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醫生

麻醉醫生

麻醉科是醫院內部跟外科、內科同級的臨床學科,麻醉醫師也是臨床醫生,同樣納入層層醫生職稱的考核體系當中,而且他們必須同時具有醫生資格和麻醉醫師上崗證,絕非人們通常理解中的“技術工人”。

麻醉科是醫院內部跟外科、內科同級的臨床學科,麻醉醫師也是臨床醫生,同樣納入層層醫生職稱的考核體系當中,而且他們必須同時具有醫生資格和麻醉醫師上崗證,絕非人們通常理解中的“技術工人”。
目前,全國有多所醫學高等院校都開設了麻醉專業,像本省的衢州醫學院、溫州醫學院、杭州師範學院以及中國醫科大學、同濟醫科大學、廣西醫科大學……但更多的臨床麻醉醫生還是來自於普通臨床醫學的畢業生。據相關專業人士介紹,隨著醫學本科年限的加長,以後麻醉專業有可能回歸到大臨床的範疇當中來。
而具體到醫院麻醉醫生的培養,目前杭州市麻醉專業畢業的學生培養平均三年時間能完成一般手術麻醉操作和管理的麻醉醫師,這種成才速率倒是來得比普通醫生快。
對這群人的誤解真真切切存在了N年,用王平的話說,即便在醫院內部,很多人直到今天也並未正視麻醉醫師的價值。
當然,這跟麻醉科的歷史發展不無關係,在中國大多數醫院,麻醉科從大外科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科室也就二十年左右的歷史,最早它只被當作一個輔助科室,而當時從事具體麻醉工作的很多是醫生護士,學歷和專業技能的欠缺直接影響了他們在醫院當中的地位。
然而,隨著近些年手術技術以及器械力量的大幅度提升,各種複雜手術全面啟動,這時候作為醫院內惟一一個跟所有動刀科室發生直接關係的獨立臨床科室,麻醉科的位置一下子變得重要起來,使用設備和用藥都能做到與國際接軌。
但在認得問題上,相比較國際上麻醉醫師超凡的地位,中國的麻醉醫師無論是業內認知和收入待遇都有很大差距。王平介紹說,在國際上,麻醉醫師對於手術甚至有否決權,他是手術的主導。
術前、術後專業探視
病人居然不理解
衛木根,市一醫院麻醉科主任,從事麻醉工作33年。對於自己的責任,他用了一句話概括———手術中,動刀醫生是治病的,麻醉醫師是保命的。同樣的話,王平也多次提到:在任何手術過程中,麻醉醫師是給予病人生命支持的直接對象,他要監管病人的心跳、血壓、呼吸、體溫以及內環境平衡等一系列生命指征。
對於不同年齡的手術對象,30歲、50歲、80歲,只要是同樣的疾病,醫生在動刀時並沒有明顯的區別;然而,麻醉醫師在考慮麻醉方案時卻有著天壤之別。大概一周前,衛主任剛碰到一個80歲要動食道癌的老太太,她有冠心病,心功能很差,對於類似的複雜病例,整個手術過程中,麻醉醫師要擔的風險和責任更大。
與此同時,對於手術病人,麻醉醫師並不只是僅僅存在於手術過程中,在手術前、手術後他們同樣要進行非常詳細地詢問、探訪。然而,廣東曾經有一項調查卻顯示:約有99%待手術的病人對麻醉醫師的術前訪視不理解。
因為在他們看來,麻醉醫師只是“打麻藥”的麻醉師,以致當麻醉醫師在術前訪視詢問病史時,一些病人不積極配合,有些病人甚至私下嘀咕:“麻醉醫師問這么多幹嗎,不就是打個麻藥嗎?”
你的命其實是在麻醉醫師手裡
然而這個錯誤的認識將會影響到病人本身的手術治療。衛主任介紹說,隨著醫學的發展,麻醉醫師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麻醉師,已肩負著術中監測與治療、術後24小時內或更長時間繼續治療病人的任務。外科醫師在術中因需要全神貫注地對病人進行切除、修復或止血等等手術操作,無暇顧及術中病人的病情變化,這一階段病人的病理生理改變,需要麻醉醫師去糾正。這是麻醉醫師的工作內容,也是外科手術治療的一個重要環節。
眾所周知,手術是一種創傷性的治療手段,手術創傷可使病人生理功能一直處於高度應激狀態,麻醉雖能減輕手術的應激反應,但又可破壞病人生理狀態的穩定性;另外,手術病人若機體內並存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可能在手術和麻醉狀態下加重,麻醉醫師只有在術前對病人的全身情況和重要器官生理功能有充分了解,才能根據病情選擇麻醉方法,對術中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做到心中有數,以保證手術的安全。
再者,手術病人不免存在種種思想顧慮,如恐懼、緊張和焦慮等心理,通過術前訪視與病人溝通,讓病人感到親切,從而減輕精神負擔,有利於手術麻醉成功。
這種工作強度簡單一點來說,也就是相比較手術醫生,麻醉醫師要來得早一點,走得晚一點,到病人那裡跑動得勤一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