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寧市鄂南職業技術學校

湖北省鹹寧市鄂南職業技術學校座於湘鄂贛三省交界、交通便利、風景優美的湖北省“南大門”——通城,是鹹寧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批准在通城唯一一所,具有培訓中級技工資格的市級職業技術學校。

湖北省鹹寧市鄂南職業技術學校座於湘鄂贛三省交界、交通便利、風景優美的湖北省“南大門”——通城,是鹹寧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批准在通城唯一一所,具有培訓中級技工資格的市級職業技術學校。辦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立足鄂南、面向市場、培養技工、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以“讀書、學技、做人、成才”為培養目標。一方面聘請了高級教師和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狠抓教學質量,以《家庭聯繫冊》為紐帶,進行封閉式管理,杜絕外來隱患,確保學生安全;另一方面實行校企合作,形成互動互補的辦學模式,大膽探索,力求創新。學校根據市場需求開設了計算機、模具、鉗工、機電一體化、經貿英語、電子商務、中英文秘、工藝美術、電腦美術設計、市場行銷、經警保全等20多個專業。在籍學生2700多人,學生遍布河南、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五省十八縣(市),學生人數逐年呈幾何積數遞增,辦學規模和辦學質量均走在全市同類學校前列。 2005年學校新建成能容納2000餘人的教學大樓和男、女生住宿大樓。2006年,因招收人數爆滿,學校和中南武校聯辦,成功開辦了第二校區,辦成了集國小、國中、中專、大專為一體的教育機構。
鹹寧市鄂南職業技術學校是通城縣“陽光工程”培訓示範學校。近年來,這所學校在縣農業局的領導和扶持下,巧借黨的十六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強動東風,堅持“立足鄂南、面向市場、培養技工、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製造條件,積極培訓農民轉移就業,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向非農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職業技能培訓,走出了一條建設“陽光工程”的新路子。回顧建設“陽光工程”的歷程,他們的主要作法是: 一、找準著力點,正確把握建設“陽光工程”培訓示範學校的方向。 通城縣是個山區縣,人口密集度比較大,縣城經濟底子薄,加上農民整體素質提高不快,文盲和半文盲還占有一定比例。特別是掌握現代農業技術的農民比較少,嚴重製約著經濟發展速度,造成同發達地區存在一定的距離。近年來,通城縣委縣政府雖然出台了一系列富民舉措,如結合我縣剩餘勞動力較多的特點。鼓勵農村組織剩餘勞動力外出打工,以2004年為例,外出務勞人數達10萬人之多,但是實踐中又提出了一個新課題:必須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向非農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職業技能培訓,才能最大能力地提高農民收入。黨的十六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後,農村吹來了“陽光工程”致富農民的強勁東風,鄂南技校乘風創辦“陽光工程”培訓示範學校,找準著力點,根據“陽光工程”的要求,堅持服務農民,正確樹立了辦學方向,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向非農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職業技能培訓。他們創新方法,採取科學的舉措,急農民所急,想農民所想,實施“陽光工程”,建設“陽光工程”。2004年,該校積極爭取一部分財政專項資金,自籌一部分資金和受訓農民個人承擔一部分培訓資金的辦法,實行農村勞動力向非農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職業技能培訓,大量培訓人員超過800人。2005年計畫開展同類人員培訓1500城縣“陽光工程”培訓示範學校--鹹寧市鄂南職業技術學校的發展過程就是通城縣以市場需要為導向,以受訓農民轉移就業為財政開展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業城鎮轉移就業的職業技能培訓示範工作的過程,它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由少變多,由窄變寬,興旺發達,現在“陽光工程”培訓示範學校的自我發展能力越作越強,學校教職員工80餘人,大專本科以文化程度的教師占85%,中高級職稱有8人,現有一批專職的骨幹教師,也聘請了一批在全縣有一定影響的農村科技和職教專家為兼職教師。學校開設了的計算機、會計、文秘、模具製造、養殖種植、家電維修等十六個專業。學校硬體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學校新建了一棟9000餘平方米的教學大樓,學校校園面積近40畝,學校教室、宿舍配套、微機電視裝配到了教室,實現電化教學。學校開設了微機室、公話超市,購物中心,圖書閱覽室,球場等。學校生活條件一次可供6000人上課,住宿條件一次可供4000人食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