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鄉鎮概述

麻柳嘴鎮轄10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8萬人,5所中國小;幅員面積77.94平方公里,耕地26558畝,林地2.5萬餘畝。1998年以來,在黨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團結和帶領全鎮廣大幹部、黨員和人民民眾,緊緊圍繞“富民強鎮”、加快改革開放和推進現代化建設這條主線,艱苦奮鬥,勵精圖治,克服困繞發展的重重困難,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使麻柳嘴山鄉面貌煥然一新。
麻柳嘴鎮屬於庫區移民鎮,享受庫區優惠政策,新建的重鋼廠與之毗鄰,其輻射帶動效果十分明顯。麻柳嘴鎮水陸交通便利,鎮政府所在地與重慶茶園新區相距34公里,與長壽長江大橋相距8公里,與渝懷鐵路相距2公里,與渝利鐵路相距3公里,南涪高等級公路貫穿全境,有長江河岸線18公里。麻柳嘴鎮建有千噸級標準碼頭一個,河岸線多處適宜修建碼頭、船廠。
下設機構
黨政辦公室 | 婦聯 | 國土鄉建環保辦公室 | 共青團委員會 |
經濟發展辦公室 | 財政所 | 社會事務辦公室 | 農業服務站 |
水利交通站 | 林業站 | 文化與人口與計畫生育服務站 | 畜牧獸醫站 |
旅遊資源

麻柳嘴鎮位於長江岸邊的迎春石刻錄了南宋紹興年間巴縣狀元馮時行,明代進士謝政、兵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王應熊等人題詞10餘處。迎春石石刻長年淹沒在江水中,要在百年一遇的春季枯水期,石刻才能露出水面,極具氣象、水文、文物價值。迎春石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巴南區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的水下文物遺產。
經濟狀況
麻柳嘴鎮著手創建“麻柳長江工業園”,全力推進“三橫三縱”的交通網路建設,把麻柳嘴鎮打造成為平安和諧、特色農業、生態旅遊、工業經濟強鎮。麻柳嘴鎮明顯的區位優勢,良好的投資環境必將使麻柳嘴鎮成為一片投資發展的熱土。2002年,麻柳嘴鎮全鎮國民生產總值10299萬元,農業生產總值5454萬元,鄉鎮企業生產總值5845萬元,工業生產總值2050萬元,財政收入1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7元;除財政收入外,分別比1997年增長29.8%、10.89%、94%、94%和32.6%。
農業發展

麻柳嘴鎮在公路沿線的平橋、回龍寺、時興、魚藏溪、牌樓、劍山等村的公路兩側發展果樹生產,建成脆紅李、大枇杷水果基地1280畝,生薑基地800畝;同時大力發展畜禽生產,溪河養鴨年產達30萬隻以上。
麻柳嘴鎮在長江沿岸各村利用農民長期種植蔬菜的習慣和經驗,大力發展蔬菜生產,在長江沿岸的梓桐、望江、八角、牌樓村已建春季蔬菜基地8000餘畝,伏淡季蔬菜基地5000畝,農民種植蔬菜的年收入已超過1800萬元;同時與重慶市農科所簽訂了科技共建協定,把科技引進農戶,保證蔬菜優質高產。
歷史文物

宋代以前,無留有任何遺蹟,宋紹興年間狀元馮時行開啟刻石留題後,元、明、清有識之士,賦詩留題,旱刻石魚標跡,以示後人。上下迎春石,遠眺望凝是水中之舟,上石長19米,寬8米,下石長27米,寬13米,其面凹凸不平。上下石刻有宋至清代文人墨客題記十餘幅,從右至左,豎行楷書體,行列、字數排列不均,多者百餘字,少者二、三十字,隨刻石頭位置、形狀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