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
2014年10月16日下午,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黃健榮教授做客中國政法大學名家論壇,為法大學子奉獻了一場題為《改善國家治理必須遏止公共政策負排斥》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主辦,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承辦,來自中國政法大學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社會學、法學等專業的百餘名同學聆聽了講座。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劉俊生教授擔任主持及點評嘉賓。
公共政策排斥性是黃健榮教授提出的一個新的學術概念,基於該概念所建構的公共政策排斥論是一個新的學術論域。
黃健榮教授認為,沒有區分就沒有政策,制定和執行一項政策,其旨在實現某種排斥,包括:將某些社會成員或群體排斥於政策受益範圍之外;把某些社會成員或群體確定為政策受制者;區分政策受益或受制者受政策影響的不同程度;否定、排斥、遏止某些社會成員或群體的價值或行為。換言之,排斥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質屬性之一,通過公共政策排斥論的建構,可以開啟政策認知的新界面,有助於深化對政策性質、功能與運行效度的認識,深化對政策運行驅動力、政策相關主體利益關係及政策博弈關係的認識,促進政策正排斥,遏止政策負排斥,促進社會公正與經濟社會良性發展。
黃健榮教授認為公共政策的排斥有正負排斥之分,對此,他的定義是:如果一項政策的排斥有利於促進、實現和維護社會公正,有利於促進資源最佳化配置及資源配置效率的持續實現,即為公共政策正向排斥(正排斥);反之,則為公共政策的負向排斥(負排斥)。他從產生原因等方面詳細分析了公共政策的正向、負向排斥,並著重闡述了公共政策負排斥的性質及危害性,結合具體事例,提出研究公共政策負排斥的重要意義。他認為,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史,社會生產力愈是落後,人身依附關係愈是緊固的時代,政策負排斥的強度愈突出。反之,社會生產力愈是發展,政治文明愈是進步,社會成員的自由和權利愈是在較高的程度上得到實現的時代,政策負排斥就愈是弱化。即:公共政策負排斥程度愈高,社會愈是背離公平正義。隨著時代的發展,公眾對維護自身權利和認識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為明晰,對追求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願望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強烈。因此,公眾對各種政策的負排斥現象及其危害,對產生政策負排斥的根源,有更敏銳的感受和更深刻的認知,從而激發更自覺更強勁的對公共政策負排斥的抵制和抗爭。關注公共政策負排斥,將使政策研究更多聚焦於遭受負排斥者,有助於破除差等權利觀,剷除滋生社會不公正的土壤,有助於整合與最佳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社會良性發展。
黃健榮教授結合當下中國實際,重點分析了當前政府公共政策負排斥的表現、成因與危害,並從破除差等權利觀、強化公民權利結構、促進社會與市場力量發展、改善政府決策能力、改善政策協商平台、建立健全政策救濟體系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公共政策負排斥的路徑。
講座最後,黃健榮教授與現場師生進行了積極的互動。
個人作品
講授課程
公共管理模式的嬗變與重構,現代決策理論與決策分析(博士生課程)、政治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博士生課程)、公共管理研究(研究生課程)、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留學生課程,英語授課)、新公共管理(本科生課程,雙語授課)等。
學術專著
2011,《執行公共政策》(譯著),商務印書館,2011年9月,北京
2008,《公共管理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北京
2007, 《公共管理典型案例分析》,(主編) 經濟日報出版社,2007年5月,北京
2005,《公共管理新論》,黃健榮 等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5月,北京
2004, The Dynamics of China’s Rejuvenation, (《中國復興的動力》)Palgrave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Hampshire UK, New York USA,2004年5月。本書出版後被美、日、英、俄、荷蘭、奧地利、丹麥、南非、香港和台灣等許多國家或地區的大學—包括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台灣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圖書館收藏。
1999,The Applicability of Policy-Making Theory in Post-Mao China, (《決策理論在中國改革時期的套用性研究》)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Aldershot UK,Brookfield USA , Singapore, Sydney Australia,1999年 7月。本書出版後被歐美等地包括美國國會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以及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等在內的近百所大學或政府機構的圖書館收藏。
學術論文
2004,《論問責新政:多維理論之考察》,第一作者,《《南京社會科學》,2004年第11期;《新華文摘》題錄
2004,《再論中華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復興》, 紅旗出版社 《新世紀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集》(原載《人民日報》人民網 2002年2月28日)
2004,《依據法治理念加快建構政府問責制——與南京大學教授黃健榮談政府問責與人大監督》人民日報記者專訪,《人民日報》,2004年7月7日第16版
2004,《論我國第三部門的成長與社會資本的建構》第二作者,《《學海》2004,4
