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河巷

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坐落在連雲港市海連路和鹽河路交叉處,毗鄰隴海路步行街。整體建築以明清風格為主,總建築面積20000㎡,一期面積約8000㎡。街區集文化、餐飲、娛樂、休閒於一體。二期項目承接一期建築,將與金海國際影城、少年宮、露天影院、新浦公園等連成一體,打造成新浦文化產業園,成為市民和外地遊客文化交流的場所。鹽河巷將文化元素融入建築、道路、景觀、雕塑、小品中,創造了連雲港的一張文化新名片。

鹽河巷簡介

鹽河巷 鹽河巷

鹽河巷 歷史文化街區坐落在海連路和鹽河路交叉處,毗鄰隴海路步行街。整體建築以明清風格為主,總建築面積20000㎡,一期面積約8000㎡,長440米,已全面開街。。街區集文化、餐飲、娛樂、休閒於一體,所打造的,不是一個單純的商業街區,而是理想的生活標準,將港城的時尚消費串起來,激發夜間經濟活力。通過統一策劃、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推廣、統一運營,打造精品街區。正如成都的寬窄巷子、杭州的清河坊、南京的1912,商業僅是一個載體,大家更多的是來消費一種文化,去體驗城市的歷史。

項目二期已於2014年1月18日正式動工,承接一期建築,將與金海國際影城、少年宮、露天影院、公園等連成一體,打造成新浦文化產業園,成為市民和外地遊客文化交流的場所。二期項目主要業態為品牌餐飲、演藝大舞台、文化、娛樂等,將完全實行市場化運作。

鹽河巷作為舊城改造的標誌性項目,它是在文化、旅遊、商業等特色產業開發理念指導下的創作升華,是對新浦文化有指向性的重塑、傳承和薈萃。將文化元素融入建築、道路、景觀、雕塑、小品中,創造了連雲港的一張文化新名片。

形象定位

鹽河巷效果圖 鹽河巷效果圖

這是一個文化中心,360°展示連雲港歷史文化;

這是一個品位中心,為您提供最高品位的生活體驗;

這是一個生活中心,滿足客戶群高要求、精緻生活的需求;

這是一個美食中心,匯集中外特色美食於一體;

這是一個休閒娛樂中心,集休閒、商務、生活於一體的文化休閒體驗街區。

業態布局

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一期面積約8000㎡,整體兩層局部三層,分為休閒體驗區、文化購物區和餐飲娛樂區三個功能板塊。業態類型以文化產業為主,穿插品牌商業、茶樓、休閒餐飲、古玩字畫。沿河一帶以經營酒吧、客棧、中餐為主。既有懷舊的音樂吧,也有嗨翻的鬧吧,商家各具特色的外擺也將成為鹽河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主要景觀

牌坊

鹽河巷古樸莊重的牌坊門樓,門額上鐫刻著 “鹽河巷”三個大字,筆致蒼潤。門樓正反面分別刻有一副長聯,正面刻著“蒼梧山下仙境瀛洲海穀神幽傳佳話,運鹽河畔吉地新浦繁榮昌盛慶昇平”;反面刻著:“萬古蒼梧賜祥港城風調雨順,千里鹽河造福新浦人壽年豐”。門樓正中的“紫氣東來”這四個大字,喻有祥瑞降臨的意思。由於這美好的含義,自古以來在民間,家家戶戶都喜歡把它作為對聯的橫批,正是如此,街區也引用其刻於牌坊之上,取意吉祥之意。

天后宮

鹽河巷水車 鹽河巷水車

新浦曾經只是臨海的一塊灘涂,最先是幾戶漁民在這裡落腳,逐漸形成一個商業集散地。居住的多為漁民或依靠水運的商人。為了感謝媽祖的佑護,1892年,也就是光緒十八年,當地士紳開始興建天后宮,到了1901年基本建成。據記載,當時的天后宮規模很大,除有兩邊廂房、前殿等建築外,還有戲樓。在老一輩新浦人的記憶中,大廟是很熱鬧的。大廟其實就是天后宮,供奉著漁民的保護神媽祖。復建之後的天后宮,裡面供奉著海上女神——媽祖。媽祖姓林名默,人們都親切的稱她為“默娘”,她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一個美麗的小漁村。在她出生之前,家中已有五個女兒,父母每日焚香禱告,期盼再生一男孩。在她即將要降生的那個夜晚,鄰里鄉親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映得島嶼上的岩石紅光四射,父母認為默娘有吉人天相,所以對她關懷備至,疼愛有加。默娘自幼聰穎靈 悟,成人後識天文,懂醫理,相傳可“乘席渡海”,能“言人休咎”,又急公好義,助人為樂,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敬。傳說默娘二十八歲那年,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險船隻不幸被桅桿擊中頭部,落水身亡。後人則認為默娘已經升天為神,專門到海上濟世救人去了。相傳她經常顯靈,鄉親們時常見她在山岩水洞邊,或盤坐彩雲霧靄之間,或朱衣飛翔海上,常示夢顯聖,救人於急難。再後來,人們便建起祠廟,虔誠敬奉,前來朝拜祭祀者絡繹不絕。“媽祖”連在一起是對年高德勛的女人的尊稱,人們漸漸的就稱默娘為媽祖。因此媽祖這個海上之神的名稱,就傳遍世界,代代相傳至今。

