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簡介
革命熱情
書店的創立者雷日.貝熱隆
1959年到1961年間,貝熱隆是為最早應邀前往新中國工作的法國專家,在北京大學主講當代法國文學的同時,也於外文出版局承擔法語編審工作。他也是研究中國電影的專家,其著作‘中國電影’在電影史上占據著一席之地。在北京的工作經歷使他對中國產生了深厚的情感。1964年中法建交後,貝熱隆在位於早期華人移民聚居的巴黎第三區首設華文書店——鳳凰書店,書店作為社會主義中國在法國的視窗,在此後在中國各個時期中密切關注著中國的動向,並一直致力於向法國人民展示中國的面貌與發展,與中國形象緊密相連。
1965年,成立初期的鳳凰書店只有50平方米大小。一年後,文化大革命在中國展開,這股來自東方的浪潮在書店中即有所體現:書店裡擺放著一疊疊毛澤東的著作,還有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的‘毛主席語錄’。70年代末,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緊跟中國步伐的鳳凰書店開始向多元化蛻變。隨著一批新成員的加入,書店向社會各界打開了一扇了解當代中國的大門。
涅槃重生
早年就讀於巴黎東方語言學院的於蓮,是文革後首批獲準留學中國的法國大學生。帶著對中文精湛的掌握與對中文世界深入的認識,在返回法國後, 她於1975年加入了由貝熱隆主持的巴黎鳳凰書店,投入到中國圖書文化在法國的推廣工作。
1980年,鳳凰書店遭到了一夥極右恐怖分子投彈並縱火,作為這場事件的主要受害人之一,於蓮被嚴重燒傷,書店的現任負責人菲利普梅耶先生也在該事件中受傷。由於在事件中被毀之一炬,書店被迫停業一年進行修葺。一年以後,重新整修一新的鳳凰書店浴火重生,恪盡職守的於蓮堅持回到工作崗位,同心協力用心經營書店的發展,並把只有50平方米的鳳凰書店擴展成了現在的三層樓,200平方米的規模,將書店打造成了法國首屈一指的巴黎漢學資源中心和中法交流場所。2008年12月,為書店作出卓著貢獻的於蓮女士病逝。直到去世前的一周,她仍然在工作著。
經營範圍
今天的鳳凰書店繼續在文化領域作出她的貢獻,傳播著來自中文世界的信息,如今書店的經營範圍包括漢語教科書和字典,影視音像產品,法英中三語的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書籍等。書店於2009年獲得了由法國文化部頒發的優秀獨立書店稱號。
鳳凰書店由一個積極熱情的團隊協力經營著,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長與獨特的經歷,但使他們凝聚在一起的,是一個同樣的目標,那就是:亞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