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信息
hé niǎo ㄏㄜˊ ㄋㄧㄠˇ
鶡鳥
詞語解釋
即鶡旦。《太平御覽》卷二六引《禮記·月令》:“大雪之日,鶡鳥不鳴。”《金史·歷志上》:“鶡鳥不鳴。”參見“ 鶡旦 ”。《詩·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 孔穎達 疏引 晉 郭璞 曰:“塤燒土為之,大如鵝子,銳上平氐,形似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 清 吳林 《吳菌譜·鵝子菌》:“鵞子蕈,俗雲鵞卵,狀類鵞子。”
”《金史·歷志上》:“鶡鳥不鳴。 ” ”
hé niǎo ㄏㄜˊ ㄋㄧㄠˇ
鶡鳥
即鶡旦。《太平御覽》卷二六引《禮記·月令》:“大雪之日,鶡鳥不鳴。”《金史·歷志上》:“鶡鳥不鳴。”參見“ 鶡旦 ”。《詩·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 孔穎達 疏引 晉 郭璞 曰:“塤燒土為之,大如鵝子,銳上平氐,形似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 清 吳林 《吳菌譜·鵝子菌》:“鵞子蕈,俗雲鵞卵,狀類鵞子。”
鶡,讀音為hé名,形聲字,從鳥,曷聲。本義為鶡雞,今名褐馬雞。
簡介 典故 記載鶡冠,在戰國秦漢時期已經作為武官的冠帽,在洛陽金村出土戰國金銀銅鏡上已有騎馬執劍身披甲衣,頭上戴弁,弁上插雙鶡尾的人物形象,西漢磚刻騎射人物也有於武弁上...
名詞解釋 武官之冠 隱士之冠 歷史鶡冠子解,三卷三冊,宋陸佃撰。
鶡旦,亦作“ 鶡鴠 ”。鳥名。即寒號蟲。
”《管子·輕重甲》:“簪珥而辟千金者,璆琳琅玕也。 《聊齋志異·甄后》:“有美人入,簪珥光采;從者皆宮妝。 ”
詞語信息 詞語解釋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
種類 形象習性 歷史起源 歷史演變 現代發展頻伽鳥拼音pín/bīn qié/jiā/gā niǎo/diǎo頻伽鳥的基本解釋1.鳥名。
概述:簡介 文獻 詩詞即鶡鴠。 註:“鴠鳥,鶡鴠也;或作鳱鴠。 ”。
出處《山海經》《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為禹、伯益所作,大約出於周秦人的記載,不可信。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
出處 目錄 版本 結構 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