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原名:黃楚輝
出生地:廣東惠來縣周田鎮
出生日期:1982年
職業:教師
愛好:讀書及藏書、寫作、音樂
個人信條:相信惟有文字可以傳情與傳世!
個人主要作品
《溫暖的碎片》 獲時代文學雜誌首屆“希望杯”優秀獎
《三春暉》 獲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散文學會、《影響力人物》 等聯合主辦“首屆真情人生全國紀實散文”三等獎
《紅塵女兒》 獲《中國作家》雜誌第二屆“金秋之旅”優秀獎
《吾鄉周田》 發表於《廣東教育》2005年7期
《三界齋短章》 發表於《廣東教育》2009年11期;該作品由中國教育聯合會、中國新教育研究編委會評為第四屆 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個人履歷
現在為廣東省揭陽市青年文學協會理事,惠來縣青年文學協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
個人其它信息
最喜愛的作家:簡媜、余秋雨
最喜愛的詞作者:方文山(有“鬼才”之稱)
黃再思語錄
1、盡信師,則不如無師。
2、真正的一流知識分子是不諱言“錢”的。只有那些斗方名士與道學先生才假清高,畏“錢”如虎,不齒言“錢”,好像口裡一吐出這“錢”字便掉了身份、失了人格。
3、愛,可以有許多譬如、許多類比,但我覺得它更像人身體上的一顆硃砂痣,只有自個兒才完全清楚它在身體上的位置,在身體上的浮現過程,只有自個兒才完全懂得如何去呵護它,如何使它不受外界的傷害。
4、喧囂的世界裡很難盛得下一顆寂寞過的心。我們只合在文字里苟延殘喘。有種文字,直抵人的最柔弱處,讓人無法釋懷,有淚下。
5、漂泊,是怕這顆心被囚禁。漂泊,可能衣錦還鄉,也可能葬身異鄉。
6、不要山盟與水誓/你只一回眸/千樹萬樹梨花開/不要水誓與山盟/你只拈花一笑/我已燦若蓮開
7、冬天適合讀唐詩,可以讓人心飛揚,亦可以抵抗寒冷的氣候。因為唐詩的旋律是有節奏感的,其意境又是開闊的,讓人讀了有股浩然正氣在心中,寒氣自然不能逼身。
夏天則適合讀宋詞。宋詞纏纏綿綿,沉浸其中,暑氣便不能近身。夏天本就浮躁,如果再選擇激昂的旋律的書來讀,那更是升華了躁氣,心是難以靜下來的。
8、先前的時代,一個人能被載入青史,且流傳下來,是件很難的事。你看廿十五史,大江東去五千年,浪淘盡了多少匆匆過客。那是一個缺少傳媒的年代,一個窮鄉僻野的人就算乾出點驚人的事,也驚不動史家的筆;史家的筆墨,很少垂青於窮鄉僻野。
古人怎么也想像不到,時代的車輪滾滾在行駛,會行駛到了一個傳媒遍地開花的時代,除了紙質媒體發達之外,電視媒體與電腦媒體更是讓遠隔天涯的人可以成比鄰。一根線,一個鍵盤,世界成了地球村。網路的世界如宇宙一樣虛渺,也一樣神奇,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面開發自己的空間。你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見地、有話想說,立即就有人回響,知識分子可以說話,種田的屠豬的也可以暢言。雖說網路的世界魚龍混雜,但泥沙里也能淘洗出金子來。
9、于丹確實是高明之人,她是以現代人的視覺來解讀經典,故視野開闊。她的敘述於平白中有種耐人尋味的味道,引用也是信手拈來,毫不生硬。在這個日益喧囂的世界裡,泡杯清茶,閱讀于丹的文字,確是一件愜意的事;有清風徐來,一片清淨的世界自在心中。
10、有些靈魂是與我們息息相通的,雖隔了千山萬水隔了千百年,一邂逅,便是忘年之交;而有些靈魂即使被供奉得高高的,卻於我們格格不入。當然不能因為格格不入便否定了他的價值,也許,是沒有緣分吧。
我們真該慶幸能讀書識字,遂能與古人交心、與靈魂對話。11、熟悉的已不復熟悉 /陌生的還可能陌生
12、能否將底色調好,塗出好的畫,我亦無法料知;我只知,既然手中已握有畫筆,不到筆桿折不能放棄夢想。
13、這塵世本就太多的拘束與羈絆,走,便是一種自由的嚮往,走,便是走出拘束與羈絆。
