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富民縣永定鎮,地處永定鎮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鎮道路為砂石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10公里。
轄萬慶寺、迤麥場、外麥場、磚房村等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54戶,有鄉村人口913人,其中農業人口904人,勞動力 57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387人。
全村國土面積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 15.7℃,年降水量 848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108.5畝,人均耕地 1.2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92.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47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08.5畝(其中:田763畝,地345.5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9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3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1.03畝,主要種植桃、李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畝,其中養殖面積2畝;荒山荒地2246.5畝。有石塘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54戶通自來水,有25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25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4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9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0戶(分別占總數的24%和78%)。
該村到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18輛,拖拉機 21輛,機車1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63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0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6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13戶;建有小水窖1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 103戶。全村有 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1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592.4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0.2萬元,占總收入的23%;畜牧業收入118.68萬元,占總收入的2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34頭,肉牛54頭,肉羊125);漁業收入0.72元,占總收入的0.12%;林業收入 117.5萬元,占總收入的 20%;第二、三產業收入308.2 萬元,占總收入的52%;工資性收入12.9萬元,占總收入的2%。農民人均純收入2347 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9人(占勞動力的 23%),在省內務工 128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58.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4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山藥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青椒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在校學生 82人,距離鎮中學8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5人,其中小學生 82人,中學生43人。
人文地理
麥場村委會位於縣城南方,屬於半山區村委會。有多處泉眼,村內麥場小河穿境而過,村民有稻田養魚的傳統。村子東方有一個溶洞,名落水洞。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對村中涵洞進行了清理維修,確保涵洞通水暢通。下一步將結合本村稻田養魚的傳統,積極爭取擴大規模,規範養殖模式,使之成為本村經濟增收的重要產業。
發展重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山藥特色產業,種植面積3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1400頭、牛200 頭、羊4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 145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2347元增加到 2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