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穢

ㄏㄨㄟˋ亦作“麄穢”。 清 明

拼音

cū huì ㄘㄨ ㄏㄨㄟˋ

釋義

亦作“麄穢”。
1.粗濁污穢。
《國語·周語上》:“國之將亡,其君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穢、暴虐。”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二:“每一發作,竟月不食,言語麄穢,都無所避。”
清 曾國藩 《母弟溫甫哀詞》:“彼麤穢者,乃居吾右,抑塞不伸,發狂大叫。”
2.指粗濁污穢的東西。
《楚辭·遠遊》:“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麤穢除。”
王逸 註:“納新吐故,垢濁清也。”
明 劉基 《贈道士蔣玉壺長歌》:“玄黃健順六子承,和氣坱北麄穢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