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垓大柏樹

黃垓大柏樹

黃垓大柏樹位於嘉祥縣城西北28公里的黃垓鄉。鄉並不大,31個村子,3萬多人,地處嘉祥、鄆城、梁山三縣交界之地。黃垓鄉卻很有名氣。並不僅僅是因為這裡是春秋孔門弟子冉子的故里和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冉子祠,鄉里的名氣最得益於依然蓊蓊鬱郁的兩棵千年古柏。兩棵古柏樹鄉人俗稱大柏樹,在魯西南一帶被人們傳得神乎其神。

摘要

黃垓大柏樹圖 黃垓大柏樹圖

兩棵古柏樹鄉人俗稱大柏樹,這是冉子的結晶,傳說在樹枝上可以騎腳踏車,20人牽手伸臂才能合圍,樹洞裡可以容納30人藏身。其實大柏樹有兩棵,西邊的一棵大一些,大約需要10人伸臂相牽才能合圍,六七個孩子鑽進樹洞去是沒有問題的。東邊的一棵高大,但是沒有樹洞。 冉子,名冉求 ,字子有,亦稱冉有。春秋末年魯國人。生於魯昭公二十年, 孔子弟子,少孔子二十九歲。孔門七十二賢之一。青年時期曾做過季氏的家臣,後隨孔子周遊列國。子有多才多藝,性謙遜長於政事,孔子稱讚其才可於千戶大邑,百乘兵馬之家,勝任總管職務。孔子晚年歸隱魯國 ,受到子有很多的照顧。唐贈徐侯,宋封彭城翁。 關於冉子祠和大柏樹,在《曹州府志》均有記載:“鄆城東35里者,三冉之故居也,里有金錢嶺,嶺上有故祠址,老樹頹然如數百年物。”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當地曾出一斷碑,崇禎三年(1630年),洛人郭子光博學好古,辯此碑為唐貞觀年間所立“冉子徐候墓碑”。當時,當地鄉紳重修冉子墓祠。此後,祠、墓再度荒廢,至解放初期,就僅剩三間神祠,一座墳頭和兩株古柏了。祠前原有東西配房,今已毀。冉子碑為清代重修冉子祠時成立,碑高1.3米,寬0.56米,厚0.15米,碑文中有“唐元宗從祀廟廷,追封候,宋真宗加封任城公,度宗改封徐公,明嘉靖改稱先賢冉子,國朝因之”等語。

1958年,政府撥款對祠墓進行了維修,增建了圍牆,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壞。

冉子祠現存三間硬山式建築,坐北朝南,東西長9米,寬5米,高5.5米,建在50公分高的石台,重脊灰瓦,脊飾獸花紋。過冉子祠後門兩米許有冉子墓,呈圓形,高1米,周約10米。冉子碑高1.3米,寬0.56米,厚0.15米,鐫刻碑文蒼勁有力,清晰可辯。

祠前兩棵古柏,據載這兩棵樹都是"唐柏"。兩株古柏相距5.62米,東西對峙,虬乾怪枝,蔥鬱蒼勁。東柏距祠4.4米,高11.16米,樹圍3.6米。樹頂覆蓋面積94.5平方米;西柏距祠3米,高10.37米,樹圍8.51米,樹頂覆蓋面積180平方米。 冉子祠和大柏樹是我故鄉的風景和文化,身在外地的鄉人每每憶起故鄉,必然想起它的悠久故事,也每每以它為故鄉的榮耀。

黃垓鄉東鄰梁寶寺煤礦,資源豐富,境內有50萬千伏和9千伏兩條高壓輸電線路,電力充足;濟菏高速公路和省道338線縱橫穿境而過,鄉駐地設有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便利,北鄰鄆城新河,直通京杭運河,水陸交通條件優越。

經濟狀況

黃垓鄉是堪稱“國寶”小尾寒羊的主產地,是魯西黃牛、濟寧青山羊的保種育種基地,建有400畝規模養殖園區和200餘畝的畜牧交易專業市場,畜牧養殖專業村發展到28個,畜牧今已成為立鄉主導產業。年以來,匯農牧業把發展畜牧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頭戲,通過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形成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種植結構,推動飼料工業的發展;以北部黃垓鄉為重點,開發利用玉米秸稈資源,青儲養畜;是我省畜牧業發展的新起點。 發展養殖,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為更好的農村服務,為下崗職工謀福利,我們始終一如既往的利用科學飼養,選撥出最優質的品種,以崇高的信譽,周到的服務,先進的管理方案,更合理的價格,以房發展振興中國的畜牧業為己任,憑藉著雄厚的經濟實力,匯聚優秀的精英人才,滿足客戶的不同要求,真誠為養殖單位服務。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黃垓鄉屬黃河衝擊平原,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土地肥沃、地勢平坦,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尤其是棉花 生產,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品質好,每年可提供商品棉3000餘噸。

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有了一定的基礎。全鄉初步形成建材、紡織、釀造、塑膠、家具、農畜產品加工等六大企業門類。現有四處集貿交易市場、一處魯西黃牛專業交易市場和十處小尾寒羊專業交易市場。東西長達2公里,占地350畝的冉子商城已現雛形,工業經濟園區正在規劃籌建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