鰷魚[鯉形目魚類]

鰷魚[鯉形目魚類]
鰷魚[鯉形目魚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鰷魚:tiáo yú,別名:參魚,白腦(上平江叫法),霧子(下平江叫法)鰷魚,側扁,背部幾成直線,腹部略凸。自胸鰭基部至肛門有明顯的腹棱。體長約15厘米左右,頭尖,略呈三角形。口端位,口裂向上傾斜。眼位於頭的前部。鰓耙15~18

基本信息

鰷魚簡介

鰷魚:【拼音】tiáo yú

鰷魚[鯉形目魚類] 鰷魚[鯉形目魚類]

【異名】鮂、黑鰦(《爾雅》),白鰷(《毛詩箋》),參魚、肉條魚(《爾雅翼》),鰺魚(《綱目》),白漂子(《全國大部分河流均有該魚類》),鰺鰷(《中國經濟動物志·淡水魚類)。

外形特徵

【來源】為鯉科動物鰷魚的肉。

下咽齒3行,圓錐形,末端尖而帶鉤形,側線鱗45~57,側線在胸鰭基部 的後上方突然向下彎折,成一明顯的角度。

背鰭Ⅲ7,具有光滑的硬刺,長約為頭長的2/3,背鰭起點在腹鰭起點的後上方。

胸鰭不達腹鰭;腹鰭不達肛門。

臀鰭Ⅲ11~14。

尾鰭分叉深,下葉較上葉略長。

鰷魚 鰷魚

體背部淡青灰色,體側及腹部銀白色,尾鰭邊緣灰黑色, 其它鰭均為淺黃色。

生活習性

鰷魚[鯉形目魚類] 鰷魚[鯉形目魚類]

生活於河流、湖泊中,從春至秋常喜群集於沿岸水面游泳,行動迅速。多食為藻類、高等植物碎屑、甲殼動物及昆蟲等。

鰷魚 鰷魚

繁殖方式-卵生。

種群分布

鰷魚 鰷魚

群居的,以群體中的強者為首領,首領游向何方,其他的鰷魚就跟到那裡, 鰷魚群體是用集體的力量維持種群的延續。

藥用價值

中藥名。出《本草綱目》。別名: 鮂,參魚。為鯉科動物鰷魚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的肉。體細長,側扁,背部幾成直線,腹部略凸。生活於河流,湖泊中,從春至秋常喜群集於沿岸水面游泳,行動迅速。食物主要為藻類,高等植物碎屑,甲殼動物及昆蟲等。產卵期約在5~7月間。冬季潛居於深水層。分布很廣。《本草綱目》:“味甘,性溫,無毒。”入腸、胃、心經。《本草綱目》:“暖胃,止冷瀉。”

相關報導

鰷魚 鰷魚

《當代生物學》上報導稱鰷魚的兩組基因決定著鰷魚的動向。一組基因控制著魚加入較大群體的習性,另一組基因決定一條魚在魚群編隊里的“泳技”有多好。行為習慣和身體能力結合在一起,產生了魚群那令人眼花繚亂的佇列變換,幫助它們躲避或防禦掠食者。“通過集結在一起,魚群以不同的方式感受世界,”

鰷魚效應

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提出: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群居,並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將一隻稍強的鰷魚腦後控制行為的部分割除後,此魚便失去自制力,行動也發生紊亂,但其他鰷魚卻仍像從前一樣盲目追隨。因此得到啟示:1、下屬的悲劇總是領導一手造成的。2、下屬覺得最沒勁的事,是他們跟著一位最差勁的領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