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台縣劉集鄉明德國小

鳳台縣劉集鄉明德國小

鳳台縣劉集鄉明德國小位於城西7公里處花家湖畔,原名楊劉國小,創建於1963年9月,那時學校只有土牆草房10間,辦公室是柱式庵棚。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1979年6月規劃徵用楊劉村6000平方米土地,在劉集鄉黨委政府、楊劉村村支兩委支持下,集資建設了一棟兩層教學樓,並拉起了圍牆,後又添建平房9間。1999年8月在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中,劉集鄉王咀國小併入我校。歷經時代變遷,到了2003年夏,由於原校址地處採煤沉陷區,校舍遭受一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侵襲後,全部淪為D級危房。由台胞王永慶先生以台塑集團下屬關係企業華陽電業有限公司名義捐資40萬,省、市、縣三級政府各提供項目配套資金10萬,楊劉村鼎力相助出資32萬,整體遷移新址重建,並於2005年9月投入使用。2005年12月王永慶先生親筆題寫校名,縣教育局根據援建協定批覆我校正式更名為鳳台縣劉集鄉明德國小。學校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18平方米,硬化面積2800平方米,綠化面積4600平方米。我校轄校本部、王咀分校兩所村小,服務區覆蓋劉集鄉楊劉、王咀兩個行政村。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多功能活動室,圖書室藏書5000餘冊,周圍農田環繞,綠樹成蔭,草坪、園林密布。師生在這裡學習活動,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相映成趣,充滿了詩情畫意。

《大學》首章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學校秉承明德項目全人教育理念,在積極改善育人環境,實施校園綠化公園化建設的同時,積極組織開展勞動服務、中華文化經典誦讀、西方文化經典誦讀以及作文、繪畫和科技競賽等活動。

中西方文化經典是中西方人民數千年優秀成果的積累,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還可以陶冶他們的精神情操。 為了確保這項活動的開展,我們制定了誦讀計畫、誦讀目標和要求、誦讀考核辦法和評估驗收辦法。計畫和制度的制定,使經典誦讀走上了規範化、系統化的軌道。每天的早讀課中加入20分鐘經典誦讀的時間,每學期由學校少先隊組織開展一次大型的經典誦讀成果展示系列活動。在教室里,樹蔭下,隨處可見學生們讀經誦典的身影。琅琅書聲與啾啾鳥鳴互相應和,渾然一體。

為了全面落實全人教育理念,樹立學生勞動服務意識,培養勤勞樸實、吃苦耐勞、至善至美的品質,學校還組織學生參加綠化美化活動,帶領他們栽花種草,除草耕田,修剪樹木,打掃衛生。讓勞動服務成為每個學生自覺的一種行為,保持環境清潔,清除環境污染。學校還組成勞動服務小組為孤寡老人、五保戶、殘疾人家庭打掃衛生,洗衣服、捐贈生活用品。在家裡,幫大人乾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我們還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等多種節日,廣泛開展孝親敬老活動,許多小學生都能幫家裡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經典誦讀和勞動服務使學生有了無盡的思想和優秀的品質。在四川遭受地震災害時,我們的孩子們都自發地組織起來,為災區人民捐款,他們的臉上寫滿了莊嚴和悲痛,從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胸腔里跳動著一顆富有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這就是全人教育理念的最好表達。通過努力,明德國小全人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得到全體師生的認可和發揚。它帶給學生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強健的體魄,還有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

從孩子們自信和幸福的笑臉上,我們看到了未來,看到了希望。我們相信,明德精神和全人教育理念正在孩子們心裡開花結果。

我校全體師生有決心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團結奮進、求實創新,在教育主管部門關懷和領導下、楊劉村村支兩委全力支持下,一定能把明德國小建設成為一所全縣一流的農村特色示範學校。

校長寄語

鳳台縣劉集鄉明德國小 鳳台縣劉集鄉明德國小

同學們,你們可知道,在漫長的學習歲月里,老師們時刻惦記著你們、關心著你們。你們的快樂是老師最大的快樂,你們的幸福是老師最大的幸福。我們願用真誠的愛與你們的心靈對話,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你們個性發展的學習環境,讓你們在“我學習,我快樂”的氛圍中健康成長。輕鬆的環境,老師們為你營造;快樂的課堂,你我共同努力。讓我們攜手奮進,用我們的雙手托起明德國小的明天,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教學理念

