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臭蛙

鴨嘴臭蛙

鴨嘴臭蛙生活于海拔350~850m植被繁茂的山區,體色常與岩石顏色相近。是叫特化的物種,原屬於竹葉臭蛙,後根據地區間的竹葉臭蛙存在的差異,把海南地區的竹葉臭蛙更名為鴨嘴臭蛙。

基本信息

簡介

鴨嘴臭蛙是較特化的物種;原始臭蛙可能起源於橫斷山區和雲南西部高原,貴州高原可能是臭蛙的分化中心;各種組內相近種的地理替代呈南北方向更替,而種組間則呈東西方向更替。其模式標本保存在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鑑別特徵

1、體形中等,雄性體長(59•2±2•20)mm(n=10),雌性(73•4±0•35)mm(n=2);
2、雌蛙明顯大於雄蛙,其體長比1•24∶1•00;
3、頭部窄長,吻部長,呈盾狀;
4、吻端寬,突出下唇甚遠;
5、趾間全蹼,蹼緣凹陷較深,張度較窄,第1、5趾外側連線夾角小於90°;
6、雄性具1對咽側下外聲囊。 

形態描述

鴨嘴臭蛙鴨嘴臭蛙
雄蛙體長57•1~63•2(59•2)mm,雌性73•1~73•6(73•4)mm;頭部窄長而扁平;頭長大於頭寬;吻端長,呈盾狀,吻端寬,遠突出於下唇;吻長遠大於眼徑;吻稜稜角狀;頰部略向外側傾斜,頰面凹入;鼻孔位頭側吻眼中間;鼻間距大於眼間距;兩眼之間有1個小白疣;鼓膜明顯,約為眼徑的1/2,距眼較近,其間距約為鼓膜直徑的1/2;犁骨齒強,兩短列;舌後端缺刻深;眼大,明顯突出頜緣外,瞳孔橫橢圓形。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雄性前臂較粗壯;指較長,扁平,吸盤顯著,吸盤前端較尖,橫徑小於縱徑,為其後指節寬的2倍,第1~4指有腹側溝,兩側溝在指端幾相連線;指端背面有橫凹陷;第2指較短,短於第1指和第4指,第1和第4指幾相等,指長順序為3、1、4、2;關節下瘤發達,指基下瘤大而明顯;掌突3,扁平,內側者長橢圓形,外側2個幾相連。後肢長,約為體長的181%左右,左右跟部重疊;脛跗關節前伸貼體時達吻端或略超過;脛寬為脛長的1/5;足短於脛;第5趾略長於第3趾或幾等長,達第4趾第2和第3關節下瘤之間;趾吸盤與指吸盤相同;趾間全蹼,蹼緣凹陷較深,張度較窄,第1、5趾外側連線夾角小於90°;外側跖間蹼達跖基部;第1、5趾游離緣具窄的緣膜;關節下瘤發達;內跖突橢圓形,外跖突小而圓;無跗褶。體和四肢背麵皮膚光滑;鼓膜光滑,其後小疣較密;無顳褶;頜腺長形或豆形,甚明顯;沿上唇緣有1排鋸齒狀乳突;背側褶平,體前部背側褶間距寬於體後部間距;體後部、體側及股後方均有分散扁平小疣;體腹麵皮膚光滑。
生活時背面顏色為暗褐色、綠色或褐綠色;頭側、顳部紅棕色,眼球虹彩上半部淺黃色,下半部為紅棕色與黃色交織成網紋。唇緣至頜腺淺黃色,有的個體在頰部擴大成三角形;腹側、股後淺黃色,密布褐色細斑;四肢背面有褐黑色橫紋,股、脛、跗部各3~5條;腹面淺黃色,咽胸部有褐色或褐色麻斑。
胸骨:上胸骨和劍胸骨發達,後者甚寬大,向後達腹中部,游離於皮膚和腹直肌之間。
第2性徵:雄蛙吻部長而寬圓,呈盾狀;前臂粗壯;第1指基部有乳黃色婚墊;有1對咽側下外聲囊;背、腹側均無雄性線;上胸軟骨和劍胸軟骨較雌性發達;無肱前腺。

生活環境

該蛙生活于海拔350~850m植被繁茂的山區。成蛙多棲於流溪瀑布下大水凼兩側的岩壁上,受驚擾後即跳入水中,體色常與岩石顏色相近。

地理分布

分布於海南(瓊中、陵水、白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