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坌鎮

黃坌鎮

黃坌鎮位於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黃坌鎮山清水秀,幽靜。有著名的黃坌綠茶特產,曾經在這裡成功舉辦過第一屆中國、陽山四驅越野車節。也是旅遊休閒勝地之一。黃坌鎮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鎮,轄黃坌、雷村、白屋、塘底、王村、高陂、大坪7個管理區(村委會)127個村小組。民國時設黃坌鄉,屬第二區。建國初屬嶺背區,1958年屬嶺背公社,1961年析設黃坌公社,1983年設區,1987年改鄉。

基本信息

黃坌概況

黃坌鎮圖冊 黃坌鎮圖冊
行政代碼:441823115 行政級別:鎮
長途區號:0763 車牌號碼:粵R
人口:1.6萬人(2010年數據) 人口密度:81人/km
人均GDP:9000元 資源:煤礦、鋅礦、水力發電
商業:電子、筷子廠、畜牧業、林業 面積:185km
郵政編碼:513137 隸屬政區: 陽山縣

地理位置

黃坌鎮位於陽山縣北32公里的革命老區、國道323線邊境。地處東經:112°68′,北緯:24°69′。

歷史文化

黃坌鎮是全國著名的堅守高陂108天戰鬥所在地,陽山縣第一個中共黨員陳楓同志的出生地。

1949年8月,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大好形勢下,盤踞在陽山的國民黨反動勢力,妄圖憑藉當地的地理屏障作最後掙扎,糾集兵力向革命老區發動瘋狂清剿。

黃坌鎮高陂村民兵和民眾在被敵重重封鎖圍困的情況下,英勇頑強抗擊來犯之敵,共同戰勝各種困難,在村中堅持戰鬥108天,以土槍土炮成功擊退敵人數十次進攻,抗擊10多倍於己的國民黨反動軍隊,殲敵60餘人。此役大滅敵人威風,陽山人民士氣昂揚迎接南下大軍,徹底消滅敵人,爾後全面解放陽山。高陂民兵的英勇戰鬥,在粵桂湘邊人民解放鬥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解放後,高陂村選派民兵代表出席了1950年9月25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民解放軍和民兵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被授予“全國民兵英雄”稱號和勳章。

歷史名人

陳楓

陳楓 (1916—1986),字文賢,又名哲平、國梁。廣東省陽山縣黃坌鎮人。

黃坌鎮 黃坌鎮

1935年考入廣州廣雅中學,開始接受進步思想;1938年入黨,,同年底在陽山建立第一個黨組織“中共陽山縣支部”。

抗日戰爭期間擔任地下黨組織的領導職務進行革命鬥爭,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廣西城工委書記;

新中國成立以後曾任柳州市委書記、南寧市委書記兼市長;

1965年調任外交部,歷任阿富汗、蒲隆地、冰島、模里西斯駐外大使;1984年離休,享受副部級待遇;1986年8月陳楓在北京逝世,終年70歲。

曾石友

曾石友生於1907年,性格剛烈,愛打抱不平,年輕時曾學過拳術,練得一手好槍法。黃坌鎮高陂村飽受土匪侵擾,他就組織民眾打擊土匪,先後與土匪打了十多次,有兩次曾打敗借路經過的500餘人的大股土匪,奪回被土匪搶掠的糧食、衣服、耕牛等財產,受到鄉民的尊敬。

1949年,國民黨政權已在風雨飄搖之中,時任國民黨中央訓練團副教育長、總參謀次長(後任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兼廣州衛戍司令)的李及蘭,在我人民解放軍大舉南進的形勢下,派遣其親屬嫡系侄子、國民黨74師師長李謹彪返回家鄉陽山,任粵北少將副司令兼陽山縣縣長,企圖在我人民解放軍到達前作垂死掙扎。

高陂,是陽山縣黃坌鄉一個偏僻的山村,住著三四十戶農民。自從1948年7月,中共連陽中心縣委在小江下坪發動武裝起義,高陂這個普通的窮山村便成了革命軍民的戰鬥堡壘。連江支隊的戰士們,對高陂這個小山村有著深厚感情和深刻的記憶。

1950年9月25日,曾石友作為中南軍區代表到北京出席全國人民解放軍和全國民兵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被授予“全國民兵英雄”榮譽稱號,頒發了“毛澤東勳章”。

自然資源

水力發電、林業、煤礦、鋅礦,木材資源。

農業經濟

鄉鎮企業有採礦、電力、加工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反季節蔬菜。鎮上有商戶百餘家。比較有特色的是野生養殖,當地有很多野生竹鼠養殖戶。

交通通訊

黃坌鎮交通便利,北上國道323縣直通連州湖南等地。南下直達陽山,半小時車程。該地區通訊便利,全鎮境內覆蓋GSM\CDMA信號,教育網寬頻、ADSL通信到各個鄉鎮。

文教衛生

幼稚園1所,國小1所,中學1所(黃坌老區學校),衛生院1所,衛生站20所,影劇院1個。

地方特產

茶油、楊梅、玉米、柚子、番薯乾、筍乾、野生靈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