2003年,《反腐成本考量公共管理制度平台》,《文匯報》文匯時評(中國新聞名專欄),9月9日第5版;紅旗出版社 《新世紀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集》2004
2002,《中國治道變革的動力和方向論綱》,“轉型中的中國政治與政治學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彙編(2),2002年7月, 120-130頁。
2002《決策理論中的理性主義與漸進主義及其套用性》,《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2001,《浦東新區建立過程中的政策制定研究》,黃健榮著 胡元梓 編譯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1年第6期,收入俞可平,田賽男等主編:《海外學者論浦東開發開放》,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001,《政策、決策及其研究》,《理論探討》2001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1年第3期全文轉載
2000,《中華民族復興的曙光照耀21世紀》,《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4月8日第8版。
2000,《中華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復興》,《人民日報》 (海外版), 2000 年12月9日第8版
41、黃健榮:“當下中國公共政策差等正義批判”,《社會科學》,(CSSCI來源期刊),2013年第3期
40、黃健榮:“中國若干重要領域政府決策能力論析”,《南京社會科學》,(CSSCI來源期刊)2013年第1期
39、黃健榮:“Finding breaking through points for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al accountability in Current China”,(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s 71st Annual Conference,2010,美國第71屆公共管理學術年會學術論文),羅宏傑主編《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學術講座彙編》,第34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38、張華黃健榮:“網路監督面臨的政治梗阻困局及其化解路徑”,《求實》(CSSCI來源期刊)2012年第5期
37、李強彬黃健榮:《國外協商民主研究30年:協商民主何以須為何以可為》,《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CSSCI來源期刊)2012年第3期
36、黃健榮胡建剛:《公共危機治理政府決策能力的反思與前瞻》,《南京社會科學》(CSSCI來源期刊),2012年第1期
35、黃健榮徐西光:《政府決策能力論析: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決策之視界》,《江蘇行政學院學報》,(CSSCI來源期刊),2012年第1期
34、2011:《中國政府決策能力評價及其最佳化研究——以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為例》,黃健榮,鍾裕民,《社會科學》,2011年第11期
33、2011:《論權力的內涵、形式與度量》,楊占營,黃健榮,《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32、2011:《論現代政府合法性遞減:成因、影響與對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
31、2010:《政府決策注意力資源論析》,《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
30、2010:《論現代政府合法性遞減:成因、影響與對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9月16日線上優先出版
29、2010:《中華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復興》,載於劉德海主編,《價值》第4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中心主辦),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28、2010:《論當下中國公共治理中的網路話語表達》,李玲,黃健榮,《《探索》,2010年第4期
27、2010:《論當代地方政策移植:內涵、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向玉瓊,黃健榮:《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第2期
26、2009:《論現代社會之根本性和諧》,《社會科學》,2009年第11期
25、2009:《論我國地方政府問責制之建構:問題與對策》,黃健榮王勇,《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24、2009:《論政策移植與政策創新》,黃健榮向玉瓊,《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23、2008:《公共政策執行應當承受之重》,《四川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2期題錄
22、2008,《政策執行之意蘊:公共治理的視界》,《讀書》2008年,第9期
21、2008,《當代中國政策議程創建模式嬗變研究》,第二作者,《公共管理學報》,2008年,第3期
20、2006,《知識公務人:政府官員角色躍遷的新願景》,第一作者,《公共管理學報》2006年第4期;《新華文摘》題錄
19、2006 《對柳州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再審視》,《當代廣西》2006年第19期
18、2006,《不完全公共契約與民主國家政府的責任制困境》,第二作者,《中國軟科學》2006年第1期
17、2005,《協商民主中的公共治理》,第二作者,《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第9期;《新華文摘》題錄
16、2005,《論公共管理的本質特徵、時代性及其它》,《公共管理學報》,2005年第3期,《新華文摘》題錄
15、2005,《論中國治道變革與建設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型政府》,《公共管理高層論壇》,2005年第二輯