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的理念是強調教育的範疇應該是整體性的、全面性的,同時考慮到孩子的發展學習需要與順序,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童才能在心智及體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發展。換句話說,也就是要讓學童不僅學習到各種知識,還要接受道德與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並且啟發他們學以致用,幫助具備相關知識以因應現實社會的種種考驗,更重要的是擁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標,在這樣的基礎上,將來他們就會懂得如何走正確的路,做正確的事,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危機並轉成正面的機會,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願意服務大眾、貢獻社會。

所以全人教育並不偏重某一特殊領域,而是講求全面的、均衡的身心健康發展,跟一般所謂的「新」教育理念不同。

我們認為,只有全人教育才可以真正的讓學童充分發揮潛能,並且有足夠能力可以因應一生中的各種考驗。正確的教育,必須從做人處事的整體面去考慮與施教﹐這是僅著重傳授技術與知識所無法比擬的。我們認為,這雖是最傳統,但同時也是最科學、最先進的教育理念。

為達到全人教育的效果,我們參考全球最好的教育方式,結合流傳數千年的教法與教材,融入國家指定的基礎教育,完成明德國小獨特的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的理念是容易了解的,因為全人教育符合最根本的常識,也符合兒童自然發展的過程﹐所以家長、老師、校長都很容易配合,但是要徹底執行並不容易,因為除了要符合國家要求的學習標準,甚至超過標準,還要把知識以外的人生價值取向(例如真、善、美的追求)也融入學習,這就需要學生、家長、教師長具備共識,全面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為了幫助孩童打穩一生所需要的教育基礎,這是至關重要的課題,因此任何難關都值得努力設法突破。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我們能夠持之以恆,認真的推動,必定會有良好的效果。

最值得一提的是, 雖然明德國小是設立在最貧困的農村地區,但是,這套教學系統不會輸給任何大都市、民辦或國際上最好的學校。我們認為人本來就是平等的,不應該因貧窮而受困,只要提供相同的機會,每一位學童都應該可以發揮他最高的潛力,這也是我們捐建明德國小,從事教育工作的宗旨所在。

接下來,我們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表達全人教育的精神與重點。

首先,全人教育強調「勤勞樸實」。因為凡事唯有勤勞以赴才能求得良好成就。在勤勞的服務精神下,才能體會樸素的重要性,進而養成親切、踏實與服務人群的態度。我們希望,每一個孩童在踏入社會以前,都能了解這個的道理,因此,明德國小特彆強調「勤勞」,並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來落實這個理念。為了讓活動井然有序,我們用「分區」的方式,交給每個孩童責任區,而這些責任區可能包括洗手間、教室、走廊、樓梯、公共區等,用簡單的評核、觀摩方式來提升孩童的參與感和成就感。每個孩童負責的環境責任區也可以定時輪換、互調,藉以維持其公平性。除了以上的清潔打掃以外,任何勞動項目,例如校園綠化、小區服務等,也都可以考慮納入活動中。

要徹底落實全人教育,用正面的、鼓勵的方式,其效果會遠遠超過嚴肅的、負面的方式。

另一個全人教育的重點是啟發、帶動大腦的均衡發展。教導邏輯性、解析性的知識,只能帶來片面性的教育成果,我們也可以稱它為左腦(邏輯性)的教育。若想激發孩童的創造力,就必須讓大腦全面的受到激勵與啟迪。也因為如此,我們特彆強調藝術、文學等具有啟發性的活動,用輕鬆、整體競賽的方式來培養孩童的興趣。在藝術方面我們採用繪畫、書法及手工作品的製作,在文學方面我們強調朗誦古典與聖賢所留下來的珍貴經典,同時以和道德有關的題目作為孩童作文的主題。

左右腦分工理論,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Sperry教授的創見,以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而榮獲1981年諾貝爾醫學獎。Sperry教授稱左腦為意識腦,掌握知性、知識、思考、判斷、推理、語言、抑制、視聽嗅味覺等。右腦為本能腦或潛意識腦,它控制了圖像化機能(企劃力、創造力、想像力),宇宙共振共鳴機能(第六感、念力、透視力、直覺力、靈感等),超高速自動演算機能(心算、數算),超高速大量記憶(速讀、記憶力)等。人腦所儲存的信息絕大部分在右腦中,而思考的過程則是由左腦提取右腦的數據,將其符號化與語言化。

