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登香爐峰

《從登香爐峰》是南朝宋詩人鮑照所作的一首五言詩。首四句既歌頌劉義慶,又誇讚廬山美妙,是藏神隱仙之地。“羅景”以下十二句寫廬山香爐峰景物,筆法典實、沉奧,顯其研煉之工。“谷館”以下六句為第三層次,回應詩首的“羽人宅”之稱,想像此山曾蘊藏的仙人。末四句結尾,回到現實的登香爐峰中,自謙獻上不才之文。這首詩峭秀雄奇,然雕績滿眼,琢句取異,鑄辭求新,有謝靈運山水詩的遺風,與詩人樂府詩相比,亦顯厚澀凝滯。

作品原文

從登香爐峰

辭宗盛荊夢 ,登歌美鳧繹 。

徒收杞梓饒 ,曾非羽人宅 。

羅景藹雲扃 ,沾光扈龍策 。

御風親列塗 ,乘山窮禹跡 。

含嘯對霧岑 ,延蘿倚峰壁 。

青冥搖煙樹 ,穹跨負天石 。

霜崖滅土膏 ,金澗測泉脈 。

旋淵抱星漢 ,乳竇通海碧 。

谷館駕鴻人 ,岩棲咀丹客 。

殊物藏珍怪 ,奇心隱仙籍 。

高世伏音華 ,綿古遁精魄 。

蕭瑟生哀聽 ,參差遠驚覿 。

慚無獻賦才 ,洗污奉毫帛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香爐峰:廬山南部名峰。因水氣鬱結峰頂,雲霧瀰漫酷似香菸繚繞,故而得名。

荊夢:即楚夢,用宋玉《高唐賦》記楚王游雲夢事。

登歌:升堂奏歌。鳧繹(yì):二山名,在兗州鄒縣(今屬山東)。因劉義慶時為江州刺史都督南兗州、徐等六州諸軍事,故引以喻廬山諸峰。

徒:空白。收:接納,聚集。杞梓(qǐ zǐ):楚產二種好木,喻優秀人才。饒:豐饒。

曾非羽人宅:不如香爐峰這仙人之境地可貴。羽人:神話中的飛仙。

羅:列。景:日光。藹:雲氣升騰。雲扃(jiōng):猶雲扉。

扈(hù)龍策:隨從臨川王游山。扈:隨從。龍策:貴人腰間佩帶物。這裡代指臨川王。策:馬鞭。

列塗:列子御風所經之途。列子:即列禦寇,戰國時道家。《莊子·逍遙遊》中說他御風而行,輕妙之極。

乘:登。窮:尋求到盡頭。禹跡:大禹治水足跡所至之地。傳說中大禹治水曾經過廬山。大禹: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奉舜命治水,採取疏導的辦法,取得成功。後成為舜的繼承人。

嘯:攝口吹出聲音,古人有擅長此技者,《世說新語·棲逸》:“阮步兵嘯,聞數百步。” 岑:小而高的山。霧岑:雲霧繚繞的山巒。

延:及,援。蘿:女蘿。倚:靠著。

冥:昏暗。青冥:青色的天空。

穹:高聳。跨:渡。

滅:滅絕。土膏:土地中的膏澤,即土地的肥力。滅土膏:這裡指只見石不見土。

泉脈:指泉水由來。

旋淵:迴旋流動的深潭。抱:圍抱。星漢:銀河。抱星漢:指倒映出天空星辰。

乳竇(dòu):石乳洞穴。海碧:即碧海。相傳在扶桑之東,“廣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鹹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海內十洲記》)

谷館:山谷中寓居著。鴻:鴻鵠,高飛之鳥。駕鴻人:乘坐鴻鵠的仙人。

岩棲:山岩上棲止著。棲:止息。咀:含味,這裡指服食。丹:金丹,仙丹。服食金丹據說可以使人長生不老。

殊物:異物。珍怪:貴重而少見的物品。

仙籍:成仙得道。

高世:盛世。伏:藏匿,隱伏。音華:音聲。

綿古:遠古。遁:潛隱。精魄:魂魄。

蕭瑟:一作“蕭散”,蕭灑閒散。哀聽:哀音,動人聽聞的聲音。

參差:高低遠近。覿(dí):見。

慚:慚愧。獻賦:作賦獻於皇帝,或以頌揚,或以諷諫。古時以遇事能作賦進獻為有才華的表現。

奉:進獻。毫帛:毛筆絹帛。

1.

