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槍手”——胡筠
簡介
胡筠(1898—1934 ),女,湖南省平江人。
胡筠是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著名的女將,文武雙全,是中國有影響的大烈士。她的革命事跡在湘、鄂、贛革命老區廣為傳頌。平江縣大坪鄉是胡筠烈士的家鄉,是她曾經革命戰鬥過的地方。 胡筠出身詩書世家,北伐時與喻傑等隨軍到了汀泗橋,並且正式加入國民革命軍,後進入黃埔軍校女生隊。雖然自幼時纏腳,卻以“神槍手”之名勇冠黃埔四女傑之首。
生平經歷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胡筠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即黃埔6期學員。
胡筠北伐時任葉挺獨立團政治處宣傳員。
1928年7月,彭德懷發動“平江起義”,胡筠率領游擊隊協助作戰,勝利後首任平江縣蘇維埃政府主席。此後,又相繼任紅16軍獨立團團長、中共湘鄂贛省委書記、紅軍學校5分校女生團政委等職。
1934年1月,這位“革命堅決,打仗勇敢”的“難得的女將”竟然被王明左傾路線執行者以“反革命”的罪名秘密殺害。
1945年,中共七大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榮譽
胡筠曾指揮的著名戰鬥, 並為父老所傳頌的有聲東擊西的木瓜鄉“石壁之戰”、用辣椒煙燻岑川鄉“碉堡之戰”、利用地形殺回馬槍的“泉水之戰”、擾敵致疲然後主力遠程奔襲的修水縣"朱溪之戰”,用棉絮綁在桌子上令戰士頂著桌子衝鋒的"武寧之戰”等。又《通城人民革命史》載,一九三0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率紅八師及赤衛軍一千餘人採用內應外合的戰術,一舉攻克了通城,繳槍一千三百七十餘支,長機槍五挺,手槍三十餘支,子彈十餘擔,其他軍器無數。胡筠在擔任紅軍學校女生團政委時,她運用武漢軍校學得的軍事知識,指導女生們的軍事學習和訓練。一次敵人進犯省委會,胡筠率領女生團和省委機關的女同志參加反擊戰。這次戰鬥數她所率領的娘子軍打得最出色,省委嘉獎了她們。胡筠每次戰鬥中身先士卒,兩次負傷,堅持指揮,她從實踐中總結出“攔腰截尾,打敵消殘,敵進山,我下段,敵分散,我集中,敵去河東,我往河西,我忽東忽西,時隱時現,積小勝為大勝”等游擊戰術。據當時報載:"彭德懷與胡筠的部隊互相呼應,聲勢浩大,赤焰所播,如火燎源。”
胡筠愛好文藝,治軍之餘,曾創作大量宣傳作品,其最著稱者《李更探監》和《魯胖子哭夫》等,前者反映羅納川夫人李更探監,感人至深,後者形容魯滌平哭張輝瓚,淋漓盡致,兩劇至今流傳在萬載小源等地,刊載於《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萬載資料分冊中》,胡筠寫詩抒發自己的戰鬥豪情:
綠陰深處無暑炎,席地看報也談天。
男女穿上軍裝服,革命陣容意志堅。
保衛後方有責任,支援前線毋遲延。
三鎮基地金湯固,快聽戰友奏凱旋。
民族英雄——趙一曼
簡介
趙一曼(1905年-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學名李淑寧,又名李一超,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
生平經歷
人稱“紅槍白馬女政委”趙一曼1926年進入宜賓市女子中學(現宜賓市二中)讀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五四運動期間,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年大姐夫鄭佑之(中國共產黨首屆四川省委委員,革命先烈,人稱川南農王)用通訊的方式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6年夏,她加入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1927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7月,武漢政府反共,她轉移到上海,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翌年與同學陳大榜(陳達邦)結婚。
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調回國,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先後在奉天(瀋陽)、哈爾濱領導工人鬥爭。翌年,為掩護身份,她曾同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稱夫妻。
1934年7月,她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一度被抗聯戰士誤認為是趙尚志總司令的妹妹。
1935年秋,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民眾親切稱她“瘦李”、“李姐”,被當地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 日偽報紙也為之驚嘆的這位“紅槍白馬”的婦女。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準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8月2日,趙一曼被押去珠河縣(現尚志市),被日軍槍斃殺害。
榮譽
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趙一曼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廣州起義——游曦
簡介
游曦(1908—1927)著名革命烈士。原名游傳玉,女,重慶巴縣人。游曦是英勇無畏的共產主義女戰士。她衝破封建枷鎖,投筆從戎。後參加廣州起義,獻身羊城。
生平經歷
1925年冬,進入重慶中法學校四川分校學習,不久即轉為中共黨員,並擔任該校黨支部委員和共產主義青年團支部書記,並負責該校學生會和重慶學聯的工作。
1926年初,負責重慶市婦聯的籌備工作,同年4月1日,被選為重慶市婦聯宣傳部主任。暑假期間,動員女學生中的黨團員到磁器口、菜園壩的絲廠去做女工的教育工作,並在磁器口辦起了夜校,建立了工會組織。
