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跡村

鳳跡村

鳳跡村隸屬福建省福清市轄區,歷史上曾幾度在興化府、莆田縣、莆田地區管轄之下。鳳跡村海拔400米,距324國道12公里,全村常住900多戶,約4千人口。其地貌為丘陵地帶,四周山峰疊巒,海拔之高,堪稱閩中小盆地。

地理位置

鳳跡村隸屬福建省福清市轄區 ,歷史上曾幾度在興化府、莆田縣、莆田地區管轄之下。鳳跡村海拔400米,距324國道12公里,全村常住900多戶,約4千人口。其地貌為丘陵地帶,四周山峰疊巒,海拔之高,堪稱閩中小盆地。村落以山、水二支自然系派形成。丘陵屬福清西南山丘東一支。其“井裡山”海拔729米,“寨山”483米,“六門山”483.3米,“石竹山”453米,“城裡坡”596.4米,“雞母山”348.3米,“黑暗坑”623.8米與“石寨”548.8米。這八座高山構成了鳳跡村四萬八千多畝山地的地理結構。村內第一大水係為三叉河,位於西南,全長31公里,本村境內22公里,流域面積80平方公里。水源系丘源尖山坡,自東張鎮全芝流入村內,穿過東方紅水庫,經橋尾村,峰頭村匯入興化灣。第二大水係為十八重溪,發源漁溪大帽山,全長4.5公里,為漁溪一支流,經鳳跡村後院進入建新水庫。

鳳跡屬東南沿海華廈古陸地質區域的一個山區行政村。中生化的株羅紀和白晉紀。八千年前本村域內曾經發生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和火山活動(稱作燕山運動),造成廣泛火山岩噴發和花崗岩侵入地質,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鳳跡古火山機體爆發(稱火山爆發)。此次火山爆發的噴廢物波及面積達30平方公里以上,隆起帶的西南端宏路,棉亭嶺,江陰半島等地。火山噴發為三個噴發眼,即稱“三門井”是目前國內保存較好的古火山機體。然而就是這次燕山運動基本確定了今天鳳跡村落的地質基礎和地貌輪廓。

行政轄域

鳳跡村位於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鎮,與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接壤,山地面積四萬多畝,土地肥沃,水利工程眾多,上游有建新水庫,下游有東方紅水庫,村內早期三門井水利工程為村莊建立不可磨滅的貢獻。

交通狀況

全村村道都已實現道路水泥硬化,距離324國道12公里,村民大多選擇在江口鎮集市,交通工具有私家車、機車等。

建築景觀

靈溪宮

靈溪宮建於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嘉慶五年(1800年)重修。系歇山頂木構建築,座北朝南,前、後殿的上樑、斗拱、構架均為鏤空的龍鳳、牡丹等裝飾木刻。宮門前兩廂石壁上浮雕的“空城計”和“文王求賢”故事,刻工精細,人物形象逼真。前後殿的兩對盤龍石柱,刻得栩栩如生:整條巨龍盤柱環旋,只有小部分附在柱上,大部分龍體鏤空離柱,似乎即將騰空而去;龍口裡還含著一顆可以轉動的石珠;龍的下方,雕刻著海水襯托的一條躍躍欲試的鯉魚。面闊3間,進深2間。整個建築群小巧玲瓏,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1981年2月25日,列為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初,村民集資(自願捐資,其中新厝鎮人民政府捐資3萬元人民幣)興建“迎龍橋”,連線溪芩田地和靈溪宮。2012年,村民又集資翻修戲台,建成新厝鎮鳳跡村靈溪文化活動中心。實現露天觀眾到室內觀眾的轉換,為村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便利。該中心建築面積460平方米,共投資近百萬元。建成後,可滿足村民業餘休閒娛樂的需求。福州市文聯原主席、福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陳章漢先生欣然為之題寫樓名。

龍門橋

龍門橋下盤溪縱貫鳳跡村,使其分為東西二部份。村委會、學校等均在溪東。以前,溪西、南洋的民眾往返不便。為此,該村華僑翁先生捐資人民幣5萬元,於村中心下盤溪上建一座兩孔跨徑20米、寬5米、長55.9米的石拱橋,於1985年底竣工。

三門井水電站

三門井水電站位於村西側3公里的萩蘆溪上游。徑流開發,流域面積36平方公里,設一、二兩級電站,裝機3×200千瓦。總價86萬元,是福清最大的隊辦電站,屬集體所有制企業。1981年8月與漁溪變電站聯網。

歷史人文

宋尚節 (1901~1944)

宋尚節博士於1901年生於福建興化府莆田縣鳳跡村。他父親宋學連為當地衛斯理會(又譯美以美會)的牧師。宋尚節為其第6個孩子。當時正逢宋家之境最蕭條,生活最貧寒的時代,這孩子的誕生可說又增加一分家中的困難,但因宋家有基督豐盛的生命,反把這初生的男孩賜以嘉名:主恩,這便是後來被視為“中國使徒”:宋尚節博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