香爐峰:廬山南部名峰。因水氣鬱結峰頂,雲霧瀰漫酷似香菸繚繞,故而得名。

2.

荊夢:即楚夢,用宋玉《高唐賦》記楚王游雲夢事。

3.

登歌:升堂奏歌。鳧繹(yì):二山名,在兗州鄒縣(今屬山東)。因劉義慶時為江州刺史都督南兗州、徐等六州諸軍事,故引以喻廬山諸峰。

4.

徒:空白。收:接納,聚集。杞梓(qǐ zǐ):楚產二種好木,喻優秀人才。饒:豐饒。

5.

曾非羽人宅:不如香爐峰這仙人之境地可貴。羽人:神話中的飛仙。

6.

羅:列。景:日光。藹:雲氣升騰。雲扃(jiōng):猶雲扉。

7.

扈(hù)龍策:隨從臨川王游山。扈:隨從。龍策:貴人腰間佩帶物。這裡代指臨川王。策:馬鞭。

8.

列塗:列子御風所經之途。列子:即列禦寇,戰國時道家。《莊子·逍遙遊》中說他御風而行,輕妙之極。

9.

乘:登。窮:尋求到盡頭。禹跡:大禹治水足跡所至之地。傳說中大禹治水曾經過廬山。大禹: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奉舜命治水,採取疏導的辦法,取得成功。後成為舜的繼承人。

10.

嘯:攝口吹出聲音,古人有擅長此技者,《世說新語·棲逸》:“阮步兵嘯,聞數百步。” 岑:小而高的山。霧岑:雲霧繚繞的山巒。

11.

延:及,援。蘿:女蘿。倚:靠著。

12.

冥:昏暗。青冥:青色的天空。

13.

穹:高聳。跨:渡。

14.

滅:滅絕。土膏:土地中的膏澤,即土地的肥力。滅土膏:這裡指只見石不見土。

15.

泉脈:指泉水由來。

16.

旋淵:迴旋流動的深潭。抱:圍抱。星漢:銀河。抱星漢:指倒映出天空星辰。

17.

乳竇(dòu):石乳洞穴。海碧:即碧海。相傳在扶桑之東,“廣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鹹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海內十洲記》)

18.

谷館:山谷中寓居著。鴻:鴻鵠,高飛之鳥。駕鴻人:乘坐鴻鵠的仙人。

19.

岩棲:山岩上棲止著。棲:止息。咀:含味,這裡指服食。丹:金丹,仙丹。服食金丹據說可以使人長生不老。

20.

殊物:異物。珍怪:貴重而少見的物品。

21.

仙籍:成仙得道。

22.

高世:盛世。伏:藏匿,隱伏。音華:音聲。

23.

綿古:遠古。遁:潛隱。精魄:魂魄。

24.

蕭瑟:一作“蕭散”,蕭灑閒散。哀聽:哀音,動人聽聞的聲音。

25.

參差:高低遠近。覿(dí):見。

26.

慚:慚愧。獻賦:作賦獻於皇帝,或以頌揚,或以諷諫。古時以遇事能作賦進獻為有才華的表現。

27.