1926年12月,進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學習。1927年5月,到武漢國民政府新組建的中央獨立第一師第一團宣傳隊工作,隨軍討伐叛軍夏斗寅。在鹹寧,孤身一人捉住了逃跑的土豪。
1927年7月,到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任第一營女兵班班長。11月,在廣州參加了中共廣東省委領導的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並於12月11日率領女兵班參加武裝起義,當國民黨軍隊於13日進行反撲時,她率領女兵班趕往長堤阻擊敵人,同十倍於己的敵軍進行激烈戰鬥。子彈打完後,指揮戰友們甩出最後幾顆手榴彈,端著上了刺刀的鋼槍,沖向敵人,展開肉搏,在戰鬥中與全班戰友一起壯烈犧牲,年僅20歲。
少將——胡蘭畦
簡介
胡蘭畦(1901年—1994年),四川成都人,中共黨員。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有影響的女革命戰士。她是宋慶齡、何香凝、李濟深和陳毅、吳玉章、廖承志、成仿吾等傑出人士的生前摯友。在整個民主革命的各個時期,她都做出了貢獻。民國時期,被國民政府軍委會授予將軍軍銜的女性只有7位,她們是中將宋美齡、奇俊峰、巴雲英,少將胡蘭畦、謝冰瑩、額仁慶達賴、姜毅英。其中的胡蘭畦少將是位大美女,她曾以時尚俏女郎登上過《良友》畫報的封面。
生平經歷
1901年6月22日,胡蘭畦出生於四川成都,遠祖是明代開國功臣胡大海,其父參加過袍哥組織,一直從事“反清復明”的活動。其母也頗有文化,胡蘭畦記事時,母親就教她背誦諸葛亮的《出師表》、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正氣歌》等傳統名篇,接受了良好的親職教育。
五四”時期,她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運動。1920年冬,胡蘭畦從成都毓秀女子師範學校畢業。
1923年,經過親友的證明,胡蘭畦和楊固之正式解除了婚姻關係,恢復了自由身。
1922年5月4日,胡蘭畦加入惲代英在瀘州組織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受進步思想的影響,1923年,胡蘭畦還與辛亥革命以來另一位傳奇女性杜黃一道發起組織了四川婦女聯合會,並先後參與籌備川南女界聯合會、成都婦女公會等活動。1924年,胡蘭畦作為四川女界代表,赴上海參加全國學聯第六屆代表大會。
1926年胡蘭畦(左)在廣州與女友高淑
1925年3月,經人介紹,胡蘭畦和川軍青年軍官、川軍第三師政治部副主任陳夢雲結婚。1926年春,胡蘭畦和陳夢雲奔赴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廣州,胡蘭畦結識了周恩來、李富春等中共代表人物,也結識了國民黨左派領袖、孫中山的親密助手廖仲愷的夫人何香凝女士。
1931年7月,宋慶齡的母親逝世,她要回國奔喪,要胡蘭畦陪她一起回國。宋慶齡對胡蘭畦說:如果你願意在國內工作,我幫你解決;如果要繼續在國外求學,我負責資助你再到德國來。胡蘭畦把這些情況告訴了組織。經組織批准,胡蘭畦隨宋慶齡一道回國。
同年10月,宋慶齡通過美國進步記者史沫特萊和陳翰笙的幫助,送胡蘭畦再度赴德繼續學習。當時,德國的法西斯勢力猖獗,日本已強占了中國東北三省。為了團結更多的留學生抗日救亡,旅德華僑和留學生成立了黨的外圍組織“旅德華僑反帝同盟”,胡蘭畦任主席,成員有王炳南、江隆基、程琪英、劉思慕等人。
1932年12月,根據德國共產黨的決定,胡蘭畦在柏林體育館舉行的反法西斯大會上發言,控訴日本侵華罪行。1933年春,希特勒上台,大批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被捕。胡蘭畦同德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的工作人員費慈·新田合作,印發傳單,因而被捕,關入女牢。宋慶齡和魯迅等人以“民權保障大同盟”的名義,向德國駐上海領事館提出抗議。3個月後,胡蘭畦獲釋。由於瑪麗亞·愛塞和克拉拉·蔡特金以議員身份出面擔保,胡蘭畦得以暫留德國。
1936年7月,胡蘭畦回國來到上海。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進攻上海。目睹日寇的燒殺淫掠,胡蘭畦非常氣憤,她自告奮勇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開辦的女工補習學校中招了10個女青年,於1937年10月5日成立了上海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
解放後,她被安排到北京工業學院從事後勤工作,命運多舛的她,成了歷次政治運動的犧牲品,其經歷充滿了鬧劇意味的荒誕與無奈:“三反”、“五反”時,她是“貪污分子”;她不認識胡風,“反胡風集團”時,她又被打成“胡風分子”;“反右”鬥爭中則被打成右派,下放農村勞動改造。可謂受盡了冤屈。1978年平反後,胡蘭畦重新入黨,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晚年在鄧小平支持下,儘自己的所能,為老年事業做了許多貢獻。
1994年12月13日,胡蘭畦在成都逝世,享年93歲。
黃埔軍校女學員
黃埔軍校聞名遐邇,值得一提的是,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成立後,曾經開辦了女生隊,它是黃埔軍校史上唯一的一期女學員隊。 1924年6月,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支持下,孫中山先生在廣州的黃埔島上創辦了黃埔軍校。1926年10月,北伐軍攻占武漢後,黃埔軍校便在武漢創辦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
1927年初,分校決定在全國的一些大中城市招收女學員。訊息一出,各地女青年報名相當踴躍。最後經過嚴格審查,只錄取了183人組成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子學員隊,加上由湖南學兵團併入的30名女生,女生隊總數為213人。她們當中有的是在校大學生,也有少數已經當了媽媽,有的還纏過足。從出身、年齡、文化程度來看,大都參差不齊。
而就是這群參差不齊的女學員,以她們崇高的革命志向和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奮鬥了終生,為今天的廣大女性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