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虎鄉

麻虎鄉

麻虎鄉地處白河縣城西部,東與城關鎮展溝交界,南邊於茅坪鎮、桃元鄉接壤,西與冷水鎮毗鄰,北鄰漢江,與湖北夾河鎮隔江相望。

基本信息

鎮情概況

麻虎鄉地處白河縣城西部,東與城關鎮展溝交界,南邊於茅坪鎮桃元鄉接壤,西與冷水鎮毗鄰,北鄰漢江,與湖北夾河鎮隔江相望。全鄉面積92.4平方公里,6個行政村39個村民小組,3120戶11959人。常用耕地面積17775畝,退耕還林面積12469畝,其中木瓜園3300畝,鮮果林基地155畝。2005年人均純收入為1719元。2008年國民生產總值5585萬元,增長23%;人均純收入達到2455元,淨增400元。鄉境內所有村組通公路,通行總長72公里,通行狀況良好。316國道、襄渝幹線穿鄉而過,距縣城僅10公里,交通便利。
鄉境內所有村組通公路,通行總長72公里,通行狀況良好。316國道、襄渝幹線穿鄉而過,距縣城僅10公里,交通便利。境內資源豐厚,有銀、鐵、銅、綠松石、重金石、石英石等十多種礦產,已建成以二花為主的中藥材基地,漢江白河電站站址所在地轄區,蠶桑、畜牧、林果是鄉域農民的主導產業。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水利開發的區域優勢,將造就出一個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的綠色麻虎,既是資源開發的好場所,又是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新農村建設

麻虎鄉在充分尊重農戶意願的前提下,
村民新居
對金銀村19戶的房屋進行集中改造,在堅持原房屋主體結構不變的情況下,採取因房而異、靈活改造的原則,把巴山居居、江南仿古建築以及縣城橋兒溝古建築特色巧妙地結合起來,主體風格採用青瓦、白牆、格子窗、馬頭牆。經過近三個月的施工,金銀村綜合服務中心周圍的19戶全部改造完畢,並得到農戶以及過往民眾的好評與認可,成為金銀生態新村建設中的一大靚點。
白河縣麻虎鄉金銀村生態新村建設成效顯著。以“青瓦、馬頭牆、格子窗”為主風格的20戶民居改造全面完成;生態移民21戶42間房屋主體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裝修,12月底農戶可全部入住;總投資50萬元的引水工程已經完工,全村有194戶800人用上了安全潔淨的自來水;公路沿線早已栽上整齊劃一的行道樹;河邊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也已竣工,共修建河堤2200米,可保護耕地300餘畝。

特色產業

麻虎鄉在蠶桑產業發展中創新思路,建立合理的蠶桑資源流轉機制,充分利用桑樹資源,促使蠶桑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該鄉現有桑園7000餘畝,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部分農戶全家外出,造成了部分桑園無人管理,無人養蠶,針對這一現象,為了使這部分桑葉資源能得到利用,鄉上林業站牽頭,組織鄉、村幹部對全鄉的桑樹資源情況逐戶調查摸底。對外出農戶的桑園採取租憑、轉包等形式,進行餵養,並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這樣不僅沒有浪費產業資源,而且桑園管理到位,長勢良好。同時,鄉政府從機制入手,制定出台了養蠶大戶的獎勵扶持辦法,對年養蠶10張以上的給予一定獎勵,實行大戶餵養帶動戰略。2007年全鄉湧現出10張以上大戶50餘戶。
為了解決蠶農在小蠶期間技術以及勞力不足問題,全鄉共建小蠶共育室6處12間,製作小蠶飼育箱50多套,對在家零散小戶三眠以前的小蠶實行集中供養,三眠後分散到各戶餵養,從而節省人工,提高養蠶質量。2007年全年集中餵養小蠶700餘張。
同時,鄉林業站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大力推廣科學養蠶技術。2007年全鄉新建蠶室100間,推廣省力化蠶台187套,方格簇3萬片,建設養蠶示範小區3 處共30戶,全鄉年養蠶3100張。今年,該鄉將進一步完善蠶桑產業資源的流轉機制,使7000餘畝桑園全部發揮效益,達到應養盡養,力爭全年養蠶突破 4000張,農民收入達到200萬元。
千畝中藥材打造麻虎“全民企業、招商引資”新亮點
充分利用山區貧濟的土地和大量摞荒地資源使其得到開發利用,通過召開民眾廣泛動員民眾將所有土地流轉給能人大戶種植,南溝五組60多戶,1000餘畝土地自願流入返鄉能人繆德軍手中,受到民眾的信任和支持,也是轉變農村經濟成長方式重要之舉。截至目前,已集中聯片流轉土地1000餘畝,主要選擇白芷、白朮、丹皮三種中藥材種植,整地和播種已完必,前期投入資金125萬元,後續需資金400餘萬元,每天用農民工五十人以上,“為剩餘勞動力尋求一條就業之路,不用再出遠門掙錢,在家門口就有一份穩定的勞務收入”,得到民眾認可受到民眾歡迎,能夠放心的把土地流轉給別人,消除沒有土地就不能生存的思想屏障。同時也解決了農民分散種植過程中的資金、技術、銷售、和管理方面的問題,目前已成為麻虎農業產業化的示範點,也是全民創業、招商引資的一大亮點。

特色景點

古老的冬青樹
麻虎冬青樹,地處麻虎鄉康銀村。一尊巨石背依山巒,三面浮水,光潔堅硬,磷峋高聳,石頂一棵身區乾直徑一米多的冬青樹,將一條生命之根從石面伸向數米之外的山體,虬枝四面騰伸,綠葉如雲,構成令人驚嘆的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