奉:進獻。毫帛:毛筆絹帛。

白話譯文

當時的文學之士,視屈原、宋玉的詩文創作為宗法,劉義慶都督六州諸軍事有如魯侯之保有鳧、繹二山。

楚地徒然人才眾多,卻不比此山是神人仙人所居之地。

陽光使廬山雲霧光彩潤耀,我隨從臨川王義慶進山亦沾其光芒。

登上山峰,親歷列禦寇御風之途,窮盡大禹足跡所至。

對著雲霧繚繞的山巒吹著清越的口哨,女蘿攀附峰崖的絕壁上。

搖煙之樹蔥蘢上指晴空,負天之石猶似遠跨而來。

滿承霜雪的山涯見石不見土,黃碣色岩石的深澗下,可以探測到泉水的源頭。

深深的潭水星漢倒映,鐘乳石洞中之水似與碧海相通。

山谷中寓居著乘坐鴻鵠的仙人,山岩上棲止著服食了金丹的人。

山中有許多特殊奇怪的珍貴之物和許多奇人仙人。

仙人的音容笑貌雖潛隱不可見,但其精魄卻綿古長遁卻不死。

草木蕭蕭發出悲哀之響,遠觀景物驚心動魄。

雖然我沒有高超的獻賦之才,但也要恭敬奉上這簡陋之言以記此從登廬山香爐峰之事。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元嘉十七年(440年)。臨川王劉義慶自元嘉十六年(439年)夏四月詔鎮江州,至次年十月改督南兗。在江州期間,義慶招聚文學之士,袁淑為衛軍咨議參軍,鮑照與陸展、何長瑜等被引為佐史國臣。此詩即鮑照隨從劉義慶登廬山香爐峰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開頭四句借魯侯保有鳧繹兩山起興,稱美廬山。當時劉義慶以江州刺史都督南兗州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義慶招攬文士,作者稱其為辭宗,意思中不無知遇之感。這裡說“美鳧繹”,不過是借鳧繹起興,作者稱美的是廬山。“徒收”二句說魯侯雖有鳧繹二山,其地又人才眾多。但卻不是仙人所居。言外之意是廬山才是可記可詠的羽人之宅。而從“曾非羽人宅”之‘‘非”字,不難看到詩人追慕羽人的思想傾向。

接著“羅景”四句是敘事,始寫登香爐峰。“羅景”句是說山中雲霧時起,常把日影遮住。“沾光”句點題面“從登’’二字。“御風親列塗,乘山窮禹蹤’’二句用列子御風而行的典故,誇張地寫出了作者一行腳步的迅捷,簡直大有飄飄欲仙之態。從“窮”字可見他們的遊興之濃。

“含嘯對霧岑”以下八句是全詩中的寫景部分,詩人精細地描繪了廬山的奇險景物。若隱若現的霧中峰巒,激起了詩人的奇情妙趣。“含嘯”藉以抒發詩人飄飄然有凌雲之志的思想情緒。“延蘿”句的“倚”字很形象地描繪了樹木貼山生長的景象。“青冥”二句分寫樹和石。目力極遠之處是一片青蒙蒙的境界,而遠樹若煙,融入一片青冥之中。這原是一幅淡而遠的圖畫,但用一個“搖”字,將靜境化為動境。下句描寫巨石的崢嶸氣象。山石高插雲天,故稱“負天石”。重岩疊巘,若遠跨而來,故曰“穹跨”。同上句一樣,詩人以獨特的審美眼光,把靜態的山石寫成似有生命,從而充分表現出廬山峰巒的奔騰氣勢。“霜崖”二句分寫石崖和深澗。霜崖不一定指崖上有霜,不妨可解為石壁光禿無土,灰白如霜。聞人倓釋“旋淵”句說:“水在山之巔則高,故云抱星漢。”湍急的旋流倒映著雲天河漢,而“抱”字,出人意表地寫出了水天合一之景。可見鮑照詩研煉之工。‘‘乳竇”句更多地表現出想像成分。岩洞中倒掛的石鐘乳,千奇百怪,不知其所以來,常令人遐想無窮。詩人想像它們與碧海相通。以上八句,詩人以瑰麗誇張的詩筆,描繪了廬山的霧岑、延蘿、青冥、巨石、霜崖、金澗、旋淵、乳竇,勾勒出廬山的奇險風光。