14、 如果說,陶淵明的桃源世外成了每個活在現世的人的理想國,那么,戴望舒的丁香般的姑娘,就是每個想像江南的人的心底形象,揮之不去。
江南,江南的女子,已深深在書生們的心上植根,無法親近,只可夜夜入夢來。
15、果真有輪迴轉世,我要化為念珠,讓你戴在手中,我天天在你身邊,你天天念著我。
16、我們每個人離那顆大大的愛心其實只有咫尺,只要跨出一步,便是艷陽高照。
黃再思批註《釋迦牟尼佛傳》
黃再思喜愛佛學,所以對星雲法師著作的《釋迦牟尼佛傳》進行批註,他自己說,“我批註《釋迦牟尼佛傳》只是個人感受、書生情懷,不同於專家的學術研究。”
批註第七章《相者的預言》
相者的出現突兀得很,他們是非請自來的;但文章似山不喜平,就是要有這種突兀,才令人喜!相者的種種言說,與太子出生的種種現象,遙遙呼應。相者是誰無關緊要,見了太子後一歡喜踴躍,一恭敬虔誠,無非都為襯托,是綠葉襯托紅花。要寫太子,卻不直接寫, 而由相者間接言說太子,言盡太子,曲徑通幽,妙,妙,妙!
未成佛時,已是福音遍地生。
批註第八章《太子少年時的教育》
為言太子名字的意思,不惜筆墨敘述種種瑞相,水到渠成:為說太子文武奇才,寫盡權威學者與太子的兄弟,無非是為了襯托,拊掌驚嘆。
現代人都知道,孩子的早期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極大, 佛陀後來的悟道與思考與早期的教育不無關係。
奇慧折煞人也。奇武折煞人也。
批註第九章《美麗的耶輸陀羅妃》
言盡淨飯大王的憂愁,其實正是反襯出太子出塵的念頭愈深。留心一下星雲法師所用的四個感嘆號,其中不難體會出父子的憂愁,而這些憂愁與太子出塵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個人若是連多數人夢寐以求的“財寶女色”都不要,其他的怎么會在言下!
一如屈原的天問,每一問都直指人心。
批註第十章《太子出城去郊遊》
太子出城郊遊無疑又成了一次契機。此次出行更使太子目睹也切身體會到人生的無常、生命的脆弱;生、老、病、死,誰也無法避免。於是在以後成道時,“了脫生死,離苦得樂”便成了他最高的目的。
佛陀不是沒有愛,而是博愛,心繫眾生。
“忽見”,像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避也無法避,妙!
批註第十一章《最大的誘惑》
此章言盡種種誘惑,以絕世佳人反襯太子的靜定。佳人愈是極盡妖艷,太子愈是靜定,甚至生出厭惡。太子一番激昂之詞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絲絲如人心。讀者細品優陀夷與太子的對話,畫面不亞於諸葛亮舌戰群儒,優陀夷就是群儒的縮影。
兩個“一定”,似是成算在握!食色,性也。不動心的能有幾個!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心如蓮花,蓮花在佛教里有著非比尋常的象徵意義。
批註第十二章《太子立志去出家》
此章把太子出家的念頭推至高潮。此次出城與第十章“太子出城去郊遊”遙遙呼應,前出城看到老、死、病,讓他萌發出家之心;後出城遇到一沙門,沙門一番話讓太子立志去出家。城裡城外,讓他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也讓他看到虛假的一面,一切皆是夢幻泡影。
智慧之光,一如茫茫航海的指南針。
太子長久積壓在心的出家念頭終於脫殼而出,語氣卻異常平靜。
世人皆睡,惟太子獨醒!
批註第十三章《車匿和犍陟》
車匿與犍陟的表現正反映了常人對待別離的痛苦,而這恰恰是太子所要了脫的問題。車匿與太子的對話極妙,是一場至關重要的辯論,涉及為何出家的原因,不可不辨。
太子非無情之人,只不過他的志向更高而已,不足以與夏蟲道之。
貪慾一旦萌生,心必被所困,身雖是自由身,心卻永遠設了監獄,永世不得釋放。
髮膚受之父母,如今割發以示決絕。
批註第十四章《苦行林中勸諫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