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檔
黃大昌是上海市人,出生於1942年4月,幼年聰明好學,在8歲時學會下象棋。
1950年春,他在當時居住的安福路家中小樓戲玩,不慎從近2米高的樓梯上摔下,起初沒感到受傷,過了1個多月才發病,雙腳癱瘓無法行動,前後經過10個月左右的治療,基本可以行動,但已埋下隱患。1951年秋,他進了青華國小讀二年級,在學校里是位有名的棋迷,同學中間已沒有他的對手。1953年秋。他代表學校參加上海市徐匯區舉辦的小學生象棋比賽,年僅11歲的他年少藝高,敢打敢拼,闖過了一輪又一輪淘汰賽,在進入爭奪決賽權時被淘汰,獲得並列第3名。初試鋒芒,成績可喜,老師和同學都替他高興。在學習上,他各門功課均優良,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信賴,從國小三年級起,一直當選為班主席。1950年的腳疾在4年後多次反覆發作,終於在1956年夏國小畢業時的升學考試前一天,突發高燒,雙腳又無法行動,住進華山醫院治療,耽誤了升學考試。後經學校老師的幫助,得到教育局的同意,有了一次補考的機會,考進了滬西中學,但念完國中一年級後不幸腿疾再次嚴重發作,無奈只得中途輟學。
一個少年,正當要在人生道路上闊步邁進的時候,想不到命運多舛,只能在家自學。他除了自學文化知識之外,就將學棋作為一種精神上的寄託。弈海無涯,人生的旅途更是曲折坎坷。當大昌還只是在棋海邊試水的時候,不幸再次降臨。1958年,擔任建築設計師的父親因已經審查清楚的“歷史問題”被關押,大昌的母親,一個家庭婦女,因承受不住這一沉重打擊和經濟上的壓力,不久競留下難捨的未成年的四男二女,猝發心臟病而去世。大昌是老大,當時也只有16歲,只能靠出租父母留下的私房和變賣衣物來維持生活,不久,年僅6歲的小弟也因貧病而夭折,生活之艱難可想而知。
與棋結緣
一個偶然的機會,大昌購到了兩本《象棋》月刊(1958年11期、12期),如獲至寶。只要一角錢一本的小冊子雖然很薄,但大大開闊了他的眼界,老一輩棋手刻苦鑽研的精神,在大昌的心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下決心,要以鍥而不捨的精神獻身於棋藝事業。
像大昌這樣一個沒有工作,生活窘迫,身體又有殘疾的人,要攀登棋藝高峰不知要比普通人艱難多少倍。為了鑽研棋藝,他到處打聽,哪裡有棋譜,就想方設法去哪裡抄錄,經常到上海圖書館去抄棋書對他提高棋藝起到了一定的幫助。大昌在學習棋譜的同時,對《象棋》月刊上刊登的“棋局創作”很感興趣,於是自1959年起,他就開始嘗試創作排局。他大膽地將初擬的簡單幼稚的習作投寄給引導他步入棋壇的《象棋》月刊,因為他信賴和感激這位深情無言的老師。一次、二次、……十次,萬事開頭難,業精於勤,貴在有恆心,經過一年多不斷的努力,總結和提高,他的作品終於在1960年第5期《象棋》月刊封面上,作為棋局測驗發表了。第6期出版時,看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棋刊上時,聞著油墨的芳香,看到自己的心血變成了一個個鉛字,心情是何等的激動。當時他已18歲了。
大昌在研究和創作排局的同時也想參加各種比賽,他多方爭取和上海名手下棋,經常拄著雙拐到棋室、文化館和俱樂部等場所觀戰和參加對弈,不放過任何一次向高手學習的機會。60年代初春的一天,特級大師胡榮華的啟蒙老師徐大慶在盧灣區文化館擺擂台,大昌聞訊趕去“打擂”。進入賽場,大昌見一位50歲左右的老師坐在台上,背後是塊大棋盤,碗口大的棋子擺在棋盤上,台下擠滿了觀眾,拄著雙拐,大昌艱難地登上棋台,他先即炮一平五,當頭炮發起進攻,台主接走馬8進7,屏風馬以柔克剛;一個是熟讀“兵書”,一個是深情“韜略”;一個是初生牛犢不畏虎,一個是久戰沙場敵群雄。兩人交手十幾回台下來,台主發現遇到勁敵,對方思路敏捷,出棋果斷,攻勢凌厲。台主漸入困境,一個小時之後失子失勢,竟敗在不滿20歲的小青年手裡。一時場內轟動,台主贈送象棋一副給大昌留作紀念。
大昌的棋藝雖然已達到一定水平,但無法參加區、市級比賽,唯一的出路是全力研究和創作排局。他經友人介紹,結識了孫鏡明先生,孫先生在當時收集了大量的象棋譜,尤其對古譜和民間流行的排局深有研究。初次交淡,孫鏡明先生就被大昌創作排局的鍥而不捨精神所感染,鼓勵他攀登排局的高峰。以後,還借給他許多在當時不易見到的排局資料,並建議大昌把研究心得先油印成小冊子,徵求排局界同仁的意見,以集思廣益,另一位業餘棋藝愛好者,上海兒童藝術劇院的小提琴手方富錚先生,也將一台原為印樂譜的油印機贈送給了大昌。
在大家的幫助下,從1963起,大昌刻印的一本又一本棋譜,在棋友中間廣為流傳,深受大家歡迎。孫先生為大昌創作的排局集題了書名——《隱秀齋》,並寫了序言,稱讚大昌“資質天縱,勤學苦練,專心立志於排局”。