鑒於朗誦珍貴經典的重要性,我們特別安排「經典誦讀」的課程。首先依孩童程度的不同區分課程等級,接下來用最輕鬆的方法鼓勵學生整體朗誦,一天用幾十分鐘來讀古人留傳下來的經典。不用怕學生讀不懂,也不用強調背,一般孩童透過輕鬆朗誦,只要重複幾次以後自然會背誦,而且會經由自然而然的學以致用而不斷增加理解的深度。依據我們過去推廣的經驗,用這種輕鬆的方法,不但會增加孩童文學的能力,還會增強數理的能力,會加強孩童的注意力與定力﹔克服注意力障礙,解決現代所面臨最嚴重的學習障礙問題。

經由朗誦可以將孩童的注意力、意識力(聽、講、思考)融合為一,這一點可用最先進的醫學研究工具檢測,孩童在朗誦的過程,有明顯的腦波趨緩現象,可以從超快的b波(14Hz以上)慢到a波(8-13Hz),甚至某些孩童可以達到q波(4-7Hz),也就是一般的睡眠波。主要的原因是許多熟練朗誦的孩童,經過幾分鐘的朗誦過程,甚至可以達到左右腦波同步(coherence)的現象。這種腦波同步現象相當罕見,一般是在深度的靜坐或者是在高度創意的狀態下才可能產生的。所謂「天才」,通常是處在左右腦波同步的狀態,要不然不可能充分發揮全腦的潛力。

其實這些觀念在國外早已得到認定,我們在1999年特別去拜訪美國前教育部長班內特博士(Dr. William Bennett),分享讀經的經驗。他不但認同這種教育的模式,還提供不少左證﹐說明歐、美地區在四、五十年前就是用它來進行文學教育,只是近幾十年來這種傳統模式已經被忽略了。班內特博士同時認為,假如朗誦方式可以普及化,將會啟發學生未來最需要的創造力與道德觀念。

接下來在同一年(1999年),我們和34位全球各地的教育專家,共同成立了世界性的兒童聯盟組織(Alliance for Childhood),在研究及討論中發現,全球各地尤其是西方文化先進的國家(德國、瑞士、法國、美國),都有「經典誦讀」,也有其它許多好的教育方法,但是相較於「經典誦讀」還是難以企及。「經典誦讀」不但在全球各地廣被接受,同時也正熱烈地推展中。目前僅在華人區域,包括中國本地在內,參加誦讀的小朋友已經超過800萬人,即可見一斑。

由於誦讀經典是學習文學最好的方法,因此,在明德全人教育的系統中也包括了英文經典誦讀。這種方法是反映多年來我們在國外教導語文的經驗,發現直接朗誦殊勝優美的詩詞是最好的方法,遠超過一般教導語文的方式。我們希望明德國小的學生,未來能夠成為具有國際觀的優秀人才,因此及早讀英文是有必要的。為考慮偏遠農村地區的實際需要,我們也帶來最標準的發音CD光碟,以此搭配誦讀經典的活動。

全人教育的另一個觀點,就是要強化孩童解決問題的能力,換言之,就是如何強化孩童適應各種狀況的能力。其重點在於運用多元訓練為基礎的專題教學與問題引導來激發學生,以取代單一且固定的學習模式。因此,應多鼓勵學生參與科學、數學等專題活動,及早啟發他們的創意潛能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了上述介紹全人教育的根本理念,我們還需要採取一些相關措施,給予學生不斷的鼓勵和指導,用這些方法來落實教育理念,例如給予學生多次的考試,用頻繁的小考不斷刺激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而不只是透過一兩次大考就決定學生的表現成績。經由這種頻繁小考的方式,讓老師徹底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並且及時做一些必要的輔導補救措施。另外,我們認為孩童在最快樂、最有興趣的時候,反而是孩童學習能力最高的時候,所以鼓勵老師利用互動的方式教學,並且提供每位孩童均等的機會,讓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公平對待,同時也讓他們了解,老師的希望,是每個學生都能學好,而不是強調競爭性。在教室外,我們也儘量鼓勵老師帶動學生參加各種競賽,甚至是跨校的競賽。利用這個方法,可以促使不同學校的學生和學生之間,老師和老師之間,甚至校長和校長之間,都能產生相互觀摩、鼓勵的作用。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全人教育。我們認為只要大家認同這樣一個好的理念,同時又願意全心投入,將來會給幾百萬個明德小學生,帶來新生命的開始,並充滿希望。我們相信任何學生、老師、校長,只要願意投入這種教育模式,未來都會以明德大家庭所培育出來的優秀學生為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