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處】《日華子本草》
【拼音名】Jú Hé
【別名】橘子仁(《婉僧坦集驗方》),橘子核(《本草衍義》),橘米(《四川中藥志》),橘仁(《藥材學》)。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種子。一般多從食品加工廠收集,洗淨,曬乾或炕乾。
【生境分布】主產福建、浙江、江西、四川等地。
【化學成份】各種橘核都含脂肪油、蛋白質,其苦味成分為黃柏內酯和鬧米林。
【炮製】
橘核:篩去灰屑,揀淨雜質,洗淨,曬乾。鹽橘核:取淨橘核,用鹽水拌勻,稍悶,放入鍋內,文火炒至微黃色,並有香氣為度,取出曬乾,用時搗碎。(每橘核100斤,用鹽2~2.5斤,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性味】《綱目》:苦,平,無毒。
【歸經】
入肝、腎經。
①《品匯精要》:行手太陰、足太陰經。
②《綱目》:入足厥陰。
③《本草經疏》:入腎、膀胱。
患者須知
【功能主治】
理氣,止痛。治疝氣,睪丸腫痛,乳癰,腰痛,膀胱氣痛。
①《日華子本草》:治腰痛,膀胱氣,腎疼。炒去殼,酒服良。
②《綱目》:治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
③《本草備要》:行肝氣,消腫散毒。
④《醫林纂要》:潤腎、堅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注意】《本經逢原》:’惟實證為宜,虛者禁用。以其味苦,大傷胃中沖和之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