1966年.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風暴席捲著中國大地。黃大昌由於無經濟來源,當時正在街頭擺小攤營生。想不到因此背上了“走資本豐義道路”的罪名.被關押了41天。被放了出來的大昌十分惦念棋友們,特別是孫鏡明先生,他又來到上海南市區林陰路這條熟悉的小街,見門窗緊閉,叫人不見回音,鄰居聞訊告訴他,老孫已被批鬥迫害致死。震驚之餘,他既為失去一位有才氣的棋友而痛惜,又暗暗下決心,要繼承和發展象棋排局事業,這才是對逝世者最好的告慰。
1970年9月,年近30的大昌進了一家小塑膠廠,擔任製圖員工作,生活得到了保障。從此,他為創作排局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一本又一本油印贈閱的排局資料,又開始源源不斷地分寄到了全國各地的棋友手中,為交流棋藝,推動中國象棋的發展作出了無私的奉獻。從1963年起至1984年前後20餘年時間中,大昌共刻印各種象棋資料40餘冊,計100多萬字。
成長曆程和作品
一位雙腳癱疾,在平地上無法行走的殘疾人,卻以自己的象棋殘局作品,登上地球之巔西藏;跋涉西北邊陲新疆;穿越莽莽林海北國;飛到美麗寶島台灣。從1960年至今,他創作的3000多篇排局殘局作品已被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台灣、香港以及海外上百家報刊和棋譜書上發表或轉載。
黃大昌先生40多年刻苦研究的成果,終於得到了社會的肯定。1986年5月2日.美國舊金山《中報》對他的事跡初次作了專文介紹,題為“中華珍品有傳人”。此後,在上海《新民晚報》等國內外數十家報刊上,都有專題刊載。
80年代,象棋事業空前興旺,黃大昌的象棋排局作品,被全國各地的報刊發表和選登。有二三年,幾乎平均每天有一篇作品發表。
1988年10月,他在原工作單位上海塑膠製品三廠領導的支持下獲得贊助500元,又有湖北柯有無棋友也贊助500元,於是順利地舉辦了《黃大昌排局作品展》。原中國象棋協會主席陳遠高特題詩一首,高度讚揚黃大昌,詩云“日照月落人易老,道路坷坎五味全,身殘志堅勤奮發,弈林深處譜新篇”。現中國棋院陳祖德院長也致函祝賀,亞洲象棋聯合會秘書長陳羅平先生為展覽會致詞祝賀,美國舊金山象棋協會吳志剛會長寄來“象壇之光”的題詞。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張萬彬理事長、徐鳳建副理事長出席並祝賀。在展覽會期間,還設有“徵答”等活動,獎品由美國舊金山李樹明先生贊助。這次活動在中國象棋界留下深遠的影響。
1980年後,黃大昌開始編寫著作,他將書稿投寄給多家出版社,雖然由於當時此類書不太受重視,遭到退稿或冷遇(寄出去後杳無音信),《馬炮兵殺法》一稿終於得到了陝西未來出版社編輯王繼洲先生的大力支持,於1985年9月收集在《炮馬兵聯攻薈萃》一書中,獲得了出版。1987年10月,《馬炮爭雄》在四川蜀蓉棋藝出版社出版,初版5萬冊一銷而空,不久又再版2萬冊。他的排局專集《象棋精妙排局譜》1988年2月在未來出版社出版,初版4萬2千冊十分暢銷,即再版1萬4千冊,深受廣大愛好者歡迎。1988年8月《馬炮兵殺法》另一本專集在四川蜀蓉棋藝出版社首印4萬冊,被出版社評為當年暢銷書之一,獲得了出版社的獎勵。1990年2月與粱明棋友合作的《車馬兵殺法》一書出版了,同年8月《車炮兵殺法》也問世了。1991年2月《車馬的運用》在未來出版社出版,投搞北京華夏出版社的一本《象棋排局譜》經過不少周折,至1991年2月也出版了,《車馬炮殺法》一書在1992年4月於四川蜀蓉棋藝出版社出版,1994年7月《象棋精妙排局譜》第二集,又在未來出版社出版,1994年8月,《馬炮殘局實用殺法》一書在四川蜀蓉棋藝出版社出版。
大昌多年來默默耕耘,春播秋收,幾經寒暑,結下了累累碩果,10年來他出版象棋書10多種,印數30多萬冊,是國內手屈一指的多產象棋排局殘局名家。
1989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要編寫一本《中國殘疾名人辭典》,上海靜安區殘聯推薦黃大昌,經評定他的事跡被收錄於此書。1993年北京當代名人大典編輯部,出版了一本《中國當代名人大典》,黃大昌先生也榜上有名。
從8歲迷上象棋藝術,至今已近50年,大昌經歷了種種災難,這位在平地上不能行走的殘疾人,卻在幾十個點的棋盤上縱橫馳騁,成為一位象棋排局家。
最新情況
近2年多來大昌又被新的病魔折磨,由於雙腿癱瘓長期缺少活動,引起生理功能障礙,他在寫作《象棋實用殘局精選》時只能仰臥在床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一個殘疾人從災難中崛起,在不幸的境遇中頑強地生活,不懈地追求,他希望有能承上啟下,繼承他事業的接班人。正如發表在美國舊金山《中報》上的文章標題所稱:“中華珍品有傳人”,將排局藝術一代又一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