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概況
福建省仙遊縣鯉城街道是仙遊縣城市中心區,也是仙遊縣政府所在地。
早在唐代,鯉城已是仙遊縣治所在地,距今1300多年。至今遺留有古老的西亭宮浮雕百花石柱、宋代文廟、天地壇、東門石坊、明代魏升、戚繼光殲滅倭寇的十八戰古戰場遺址等。最具特色的是書畫、莆仙戲、工藝雕刻等傳統文化,有清代以來的李霞、李耕等國畫名家,戲曲藝術如《團圓之後》、《春草闖堂》等。曾晉京演出,轟動京城。
歷史沿革
1961年建城關鎮,1981年更名鯉城鎮。1997年,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4.5萬,轄洪橋、木蘭、十字、城內、南橋、柳坑6個居委會。2002年撤銷鯉城鎮,設立鯉城街道。轄原鯉城鎮的木蘭、十字、洪橋、城內、南橋、仙糖6個居委會,以及原城東鎮的壩壟、龍泉、玉井、來洋、蜚山、東門、萬福、北寶峰、富洋9個行政村(其中壩壟、壟泉、東門、北寶峰4個行政村改為居委會)和大濟鎮的金井、白塔2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洪橋居委會(原鯉城鎮政府駐地)。同時將原鯉城鎮的柳坑居委會劃歸鯉南鎮。
經濟發展
近幾年,鯉城鎮黨委、政府根據鯉城的地理、文化優勢,提出實施“形象立鎮,商貿興鎮、科教強鎮”發展戰略,大規模進行城區改造,開闢農貿市場,大力發展商業、飲食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第三產業;利用傳統文化,興辦畫社、工藝雕刻廠;引進扶持興辦東亞機械有限公司、雲敦製衣廠等企業,已有規模以上企業13家,200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5億元,解決就業1.5萬多人,財政總收入2722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1800萬元,經濟建設得到快速發展。
科教文衛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區域內有1所師範學校,2所完全中學,1所高級職業學校,1所體育學校,2所初級中學,16所國小,具有一流的教學設施和教學質量。區域內的文化設施設備,有圖書館、文化館、影劇院、體育場、蘭溪公園及各種老人活動中心等,同時還有多種形式的“文化中心戶”,如國畫之家、音樂之家、書法之家、工藝之家,先後被命為全國田徑之鄉、國畫之鄉、戲劇之鄉。
城市發展
鯉城區域調整後,區域擴大,共有土地近2萬畝,拓展了鯉城發展空間。鯉城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根據新鯉城的實際,提出①實施一個戰略:大縣城戰略。框架為:東進,建設寶坑工業小區和城內東門教育強村;西連,木蘭向西延伸建設,連線金井中心村規劃建設,帶動白塔、玉井,擴大城區規模、北拓,沿黨校路、八二五路向北拓展,帶動北面開發建設,促進蜚山開發;南塑,沿木蘭溪北岸建設美化,塑造 鯉城新形象;中調,建城區調整布局和最佳化資源配置,繁榮商貿業,增強經濟實力。②突出二個重點:聚集人口規模,壯大經濟體量。③開闢三條通道:八二五路、黨校路、北環城路。④建設四片小區:寶坑工業小區、壩壠政務小區、北寶峰和金井中心村建設。⑤培育五大產業:工藝漆器業、汽車運輸業、商貿流通業、房地產業、社區服務業。⑥實現六項目標:人口規模達到15萬人;建城區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稅收總額達到1.5億元,本級財政總收入達500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2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5家。,正著手做好寶坑工業小區、壩壠政務小區、金井和北寶峰中心村建設以及黨校路、八二五路向北拓展的規劃籌備工作。寶坑工業小區在九龍巖風景區腳下,面積3000畝,上有九龍巖水庫,交通方便,水源豐富, 水質好,排污方便,已有仙遊鋼管有限公司、寶峰鋼木家具公司、中和塑膠公司、天益電子有限公司等規模企業,是興業聚財的理想寶地;鯉城街道第一屆領導班子決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堅持與鯉城人民同心同德,與時俱進,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以新的面貌、新的形象、新的姿態,推動鯉城建設發展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