從“谷館駕鴻人”至結尾,主要表現詩人對於神仙的嚮往。“谷館”二句說,幽谷之中和峰岩之上,棲居著駕鴻往來、飲丹修煉的仙人。“殊物”句緊承上,“駕鴻人”和“咀丹客”,便是“珍怪”的一部分。“奇心”句亦指仙人。他們的蹤跡雖潛隱不見,但魂魄卻能綿延萬古而不死。這裡,明顯表現出詩人艷羨神仙。接下“蕭瑟”二句盪開筆墨,抒寫詩人在大自然面前微妙複雜的心理變化。剛才曾激起詩人退想、並為其精心描繪的廬山奇景,定然給詩人一種且哀且驚的感受。“哀聽”和“驚覿”,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寫出詩人的哀傷。作者始登香爐峰時,“御風親列塗,乘山窮禹跡”,真是興致勃勃。最終卻“蕭瑟生哀聽,參差遠驚覿。”樂景成哀,似乎無端生出許多傷感。詩人心理突然變化的原因就在於詩人感嘆不能名隱仙籍。在詩人意識中,廬山亘古如斯,駕鴻人和咀丹客在此長遁精魄,然而我卻不能躋身羽人之列,與廬山共存,這是無可奈何的大恨事。這一嘆恨襲上心頭,睹景皆生哀情。結尾二句,從遐想和悲哀中返跌回從游香爐峰的現實。作者自謙沒有漢代辭人的才能,而作此詩。這裡用漢代辭人日夕獻賦之事,在文義上正與開頭“辭宗”遙相呼應。

鍾嶸《詩品》評鮑照詩“善制形狀寫物之詞”和“貴尚巧似”。這首詩在寫景方面的特點,正如鍾嶸所說,善於精細地描繪景物形狀,顯得具體逼真。如“羅景藹雲扃”、“延蘿倚峰壁”、“青冥搖煙樹”、“旋淵抱星漢”一類詩句,無不真切地刻劃出景物的形狀,顯示出鮑照描寫景物的獨特才能。

鮑照才氣旺健,故遣詞造句每出新意,且骨力遒勁。這首詩給讀者的突出印象是剛健新奇,絲毫沒有平熟軟媚之態。像“青冥搖煙樹之“搖”字,“旋淵抱星漢”之“抱”字,“參差遠驚覿’’之“遠”字,用字生異,句法獨造。陸時雍說:“鮑照材力標舉,凌厲當年,如五丁鑿山,開人世之所未有。”(《詩鏡總論》)丁福保說:“鮑照於去陳言之法尤嚴,只一熟字不用。又其真境,沈響驚奇,無平緩實弱鈍懈之筆,杜、韓常師其句格,如‘霞石觸峰起’、 ‘穹跨負天石’,句法峭秀,杜公所擬也。”(《八代詩菁華綠箋注》)這些評語,很適合《從登香爐峰》詩的特色。

鮑照寫景詩雖以雄健、峭秀取勝,但往往失之厚澀,缺少自然之美。此篇也有這種缺點。如“穹跨負天石”一句雖說峭拔,但總覺雕琢過甚。他如“霜崖滅土膏,金澗測泉脈”,“高世伏音華,綿古遁精魄”等句,用字既異,又兼對偶,便顯得既澀又厚。沈德潛《古詩源》評鮑照:“五言古雕琢與謝靈運相似,自然處不及。”指出了鮑照寫景詩不及大謝之處。

此詩狀物精細,骨力雄健,句法峭拔。以布局而言,入題、敘事,狀物、抒情等部分層次清晰,文義吻合無間。但終因受山水詩發展的時代影響,顯得雕琢有餘而少自然之致,幽深澀厚而乏跌宕風韻。

名家點評

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澀練、典實、沈奧,至工至佳,誠為輕浮滑率淺易之要藥……但其體平頓,無雄豪跌宕崢嶸,所謂巨刃摩天之概,其於漢魏、曹王、阮公,皆不能及。

鹽城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丁福林《謝靈運鮑照集》:本詩層次清楚,結構嚴謹,想像奇特豐富。但由於琢字鍊句過分追求新奇的效果,頗有艱澀難解的弊病,則是此濤的不足。

作者簡介

鮑照(約414-466年),字明遠,南朝宋文學家。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一說上黨(今屬山西)。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一帶度過的。二十六歲時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毛遂自薦,初不得重視,後終得賞識,獲封臨川國侍郎,後來也做過太學博士、中書舍人之類的官。後因宮廷內部鬥爭,死於亂兵之中。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所占的比重很大,且多名篇。還擅長寫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華。感情豐沛,形象鮮明,並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唐代的李白、高適、岑參等人的創作有一定的影響。他與謝靈運、顏延之合稱“元嘉三大家”。有《鮑氏集》《鮑參軍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