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鷫鷞(鷫鷞)sù shuāng
解釋
1.鳥名。雁的一種。頸長,羽綠。《楚辭·大招》:“鴻鵠代游,曼鷫鷞只。”《淮南子·原道訓》:“馳騁夷道,釣射鷫鷞之謂樂乎?” 高誘 註:“鷫鷞,鳥名也。長頸綠身,其形似雁。”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一·鶬雞》﹝附錄﹞:“鷫鸘,按 羅願 《爾雅翼》云:鷫鸘,水鳥,雁屬也。似雁而長頸,綠色,皮可為裘,霜時乃來就暖。”
2.馬名。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淺草遙迎鷫鸘馬,春風亂颭辟邪旗。”《說文·鳥部》“鷫” 清 朱駿聲 通訓:“《左·定三年傳》:‘有兩肅爽馬。’其實即鷫鷞字,馬以鳥名也。”
3.鳥名。即雨燕。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羽篇》:“鷫鸘,狀如燕,稍大,足短,趾似鼠。未常見下地,常止林中,偶失勢控地,不能自振,及舉,上凌青霄。出 涼州 也。” 清 惲敬 《大雲山房雜記》卷一:“《酉陽雜俎》:‘鷫鸘,狀如燕,稍大,短趾似鼠,出 涼州 。’此即今飛鼠也。 相如 鷫鸘裘,即此鼠。凡白雜毛曰肅霜,馬、鳥、鼠皆取之。”《酉陽雜俎》所說鷫鸘為雨燕,惲敬以之為飛鼠,大誤。
4.見“鷫鸘裘 ”。
5.謂露凝為霜。古人以為鷫鸘飛則隕霜。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悵悵詞》詞:“問奚為蹀躞,鷫鸘橋,無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