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用食鹽與泉水煎熬而成。
【性味歸經】鹹,寒。
【功能主治】滋陰退熱。適用於骨蒸勞熱,咽痛,口瘡等症。
【用法用量】一錢至二錢,煎服。
藥名
鹹秋石
漢語拼音
xian qiu shi
歸經
心;腎;肺經
中藥化學成分
含氯59.82%,硫酸鹽0.70%,鈉38.79%,鉀0.49%,鈣0.29%,稀鹽酸不溶物0.02%等,主要成分為氯化鈉(NaCl)。
功效
滋陰澀精;清心降火
考證
參見“秋石”條。
科屬分類
鈉化合物類拉丁文名
Sal Praeparatum
主治
骨蒸勞熱;虛勞咳嗽;遺精;赤白帶下;暑熱心煩;口瘡;咽喉腫痛
資源分布
主產於安徽桐城。銷福建及上海、漢口、廣州、天津等地。
用藥禁忌
水腫患者慎服。水腫消退後,可用本品代替食鹽。每日不超過2g。
1.《寶慶本草折衷》:“患腫渴及嗽,更服鹽,反增其極矣。”
2.南藥《中草藥學》:“為水腫患者的食鹽代用品,但不宜太多。”
功效分類
滋陰澀精藥;清心降火藥
炮製方法
取食鹽加潔淨泉水煎煮,過濾,將濾液加熱蒸發,乾燥成粉霜,再將粉霜放在有蓋的瓷碗內,置爐火上煅2小時,冷卻後即凝成塊狀固體。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為細粒集合體。完整者呈盆狀、饅頭狀;上端截平,中間略下凹,下端半圓形,直徑6-7cm。表面平滑,白色或淡黃白色,有光澤;不透明。體較重,質硬而脆,易砸碎,斷面呈不規則晶粒,具玻璃樣光澤。易潮解。氣微,味鹹。本品易溶於水。(彩照25) 以塊整、色白、有光澤、具鹹味者為佳。
性味
鹹;寒;無毒
中藥化學鑑定
取本品0.5g,加水5ml,使溶解,濾過,濾液顯鈉鹽和氯化物的各種反應(參見“大青鹽”條)。
藥材基源
為食鹽的人工煅製品。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每次1.5-4.5g,每日2次;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吹喉。
出處
《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
秋丹石
異名 秋石異名秋丹石(《本草蒙筌》)。 來源 為人中白和食鹽的加工品。 古代亦有用人尿、秋露水和石膏等加工製成。滋陰降火。 治骨蒸勞熱,咳嗽,咳血,咽喉...
功效介紹 製作方法 藥材 -
秋石
秋石,是一種藥物的名稱,別名:秋丹石、秋冰、淡秋石,屬鈣化合物類。主治虛勞羸瘦、骨蒸勞熱、咳嗽、咳血、咽喉腫痛、遺精等症狀。中國道家房中術的英國學者李約...
基本資料 各家論述 選方 炮製方法 生藥材鑑定 -
鹹安
鹹安區,隸屬於鹹寧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以南,東臨陽新,南極崇陽,西界赤壁,北交江夏,東南與通山接壤,西北與嘉魚毗鄰。 區政府駐地永安街道。截至20...
概況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
淡秋石[淡秋石]
是一種藥物的名稱,別名:秋丹石、秋冰、秋石,屬鈣化合物類。主治虛勞羸瘦、骨蒸勞熱、咳嗽、咳血、咽喉腫痛、遺精等症狀。中國道家房中術的英國學者李約瑟將中藥...
-
鹹池[漢語辭彙]
鹹池,是日入之地。古人認為西方王母娘娘擁有很多年輕貌美的侍女,而鹹池是專供仙女洗澡的地方。
鹹池 《史記.天宮書》 詞典解釋 命理 貯鹽滷水池。 -
淡秋石
淡秋石,是一種藥物的名稱,別名:秋丹石、秋冰、秋石,屬鈣化合物類。主治虛勞羸瘦、骨蒸勞熱、咳嗽、咳血、咽喉腫痛、遺精等症狀。
-
石濤
僧,本名朱若極、道濟,僧名元濟、原濟、超濟,號阿長,鈍根、大滌子,石道人、瞎尊者、苦瓜和尚、清湘老人,清湘東人、零丁老人,清湘遺人,明靖江王后,興八大山...
簡介 人物生平 藝術年表 傳世作品 詩作選摘 -
石濤[清代畫家]
石濤(1642年-1708年),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
簡介 人物生平 藝術年表 傳世作品 詩作選摘 -
淡秋石[中藥]
淡秋石,中藥材名。本品為古代用石膏浸入童便中製成。現時用人中白浸去鹹臭,曬乾,研成粉,再加白芨將水拌和,製成方塊。功能主治為:滋陰退熱。適用於骨蒸勞熱,...
來源 性味歸經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