14、2004,《新公共管理批判及公共管理的價值根源》,第一作者,《中國行政管理》第2期,《新華文摘》題錄
13、2004,《論公共管理與憲政》,第一作者,《《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新思路》2004,3;《新華文摘》題錄
12、2004,《建構問責制政府:我國政府創新必由之路》,第一作者,《《社會科學》,(上海),2004年第9期
11、2004,《論問責新政:多維理論之考察》,第一作者,《《南京社會科學》,2004年第11期;《新華文摘》題錄
10、2004,《再論中華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復興》, 紅旗出版社《新世紀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集》(原載《人民日報》人民網 2002年2月28日)
09、2004,《依據法治理念加快建構政府問責制——與南京大學教授黃健榮談政府問責與人大監督》人民日報記者專訪,《人民日報》,2004年7月7日第16版
08、2004,《論我國第三部門的成長與社會資本的建構》第二作者,《《學海》2004,4
07、2003年,《反腐成本考量公共管理制度平台》,《文匯報》文匯時評(中國新聞名專欄),9月9日第5版;紅旗出版社《新世紀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集》2004
06、2002,《中國治道變革的動力和方向論綱》,“轉型中的中國政治與政治學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彙編(2),2002年7月, 120-130頁。
05、2002《決策理論中的理性主義與漸進主義及其套用性》,《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04、2001,《浦東新區建立過程中的政策制定研究》,黃健榮著胡元梓編譯《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1年第6期
01、2000,《中華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復興》,《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 年12月9日第8版
科研項目
2006.10-,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 建立健全社會預警機制與應急管理體系,子課題負責人。
2006.6-,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科學發展觀與政府決策能力研究(基金項目批准號:06BZZ001),主持人。
2006.5-, 南京大學“985工程”二期重點建設項目:研究生核心課程《公共管理研究》,主持人。
2006.2-8,廣西柳州市政府課題:地方服務型政府建設研究,參與提供諮詢。“地方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行政審批辦證服務創新研究”項目,主持人。
2005.3-, 南京大學“985工程”二期項目:雙語教學課程設《新公共管理》,主持人。
2005.3-, 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術研究基金項目:建構我國政府問責制:動力、機制與運作方式研究,主持人。
學術交流
2007,9, 國際學術研討會“當代中國公共行政研究與教育”(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China Today), Shanghai
2005.11,國際學術會議“轉型社會中的公共政策與治理” (Changing Governance and Public Policy Paradigm Shifts: Asian Perspectives),廣州。
2004.5,第二屆中美公共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變革世界中的公共管理:挑戰與機遇”(Public Management in the Changing World: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北京。
2002.12,國際學術會議 “亞洲治理:文化、倫理、制度改革與政策變化”,Goverance in Asia: Culture ,Ethics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Policy Change),香港。
2002.7,國際學術研討會“轉型中的中國政治與政治學發展”(Political Science and China in Transition), 北京。
2002.6,首屆中美公共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公共管理與治道變革”(Transi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ance ),北京。
獲得榮譽
2006,12,學術專著《公共管理新論》獲江蘇省高校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6.2,學術專著The Dynamics of China’s Rejuvenation, (英文版,ISBN 0-333-92051-1)(《中國復興的動力》獲得南京大學第五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4.7,論文“反腐成本考量公共管理制度平台” (《文匯報》文匯時評,2003年90月9日第5版;紅旗出版社 《新世紀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集》ISBN 7-5051-0978-2, 2004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優秀論文獎。
2004.7,論文“再論中華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復興”, (紅旗出版社 《新世紀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集》ISBN 7-5051-0978-2,2004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優秀論文獎。
2002.2,學術專著The Applicability of Policy-Making Theory in Post-Mao China (英文版 ISBN 1-84014-883-7)(《決策理論在中國改革時期的套用性研究》)獲南京大學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