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地村

鶴地村

鶴地,吳川市振文鎮鑒江邊上一個村莊。古有鶴鳥栖息得名,素有鶴鳥之鄉之稱。 村中那棵已有百年歷史的大榕樹下。該榕樹高20多米,葉蔭面積150多平方米,如撐開的巨傘,一群婦女和三五兒童在樹下納涼和做遊戲;站在村口,映入眼帘的是6口寬闊的魚塘,一群燕子在低低飛旋,魚塘邊的一排苦楝樹紫花盛放,散發幽香;走上村邊江堤,一江鑒水滔滔南去;以“鶴地渡”命名的渡口,一張渡船在水面突突行駛,將趁墟趕集的人送往對岸;而位於江心的那個江水沖積而成的“涌兒島”,至今沒有人居住,只望見高高的馬尾松樹和密密的蒿草……

大寨蕭氏鶴地房簡譜

一世祖 雄飛公 二世祖 振公 三世祖 天麟公 四世祖 敬甫公 五世祖 從道公(鶴地房始祖) 六世祖 希文公 (鶴地開基祖)七世祖胄公。今鶴地村五房,居住有上高屋房,下低屋房,加倫房(小部分),其餘兩房散居其間。 以上乃大寨蕭氏一世至鶴地房七世簡譜及鶴地村分房而述。族譜族之大事也,自開宗以來都以譜記事之。今我房被稱大寨蕭氏六房,然而是否,今問誰人。我村六房而不認,也非錯之,今我村無譜因當年不承認房數而毀,時隔多世無譜無文,難以祥述。故我村不稱六房,只稱大寨蕭氏

村名由來

鶴地,鑒江邊上一個風景如畫富有詩意的村莊。據說,村莊名字的由來,是因這裡江

邊一個小島上樹木茂密,水草豐盛,江里魚蝦肥美,是鶴鳥栖息之地,開基祖希文公見鑒江邊上有此一島,又以古家大寨向東,遂為紫氣東來之意,便以鶴地命名,得以流傳千古,代代傳誦。今天我們看到的鶴地村只不過是區區幾十年的歷史,而開基祖希文公在建村至今卻已600餘年。原來舊村就在如今鶴地渡口一帶,幾百年來隨著水漫而遷。外遷的村莊有塘尾東海,上塘等。民國34年(1945)6月18日鶴地江堤因被洪水衝擊塌500米登《吳川縣誌 》,損失嚴重,再度遷居後立了伏波廟,鎮一方水土。

蕭氏傳世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始祖微子啟的後裔封地蕭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商王朝從成湯建國傳十七世、三十一王到帝辛(紂)。

蕭國被楚滅亡後,雖然大心的後裔子孫們有一些復國之舉,但終末成功。於是,大心的後世子孫為紀念亡國,遂以封地名稱為姓氏,稱蘭陵蕭氏。 蕭統(501~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維摩,南朝梁代文學家,南蘭陵人,梁武帝衍公長子蕭統諡號昭明太子,編撰《昭明文選》時任雍州刺吏,鎮守襄陽,後乖齊內亂,起兵奪取帝位,在建康建立梁朝。繼武帝衍公長子昭明公後世孫雄飛公。大寨始祖雄飛公,原居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珠璣巷又後天樟州南靖錢版村層次遷入粵東至高州府入籍吳川大寨官高涼中憲大夫。二世祖蕭振,諱 振,謚 文德,恩賜郡馬,任瓊州刺吏,娶黃氏,郡主洪氏夫人,七世祖惟昌公,字有慶,甲戍孫賢榜進士,錦衣衛軍籍,詩人,明朝政治人物,任戶部山東清吏司主事,御賜承德郎。唐朝蕭氏拜相者達10人,蕭統一支更有八人入相,即史稱“八葉宰相”故歐陽修,宋祁贊蘭陵蕭氏:“名德相望,與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自南宋雄飛公開基以來歷八百餘年興家發達衍吳川,石城,電白,廣西,湛江,茂名,徐聞,高州,化州,海康,海南,湖南等散居約三十萬人,文人蔚起進士舉人貢學士廳局科級幹部則多若繁星,其對革命貢獻豐功偉績名垂萬載蔚為國光。

蕭氏典故

蕭公廟

蕭公出生於仕宦之家,原名蕭振,父親蕭雄飛,母親林氏,人多行善積德。蕭公出生時天空飛來一道紅光,從西北射入室中,光輝奪目,香氣飄蕩,久久不散。又聽得隆隆作響,好似春雷轟鳴,地變紫色。感到腹中震動,蕭公於是降生。蕭公一生救助世人,受賜封瓊州刺吏。在一次下西洋體恤民情時遇風暴將般打翻,屍首被大風吹回遂溪灣,當地人發現後將其屍體推出大海,不想屍首又被風吹回,瞬間雷鳴作響,螞蟻和其它小動物用周圍的泥土幫其埋葬,訊息一下子傳遍了周圍各鎮,大家都認為此人與神有緣。打聽得知,此人乃救世濟人的蕭公也。後在墓旁再建一座蕭公廟。到了毛澤東破四舊政策的時候,當地政府喊人去砸平蕭公廟,不料砸廟的那些人當晚回家個個身體不舒服,這個訊息傳開後使得更多人信蕭公,然後當地人及政府與蕭氏後人又出錢重建蕭公廟,後改傍塘廟,每年的三月十五日乃蕭公誕,來祭祀的人多不勝數。

鶴地神像流傳

話說我鶴地村祖上在海南跑船,聽聞地方有一神,非常靈現,便以眾人前去參拜。見此神在殿上騎一白馬,手執金槍,威武至極。到了晚上托給祖上一夢,夢境豐富幻妙,讓祖上帶它離開,祖上便偷偷帶上神像數日後回到村中供奉,此神為先鋒,應在康王大帝與羅大人之後。人紅是非多,神靈香火旺。隨著三眼華光的加入讓這座歷史悠久的廣福堂更加聞名了,而有好人就有壞人,旁村一惡霸見此神如此之靈現便起賊心,將華光先鋒偷走幫其賭博,誰知逢賭必贏。樹大招風,最後被查出不得不歸還,惡霸此後沒有了華光保佑就一連輸得清家蕩產,這樣一來各鄉各村都知此事,前來拜神的人更多了。有一次被塘口人偷去,也讓華光保佑賭博,也十賭九贏。可一天晚上異人見其房屋起火,便想救火不料見屋裡有一身穿白袍座騎一白馬,手執金槍在發起大火。異人見此一現象便知道是華光先鋒在懲罰其,異人便叫塘口人見證歸還神像。但最後一次被盜而失,眾人覺得廟中不得沒有華光神像,就以原型再塑一尊神像供眾弟子供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