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鷹和人都吃雞:經濟學觀察》所收論文約60篇。其中有:從經濟學科看社會科學對改革開放的貢獻;經濟學家為什麼傾向於奉行“經濟學帝國主義”?等。
經濟學是一門實證科學, 其命題的最重要特徵和最低要求是可證偽性。儘管可證偽性並不否定經濟學的價值判斷,但經濟學的出發點至少比大多數其他社會科學學科更加注重回答“是怎樣”的問題,而較不樂於回答“應該怎樣”的問題。經濟學家也比大多數其他社會科學家更加希望自己的職業代表著一種專用性很強的人力資本。以西方已開發國家特別是美國為代表的經濟學家集團,為了壟斷自己的研究領域,而創造了一系列行業八股,美其名日“規範”。因此,經濟學雜誌中充斥了複雜的公式和統計,無異於掛起一道“閒人免進”的牌子,讓其他行當的學者,以及普通讀者望而卻步。但經濟學家畢竟不儘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們中的許多人仍然津津樂道於向經濟學家以夕卜的讀者說教。此時,他們常常露出常人真相,勸說別人相信他們關於“應該怎樣”的說法。這時, 他們也往往講些實在的話。不過,正如弗里德曼教授所希望的,他們希望自己被大眾僅僅作為一個關心時世的公民,或知識分子發表意見。雖然他們對事物的看法不可避免地要打上自己所擅長的方法論的烙印。
作者簡介
蔡昉(1956~)生於北京。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室主任,現任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所長。著有《中國的二元經濟與勞動力轉移》等。
圖書目錄
自序
經濟學與經濟學家
從經濟學科看社會科學對改革開放的貢獻
從澳大利亞在膊弈論中“失局”所想到的
改革以來經濟學的分化及學術規範的適應性
沉悶的科學”辯
——漫談經濟學與文學藝術相通之處
經濟學家為什麼傾向於奉行“經濟學帝國主義”?
經濟學家的性格會影響他們的結論嗎?
經濟學研究的結論和過程
經濟學思維與經濟學寫作
經濟學家與“阿堵之物”
閱讀與思考
達利繪畫與古典主義包容性
——漫談巴羅和薩拉伊馬丁的《經濟成長》
小藥片反射的歷史與邏輯
——讀《避孕藥片——一個改變世界的藥物傳奇》
鷹和人都吃雞”
——為什麼經濟學家改變了對人口問題的看法?
提高社會經濟研究質量的“梯子”
——喜讀《社會統計分析方法一SPSS軟體套用》
由華盛頓榆樹想到經濟學發展的南北互補
為中國城鄉發展尋找一個多元化的理論支點
為改革開放先行者立照
——讀楊春南新著《南中國的昭示》
對《在職失業、第二職業與體制轉軌》的評論
對羅潤東博士《轉軌期國有企業隱性失業顯化的條件、途徑及後果
——天津市東亞毛紡廠減員增效案例》的評論
勞動力市場
中國的遷移:原因、現狀與政策含義
勞動力市場上規制太多是好事嗎?
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靠什麼
——反思現行失業治理政策
如何克服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障礙?
拆除勞動力流動的制度障礙
為什麼城市政府持續歧視外地民工(7
治理失業要避免誤區
加快城市化,培養新的消費群體
當代中國的“出埃及記”
勞動力市場發育的障礙在哪裡?
雙城記
——戶口“含金量”和戶籍制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