鳧峰鎮

鳧峰鎮

鳧峰鎮原祁門縣鳧峰鄉,根據安徽省民政廳為促進山區經濟快速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同意撤銷祁門縣鳧峰鄉設立鳧峰鎮。位於祁門縣東南部,東南與黟縣、休寧接壤,西鄰喬山鄉,北與金字牌鎮、橫聯鄉相鄰,面積117.04平方公里,鎮政府所在地高嶺腳,距縣城46.6公里。

概況簡述

鳧峰鎮 鳧峰鎮

鳧峰鎮位於祁門縣東南部,東南與黟縣、休寧接壤,西鄰祁山鎮,北與金字牌鎮相鄰,面積117.04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高嶺腳,距縣城46.6公里。截至2002年底,全鄉有山場153746畝,水田7363畝,茶園7439畝,全鄉森林覆蓋82.9%,全鄉有人口10496人。其中勞動力6671人,外出務工2062人。鳧溪河風光秀麗,為發展鳧峰鎮的旅遊事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熱忱歡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來鳧峰鎮投資創業。

行政轄村

鳧坑村 李源村 恆峰村 鳧源村 峰聯村 余源村

產業結構

鳧峰上福州 鳧峰上福州

鳧峰鎮屬低山茶林區,改革開放20多年來,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以林茶為主的傳統模式已被茶林、工運、商多業並舉的格局所替代,全鄉共有各類大小基地10餘處,其中規模較大的有鄉科技示範園區45畝,有機茶基地500畝,無公害茶基地1000畝,中藥材種植基地102畝,生態農莊一處110畝,三元雜交豬示範村一處。

到2002年底,鳧峰鎮共有鄉鎮企業185個,實現營業收入2710萬元,完成利稅173萬元。鳧峰鎮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縣級保護文物景觀有建於明嘉靖年間的赤橋東皋塔,中土坑新時器時代遺址。鳧溪河風光秀麗,為發展鳧峰鎮的旅遊事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

歷史遺址

位於鳧峰鎮土坑村中土坑村民組境內一土坡上,面積約有2000多平方米,面臨率水河流域,其河道成S狀,河面寬暢,水流舒緩。遺址為土坑窯廠取土時被下土坑村民組村民江文政發現, 2004年11月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2月12日至27日,省考古研究所進行試掘,出土石器有矛、鏃、斧、錛、鏟、網墜等,陶器分泥質陶和夾沙陶,器形有鼎、鬲、罐、盆、豆、紡輪等,並塗以紅、灰、黑等色和飾以繩紋、藍紋等。其中尖狀磨製石矛14件,石箭鏃1件、石錛2件、玉石器1件、陶製鼎足2件。經省考古研究所宮魯明教授等鑑定認定為新石器時期遺址,年代距今約5000年左右。此遺址首次在新安江上游被發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古徽州以及周邊地區的歷史研究提供了實物例證,是我省皖南地區至今發現為數不多的新石器遺址之一。

名茶之鄉

鳧峰鎮地處新安江上游,境內山巒起伏,林海疊翠,溪澗遍布,雲霧繚繞,是盛產綠茶的天然絕佳之地。所產鳧綠炒青鋒毫顯露,湯色碧綠澄清,香高持久,滋味濃厚而醇和,具有“一泡香,二泡濃,三泡不減味,四泡味還醇”之特點。其中尤以上下土坑、鳧溪口、騎馬洲、楊村(四大名家)所產炒青品質最佳,被譽為“屯綠之冠”。一九九五年該鄉與祁門縣名優茶實驗站聯合開的名茶“黃山翠蘭”,翠綠似蘭,清香高銳,清爽鮮醇,榮獲“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頭名,著名茶人陳椽教授欣然為該茶提名,原中茶所所長程啟坤亦作詩以“超群品質佳”盛讚之。該鄉年產炒青、黃山翠蘭等名茶180噸。鳧峰鄉茶葉市場始建於1995年,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有攤位近百個。近幾年來,該市場日趨火爆,吸引了附近休寧、黟縣茶農及上海、浙江、山東、江西及全省各地的茶商紛紛前來交易,高峰期日上市人數多達3000餘人,成交量3噸,交易額10餘萬元。

鳧峰鎮不僅產名茶,而且有著豐富的優良茶樹種質資源。祁門縣茶葉站及省茶科所共從該鄉選育出優良茶樹品種3個,其中包括省級良種楊樹林781,國家級良種楊樹林783,鳧早2號。這在全國也屬罕見,2003年,僅楊樹林783在胥嶺繁育基地出圃量達160餘萬株,茶苗遍銷全國各地。

鳧峰鎮狠抓茶園管理和提升茶葉質量,實施高效茶園建設和茶園低改工程,建立無公害茶園1000畝,有機茶園500畝,2002——2003年共引進早生優質茶樹良種30萬株,為鳧綠在21世紀搶占國內外茶葉市場打下牢固基礎。

生態旅遊

祁門縣鳧峰鎮位於縣東南部,東南與黟縣、休寧縣接壤,距舉世聞名的黟縣西遞和休寧齊雲山僅30公里和34公里,面積120平方公里,境內最高峰陰公尖958米,另有海拔300米以上山峰10餘座,境內公路已實現黑色化。新安江源頭率水河流經全境,境內流程15公里,流經36個村民組。林、茶、糧是該鎮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尤以茶葉最為出名。所產鳧峰綠茶(簡稱“鳧綠”),具有“一泡香、二泡濃、三泡不減味、四泡亦有味”的特點。其中:產於鳧溪口、上下土坑、楊村和李坑口一帶的“四大名家”有“屯綠之冠”的美稱。 境內山巒起伏,土地肥沃,綠樹疊翠,竹海濤濤,尤其是率水河每年的泛濫,造就了茶葉獨特的品質,葉片肥厚,汁水較多,養育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該鄉所產“黃山翠蘭”榮獲第二屆全國農博會金獎,使鳧綠綻放出新的奇葩。

2002年8月,在該鄉中土坑,又出土了十三件新時代時期人類使用的石矛、石斧、石梭和紡輪,說明早在6000年前此處已有先人居住、繁衍、生息,已經省文物管理局專家鑑定為新時期文化遺址,此發現將皖南地區人類活動史大大提前(約3—4千年)。
位於赤橋的建於明嘉清年間的東皋塔,高43米,7層,六邊型,磚木結構。距今已有500年歷史,雄風雄在。塔內有石級盤旋而上,塔頂葫蘆狀,每層塔檐懸有風鈴,微風吹來,鈴聲悠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