求助。明朝廷派熟諳外交,威望著于海疆的黃孫茂持節前往安撫。黃孫茂抵朝後,態度從容,言詞慷慨地宣傳明朝政府“一視無間”的外交政策,曉以“兩國近領,須結邦交,勿成仇敵”的民族大義,致使“兵事立解,兩國親善”。黃孫茂回國前夕,朝鮮國王以黃金萬兩相贈,他卻婉言謝絕。當地百姓深感於他的高風亮節,特意為他樹立了“清德不忘”碑。
崇禎九年(1636),黃孫茂改任監軍加參政,駐守朝鮮灣中的皮島。他實地勘察,整頓海防,對士兵進行防衛、出擊、配合、策應等訓練。十年(1637)五月,後金攻占朝鮮,隨即令明軍叛將孔有德、耿仲明率兵攻打皮島,黃孫茂親率將士英勇抗擊。但因明軍中內奸與後金裡應外合,開門引後金兵入衙。在群敵面前,黃孫茂視死如歸,以腹觸刀而死。
著作
黃孫茂知兵而擅文,著有《東牟政紀諭》、《朝鮮日記》、《條邊十四疏》、《適園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