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街

鳳鳴街

鳳鳴街是大連的一條保留比較完整的老街。這條街寬約6米,長約1200米,有近百年的歷史。街兩側原有100餘棟建於上世紀20、30、40年代的“和風歐式”建築,大多是兩層,俗稱“日本房”。小樓造型別致,極少重複,並都配有獨立的院落,具有極高的觀賞、研究和史料價值。

簡介

鳳鳴街鳳鳴街

在2009年10月出版《大連文物要覽》(編者是大連市文化廣播影視局)中,鳳鳴街近代建築群已被列入大連市歷史文化遺產名錄。一位居民看到拆房的民工掄起大錘時這樣形容:“砸在我的身上,疼在我的心上!”

建築師廖原說,鳳鳴街是當年日本普通僑民的居住區,帶有巴洛克式的城市結構、西洋式的建築、沖水廁所等建築元素。這些融合了歐式和日式建築特點的民居,不但在大連已不多見了,就是在日本現在也很難找到。20世紀90年代,大連的姊妹城市北九州市精選了其中的10座房子,並把它們整體移植到了日本。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些建築的歷史文化價值。

重新規劃

鳳鳴街鳳鳴街

鳳鳴街上的老建築年久失修,沒有暖氣(過去許多建築有獨立的採暖設施,後來廢棄),地下管道老化,一些住在這裡的居民要求改善現狀的呼聲也比較高,這是實情。但如果將這裡過於擁擠的住戶分流,再將這些老建築修舊如故,建築內部進行必要的現代化改造,就既可以留下城市凝固的記憶,又能滿足居民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

據市規劃局介紹,包括鳳鳴街在內的高爾基路沿線地塊,2002年即作為舊城改造項目被列入了土地儲備計畫,2010年開始拆遷(鳳鳴街未被列入保護目錄)。改造後的鳳鳴街一帶將保持原有的建築體量和風格。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劉長春、郭安娜故居,將原址保留。但一些專家和老街保護志願者卻認為,對於像鳳鳴街這樣極有保留價值的老街,不能像現在這樣進行傷筋動骨的拆除,而是應修舊如故。

保留元素

鳳鳴街鳳鳴街

一段時間以來,圍繞著高爾基路、鳳鳴街的老房子是拆還是留成了不少大連人關注的熱點。一些熱衷於老街區保護的民間文保志願者一邊用手中的相機記錄老房子的身影,一邊就鳳鳴街的歷史展開討論,發了很多熱帖;而這個地方的老居民則為終於可以告別冬天生爐子,上下水不通暢、房屋逼仄等居住不便而高興。昨日記者從市文廣局、西崗區舊城改造辦及現代博物館、億達集團等多家單位了解到,目前高爾基路、鳳鳴街一代的保護性建設方案初步確定,未來的鳳鳴街將保持原有風格不變,建築元素中“和式洋風”將重現。

“和式洋風”逐漸成城市死角

2010年冬天的第一場雪,使拆遷中的鳳鳴街變得異常安靜。這種安靜不僅僅在於絕大多數居民已經搬離,更在於雪覆蓋了一切。經歷80餘年風雨的老街,如同一個遲暮美人,平靜地等待命運的安排。

對於建市僅有110年的大連來說,高爾基路、鳳鳴街可謂一個記錄大連歷史與城市化進程的地方。據考證,1903年,大連建設成為一個4.25平方公里的現代化城市時,地圖上還沒有高爾基路。上世紀20年代初,中山廣場大致建成,高爾基路也是在這個時候逐漸建設起來的。高爾基路原本不叫這個名字,1945年大連解放後,為紀念中蘇友好,才改稱高爾基路。

老大連人都知道,今天的中山路、高爾基路、五四路、鳳鳴街、民運街、同泰街、正仁街、不老街、長生街以及體育場一帶,都曾是日本房、日式院落集聚之地,當年住在這裡的多是底層日本人。如今走在鳳鳴街上,還可以在一些院門口發現石砌門垛,當年,每家的右手門垛上都嵌有戶主的名牌,加上家家院子裡都栽種了松柏及各種花樹,形成了“和式洋風”建築獨有的含蓄的美感。

所謂“和式洋風”,指的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一批留學歐美的建築師在國內不受認可,便來到大連實現他們的建築理想,在日式傳統建築里糅合了歐式建築的元素,同時又保持了東方的含蓄和素雅,也就形成了這些“既不西方,也不東方,在日本當地也見不到”的風格特點。

不過,因為這些建築都是日本經濟困難時期的產物,質量普遍不高。特別是每座小樓的內部,空間格局小、柱子大,改造有難度。在幾十年的時光中,老街成了城市的死角,本地人逐漸搬離,拾荒者和外來務工人員成為主要居住者。這裡人員複雜、治安混亂,到處都是違章臨建;缺少衛生、下水和垃圾清運設施,污水橫流,環境極差;廢品就碼放在院落中,火險隱患嚴重,加上煤氣管道嚴重老化,事故時有發生。諸多問題,讓這裡的居民一致盼著拆遷。

“和式洋風”元素將基本保留

2011年年初,市國土資源和房屋局發布通告,對高爾基路、鳳鳴街等多處地段進行拆遷。此後,圍著這一老街區的改造問題,各方紛紛發表意見。有的人認為,老街區拆一片少一片,應該儘量原樣保留;也有的人認為,如果能夠把老街區改造得像上海“新天地”那樣,是最理想的;還有的人認為,這片老街建築質量差,沒有多少保留的價值

為了儘可能出台一個各方滿意,達到保護性開發目的的方案,相關部門多次召開會議,聽取意見。幾天前,由市文廣局、西崗區舊城改造辦及現代博物館、億達集團等多家單位參加的協調會舉行。會議透露,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連難得的歷史文化遺產,高爾基路193號、195號將原址保留。

高爾基路上曾住過不少名人,包括平原游擊隊的李向陽原型、原大連市委書記韓光、郭沫若的日本妻子郭安娜和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等。位於高爾基路與擁警街交會處的193號、195號聯體日本房,正是郭安娜、劉長春的故居。郭安娜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學期間結識的日本少女,兩人後來結婚,生下多名子女。抗日戰爭爆發後,郭沫若拋妻別子回國抗日,那名日本女子卻始終沒有忘情,不僅隨郭沫若姓,改名叫郭安娜,還遠渡重洋,帶著子女來中國尋找丈夫。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安排她來大連居住,在高爾基路193號一直居住到以101歲高齡離世。

除了原址保護兩位名人的故居,大連人同樣關心鳳鳴街拆遷改造後會建成什麼樣子。昨日,億達集團相關人士解答了這一疑問:未來的高爾基路、鳳鳴街一帶將保持原有的風格不變,這裡的建築也會控制在2~3層。“現有的鳳鳴街‘和式洋風’元素會基本保留下來,老建築中的德式屋頂、歐式肌理、法式細節等都會重現。”對方同時透露,就連高爾基路、鳳鳴街這些街名也不會改變。

與此同時,現代博物館等文博單位也密切關注拆遷工作,對於那些有價值的建築構件,將把它們珍藏在博物館裡,向後人講述曾經的歲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