曾經香火鼎盛、熱鬧非凡的新浦天后宮在一段時間消失無蹤,只有一塊記載其創建經過的碑還存放在新浦公園裡。復建天后宮是對新浦百年歷史的一種傳承,建成後的天后宮主要承擔展覽、演出等功能。天后宮也將與新浦公園內的錦繡閣相映成趣,成為新浦區一個新的人文景觀。

浮雕牆

鹽河巷牌坊入口處有一面巨幅的體現製鹽過程的全景浮雕牆。畫面里刻繪了浩瀚的大海邊,鹽民們搭起祭台,祭祀“鹽宗”——夙沙氏。人們在海邊圍起鹽田,然後把海水引入其中,通過太陽的曝曬,蒸發掉水分,提取海水中的鹽。再由官府統一將曬制好的鹽或打包貯藏,或通過鹽河運往內陸。各地鹽商需得到官府特許,才能以繳納重稅為條件獲得經營權。浮雕牆上面雕刻的每一個人物畫面,生動的展示了古代製鹽的艱辛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體現了港城古老的製鹽歷史。

許願池

以知名神話小說《鏡花緣》中的百花仙子為原型,與連雲港市市花—玉蘭花相結合,塑造玉蘭仙子手持玉蘭令牌的小型噴水景觀。整個浮雕牆直徑3.5m,厚度500px,由花崗岩製成,描繪仙子將甘露滴入雲中,順雲霧流入許願池玉蘭花中,再緩緩湧出的過程,將玉蘭仙子高貴氣質和柔美身姿展現地淋漓精緻。

銅人雕塑

鹽河巷銅人雕塑 鹽河巷銅人雕塑

連雲港海鹽素以“色白、粒大、乾”稱著,含氯化納在95%以上。主要作食用及工業原料,自古就深受大眾喜愛,多次被評為部優、省優產品,在國際市場也久享盛譽。銅人雕塑小品,街區一共設定了三組,每組雕塑都有1-3個人物不等。分別為引海水入鹽田,曬鹽、收鹽。這三組雕塑小品形成了古代制售鹽的全過程。連雲港市鹽業資源十分豐富,自古即為我國最早的海鹽產地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海州就已從事鹽業生產,是主要的淮鹽產區。

水車

水車又稱孔明車,相傳為漢靈帝時華嵐造出雛形,三國時由孔明改造完善後在蜀國推廣使用,後來廣泛用於農業灌溉,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是我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在製鹽的過程中,水車也起到了把海水引入鹽田的作用,免去了人們一擔一擔的把海水挑到鹽田的辛苦,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水車是先人們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高超勞動技藝,也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鹽河邊設定的大型水車,最大的輪幅直徑4米,邊上的2米,最小的兩個1米。這些水車不僅是一道亮麗的景觀,增強了街區的閒適氛圍,同時也融入了實用的功能,為街區營造出活水水系,大大增強了遊人的體驗性。

旅遊指南

鹽河巷手繪地圖 鹽河巷手繪地圖

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集文化、餐飲、娛樂、休閒於一體,致力於打造港城文化名片,城市 客廳,魅力徽章。

地址:海連路和鹽河路交叉處,毗鄰隴海路步行街。

公車線路:乘坐:B1、H1、H2、5路、7路、19路公車在“黃海影劇院”站下車,或乘坐17路公車在“南極南路”站下車。

住宿美食:鹽河巷有巷間客棧,住宿條件非常方便。附近有很多美食商鋪,味道很不錯。鹽河巷裡面有酒吧、茶館和精緻的飲食店,比較有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