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1967年10月,埃及海軍的蘇制183R型“ 蚊子”級飛彈艇使用P-15“白蟻”反艦飛彈擊沉以色列驅逐艦“艾拉特”號,創造了世界上首次艦艦飛彈的擊沉記錄,以事實顛覆了傳統海戰格局,甚至使得西方海軍一貫的作戰思想和戰術有過時的危險,還有可能動搖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在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艾爾默·朱姆沃爾特的提議下,北約制定了一種高速小型飛彈艇的研製計畫,力圖對抗蘇聯華約陣營數量龐大的飛彈艇部隊。
該計畫最終由於朱姆沃爾特上將的離任和各國要求不一難以協調而流產,參加該計畫的義大利決定自力研究下去,借鑑美國在60年代研製的“圖克姆卡里”號水翼巡邏炮艇(USS Tucumcari PGH-2)的設計基礎,於1970年正式下達訂單,首艇1971年4月在拉斯佩齊亞開建,1973年5月9日下水,1974年7月15日入列義大利海軍。
技術特點
鷂鷹級的滿載排水量僅60.6噸,算是小型的水翼飛彈快艇,全艇編制10名人員,包括2名軍官 ,艇上的空間只能維持10名人員在海上作業一天所需。為了減輕重量,鷂鷹級的艇體與上層結構都由鋁合金製造,有效負載達排水量的25%。鷂鷹級的深浸式水翼採用後三點式設計,前水翼負擔全艇重量的30%,後水翼則擔負70%;不用水翼時,後方兩片水翼從艇側向上折起,艇首的水翼則向前上方的艇首折起。
鷂鷹級的動力系統在這個噸位可謂相當複雜,採用複合柴油機與燃氣渦輪交替動力(CODOG)模式,以水翼高速航行時,以一具4250馬力的羅爾斯·羅伊斯15M/560燃氣渦輪來帶動水泵噴射推進器,最大航速48節,以水翼狀態45節速度航行的續航力達400海里,以最大持續航速(水翼狀態)迴旋時的半徑是200米,迴旋角速率為每秒10度,四級海況下以水翼航行的最大垂直加速度為0.25G;以排水模式低速航行時,則以一具290馬力的文索達·芙拉西ID38N6V柴油機驅動一具螺旋槳推進器,此時航速只有8節,續航力則達1200海里。
鷂鷹級的雷達是一具SMA SPQ-701平面搜尋雷達,火控系統包括NA-10-3數據系統以及一具用來引導艦炮與反艦飛彈的RTN-l0X火控雷達 (安裝在艦橋頂部)。鷂鷹級的體積雖小,但是火力卻相當強大,包括艦首一門當時推出未久的奧托·梅萊拉 76mm 62倍徑艦炮,當時也就只有這種緊湊的新型中口徑艦炮能塞在60噸的小型艦艇上,艦尾則裝有兩管義大利自行開發的奧圖瑪特反艦飛彈發射器。
性能數據
基本數據 | |
艇長 | 22.95米 |
舷寬 | 7.01米 |
滿載排水量 | 60.6噸 |
動力系統 | CODAG 1×羅伊斯·羅爾斯M560燃氣輪機,3,761千瓦 1×伊索塔ID38N6V柴油發動機,220千瓦 噴水推進 |
航速 | 51節 |
續航力 | 45節/400海里,8節1000海里 |
乘員 | 2軍官+8水兵 |
武裝 | 1×奧托·梅萊拉76mm 62倍徑艦炮 |
—— | 2×奧圖瑪特反艦飛彈 |
總體評價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日本也引進鷂鷹級的設計,在義大利的協助下,於日本建造了三艘一號型水翼飛彈快艇,設計與噸位都與鷂鷹級類似;然而由於其噸位太小,無法適應日本周遭海域的惡劣風浪,也無法攜帶足夠裝備去滿足日本海自日益多元的任務需求,加上水翼系統構造過於複雜,因此日本取消了後續艇的生產計畫,轉而建造兩百噸級的隼級傳統構型飛彈快艇。從實際使用情況看,水翼飛彈艇在技術上的主要問題是燃氣輪機的耗油量過大艇的續航距離太短。而其在高海況下仍能保持較高的航速,是其它常規或氣墊型艇所不具備的。這樣看來,水翼飛彈艇的長處和短處就非常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