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食品調味用的鹹味劑是食鹽,主要含有氯化鈉,還含有微量KCl、MgCl2、MgSO4等其他鹽類,由於這些鉀、鎂離子也是人體所必須的營養元素,故以含有微量的這些元素的鹽作調料為佳。鹹味在食物調味中頗為重要,鹹味是中性鹽所顯示的味,只有NaCl才能產生純粹的鹹味,蘋果酸鈉鹽及葡萄糖酸鈉亦有鹹味,可作無鹽醬油的鹹味料,供腎臟病等患者作為限制攝取食鹽的凋味料。
影響因素
鹹味是中性鹽呈現出的味感特徵。
1、由解離後的離子決定。鹽類的味是由解離後的離子決定的,鹽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陽離子(正離子)和陰離子(負離子)都影響鹹味的形成。中性鹽MA中的M屬於定餵基,主要是鹼金屬和銨離子,其次是鹼土金屬離子,它們易被味覺感受器中蛋白質的羥基和磷酸基吸附而呈現出鹹味。A是助味基,它影響著鹹味的強弱,並能產生副味。比如:NaCL→Na+CLNa是定味基,CL助味基。
2、與正負離子的相對質量有關。在中性鹽中,鹽的正負離子的相對質量越大,越有增加苦味的趨勢;
3、與正負離子的半徑有關。半徑都小的鹽有鹹味,半徑都大的鹽有苦味;
4、與粒子的價態有關。從一價離子的理化性質來看,凡是離子半徑小、極化率低、水和度高、並且由硬酸硬鹼生成的鹽都是鹹味的,與之相反的鹽則是苦味的;二價離子和高價離子的鹽其味很那預測;
5、與味覺神經對各種陰離子感應能力和有機陰離子的碳鏈長短有關。即有機離子的碳鏈越長,感應越小。如:氯化鈉>甲酸鈉>丙酸鈉>酪酸鈉
套用
在肉品加工中食鹽具有調味、防腐保鮮、提高保水性和粘著性等重要作用。但食鹽能加強脂肪酶的作用和脂肪的氧化,因此,醃肉的脂肪較易氧化變質。
鹹味劑在速食麵湯料上鹹味是最基本的味,在湯料中鹽的用量最大,但含量是不一定的,主要是看其在湯液中的含量,一般入口最感舒服的食鹽水溶液的濃度是0.8%—1.2%(不同地區有所不同)。在食品中添加15%的食鹽能抑制細菌的繁殖,因此調味醬包除了考慮口感,有良好的包裝和儲存條件外,還要考慮抑制細菌的作用,此外,還必須考慮到鹹味和其他的相互關係:如食鹽液中添加蔗糖,鹹味減少;添加少量醋酸而鹹味增加;鹹味因谷氨酸等化學調味料而被抑制等。
食鹽作為調味劑,能改善飼料的適口性,增強食慾,幫助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提高飼料利用率。在豬日糧中的添加量為0.25%-0.35%,過量會引起食鹽中毒。牙膏中常用的鹹味劑有普通食鹽、海鹽、湖鹽。
重要性
鹹味劑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是人體內鈉離子和氯離子的主要來源,也有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調節血液滲透壓,刺激唾液分泌,參與胃酸形成,促進消化酶活動的作用。無鹽飲食會導致頭暈、噁心、食慾減退、四肢無力、血壓下降、心律不齊,人體生長發育會受限,易患感冒發燒、脫髮、便秘等症,嚴重影響健康。但過多攝入食鹽會導致心血管病、高血壓及其它疾病,原因是一旦人體攝取的鈉、鉀、鈣、鎂等離子處於極不平衡的狀態,導致人體功能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