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發展
![鵝埠鎮](/img/1/0d8/nBnauM3XxUDNzYDN4EDN3YDMyITMwYjMyIjMwADMwAzMxAzLxQ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特色產業
![鵝埠鎮](/img/b/2aa/nBnauM3X1YzMzgDM3IDN3YDMyITMwYjMyIjMwADMwAzMxAzLyQ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鵝埠工業區位於深汕特別合作區西部地區的鵝埠鎮區西北面,面積6平方公里,現已引進了廣信鞋業有限公司等10家上規模、上檔次的製鞋企業在工業區內落戶,使全鎮製鞋企業發展到110多家,成為海豐縣製鞋重要基地。2001年,該縣為加快西部地區開發建設,出台了《深汕特別合作區鼓勵投資開發西部地區的優惠規定》,實行特殊的優惠政策。該工業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毗鄰製鞋業發達的惠東縣吉隆、黃埠二鎮,是一塊投資置業特別是發展製鞋業的寶地,竭誠歡迎中外客商前來投資辦廠。
![鵝埠鎮](/img/5/ab1/nBnauM3X3YDMygTO1MDN3YDMyITMwYjMyIjMwADMwAzMxAzLzQ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深汕特別合作區鵝埠鎮的開發建設不斷升溫:鵝埠鎮鞋業的迅猛發展,先後規劃了紫雲工業區、大朗產業轉移園區、金湖工業區、西湖皮革基地等,基本形成了以廣汕公路為軸心的沿路工業開發帶。全鎮共規劃工業園區面積6平方公里,已建成區面積1.4平方公里。最讓鵝埠人引為自豪的是該鎮製鞋業的快速發展。統計數字表明,目前,鵝埠全鎮擁有各類工業企業120多家,其中製鞋及其配套企業近百家;2006年,該鎮實現工業產值5.5億元,其中製鞋及其配套產業產值4.7億元、占85.5%。堪稱“汕尾鞋業第一鎮”。一個可喜的現象是,目前,鵝埠鎮的製鞋業已從小打小鬧的家庭作坊式向規模化、集團化企業發展。紫雲工業區的美盛鞋業有限公司參觀,該公司占地4萬平方米,擁有員工800人,籃球場、職工宿舍、食堂、綠化地等各項設施均配套齊全。據稱,“美盛”還不是當地最大的鞋廠,最大的鞋廠當屬“廣信鞋廠”、擁有員工1300多人。目前,鵝埠鎮的鞋廠中,規模以上的企業有5家;其中,年產值超千萬元的有2家。並且該鎮有不少鞋廠,都已打出了響口當口當的品牌:廣信鞋業有限公司已擁有珊德蘭、信德蘭、法德菲等3個知名品牌,產品遠銷俄羅斯和歐美各國;美盛鞋業有限公司的“名妮”、“華露仙妮”等品牌也名揚海內外。“一業興,百業旺”。製鞋業的迅猛發展,不僅帶動了皮革生產工業的發展,帶來了總投資3億元的海豐縣富革來皮革基地的落戶,形成了製革產業群;同時,還帶動了市政建設等基礎設施的發展,帶旺了房地產、交通運輸、餐飲旅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大大加快了鵝埠鎮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文化民俗
![鵝埠鎮](/img/2/03d/nBnauM3XxUjM0kjNxAzM3YDMyITMwYjMyIjMwADMwAzMxAzLwM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畲族是汕尾市唯一有聚落群居的少數民族,畲族人自稱“呵螺”[hole],居住在深汕鵝埠鎮的紅羅村。只有40多戶一百三四十人。族名“畲”字汕尾寫成俗字“輋”。畲族是瑤族的一支,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習俗,特別是畲語,是混雜著大量客家話的少數民族語言。深汕特別合作區鵝埠鎮紅羅村聚居有畲族。畲族分平鬃和崎鬃、藍、雷、黎三姓(潮安畲族有盤姓),居住在深山老林中,古時男女結椎形發鬃,赤足走路。耕種前先把樹木山草燒毀,利用草木灰作肥料,再以刀代犁鬆土耕作,過著貧困的刀耕火種生活。元末,元兵入侵中原,宋王朝被迫南遷。文天祥扶幼帝到粵閩二省交界處曾組織過畲民與元兵作戰,當時畲民有8000餘人一直在福建的泉州、汀州與元兵作戰,後元朝統治局勢已定,才被迫投降,其中部分畲民逃進深山老林,靠狩獵為主,有的逃至惠陽,海豐山區。直至明永樂五年,朝廷採取懷柔政策,賜畲族銀元,細絹衣一裘,還設畲官,畲族從此才重新承認朝廷,每年用獸皮納稅,與漢人交往又漸漸密切起來。現在,因為長期畲漢雜居,畲族大都漢化。雖然如此,他們仍有自己許多獨特習俗相裘至今。
![鵝埠鎮](/img/c/5df/nBnauM3XwITM3YTOzAzM3YDMyITMwYjMyIjMwADMwAzMxAzLwM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招兵過後,就請驅邪,其實,“招兵節”和“雞公王生”都是畲族人,紀念他們祖宗而舉行的一種祭祖和驅邪求平安的儀式。傳說,畲族的祖先因征夷有功,高辛帝封其為駙馬,娶三公主為妻,他生得三男二女,因見高皇帝來訪,將予盛於盤和藍,因得皇帝賜姓盤、藍,恰此時,又響雷,三兒子就被賜姓雷。附馬為了不與百姓爭地,請高皇帝準許其家搬出家鄉到山區居住,而世代護衛著江山社稷,不過,這些都是民間相傳下來的地方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