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歐仁·鮑狄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詩人。
人物評價
“從1840年起,他就用自己的戰鬥詩歌對法國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重大事件做出反應,喚起落後的人們的覺悟,號召工人團結一致,鞭笞法國的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政府。”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鮑狄埃出身於巴黎的一個工人家庭,13歲當徒工,後來又當繪製印花布圖樣的技工,一生過著貧困的生活。
1830年巴黎人民起來反對波旁王朝的統治,在鬥爭中,法國工人階級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力量;這次鬥爭也是使鮑狄埃覺醒的“第一聲戰鼓”。14歲的鮑狄埃,伴隨著革命的槍聲,寫下反應這次鬥爭的詩篇——《自由萬歲》,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他的詩歌創作一開始就同法國革命鬥爭聯繫在一起。1831年,他將《自由萬歲》等七月革命時期寫的15首政治詩匯成詩集《年輕的詩神》出版。詩集的主要內容是:抨擊復辟的封建王朝,歡呼七月革命的勝利,表示對七月王朝的失望與譴責。
革命之路
1840年,鮑狄埃創作了《是人各一份的時候了》,表現巴貝夫平均共產主義思想。這首詩在法國里昂和南方發生了及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對工人運動起了巨大鼓舞作用。它像“燃起的火種”在“勞動階級那裡引起了燎原烈火”。這首詩的出現,標誌著鮑狄埃的創作開始探索工人階級解放的道路。
1848年二月起義推翻了七月王朝。鮑狄埃參加了二月革命,並寫了《人民》一詩。詩篇描繪了參加武裝鬥爭的工人形象,表達了他們“不自由,毋寧死”的決心。革命後的資本主義統治使他認清了二月起義後建立的第二共和國,絕不是工人所要求的“勞動共和國”或“社會共和國”。而是地道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於是鮑狄埃創作了《該拆掉的老房子》,撕去了共和國騙人的假面具,揭示出他依然是個充滿階級壓迫、階級剝削的資產階級國家。雖然它剛剛建立,但已腐朽;雖然外表“華麗”,但卻要崩塌。他號召人民起來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六月,巴黎工人又舉行了起義。這是現代社會中兩大對立階級間的第一次偉大戰鬥,鮑狄埃“作為一個街壘鬥士參加了工人反對資產階級的偉大戰鬥”。在資產階級武裝的血腥鎮壓下,起義失敗了。鮑狄埃寫下詩歌《一八四八年六月》,表達了勞動民眾對資產階級血腥鎮壓的憤懣與抗議。這首詩歌深刻地反映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你死我活的尖銳對立的階級關係,調子悲憤而低沉。六月革命的失敗,使法國工人階級投入了空想社會主義的懷抱,鮑狄埃也受到了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影響,致使詩歌的戰鬥作用有所削弱。
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發動反動政變,埋葬了共和國,建立了法國歷史上的第二帝國。在政變後的第三天,鮑狄埃寫下了《誰將為她復仇?》,對君主制的復辟表示憤慨。
1865年加入第一國際巴黎支部,第二帝國垮台後,他在《1870年10月31日》一詩中提出“快成立紅色的公社”的口號,並於1869年被巴黎工人推選為巴黎工人協會聯合代表,參加領導工作,成為工人運動的活動家。1870年,鮑狄埃組織起印花布職工成立工會,並推動國會參加第一國際,其本身也成為第一國際巴黎支部聯合會的委員。1871年3月至5月,法國巴黎公社革命爆發了,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了,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在巴黎公社進行革命鬥爭的72天中,鮑狄埃奮不顧身地投入戰鬥,被選為公社委員,在巴黎公社期間,鮑狄埃先後擔任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委員、二十區中央委員會委員、公社委員。他在擔任公社社會服務委員會委員時,被人們稱譽為“最熱情的公社委員之一”,和公社戰士一起在街壘浴血戰鬥,在五月最後一個星期,流血周中,鮑狄埃右手殘廢,仍堅持戰鬥,為保衛公社直戰鬥到5月“流血周”的最後一天。巴黎公社被反革命暴力鎮壓而失敗,5月30日公社失敗後的第二天。
1871年6月鮑狄埃躲過敵人的搜捕,在郊區小巷一所老房子的閣樓上懷著滿腔熱血和悲痛,用戰鬥的筆寫下了震撼寰宇的宏偉詩篇,一首詩名為《英特納雄耐爾(Internationale)》的不朽的無產階級戰歌,即“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歌”--《國際歌》,對馬克思主義革命原理和巴黎公社歷史經驗加以藝術概括,正式宣告向敵人“開火”;7月被迫出逃。
1871至1880年,鮑狄埃被凡爾賽反革命法庭缺席判處死刑的鮑狄埃,之後一直流亡國外,先後在英國、美國流亡近10年;1880年大赦後回國,參加了法國社會主義工人黨。在英國、美國流亡的十年期間,仍積極參加當地的工人運動,同時不懈地創作詩歌,宣傳革命思想,鼓勵全世界無產者團結起來奮勇鬥爭,就是在這個時期,他以紀念公社、揭露資本主義制度、反映無產階級的苦難和鬥爭為中心題材,創作《白色恐怖》《美國工人致法國工人》《巴黎公社》等大量革命詩篇。1887年出版了《革命歌集》,其中包括這首歌,是國際歌第一次公開發表,而世時他已經患了重病。
1887年11月6日,他在貧困中與世長辭,巴黎的民眾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鮑狄埃發表過許多活頁歌片和詩歌小冊子,均已散佚,僅有《革命歌集》和《鮑狄埃全集》傳世。生前還發表了《少年詩神》(1831)、《社會經濟詩和社會主義革命歌集》(1884)、《革命歌集》等多種詩集。他的詩歌熱情洋溢,質樸有力,充分表現了革命無產階級的豪邁氣魄,列寧稱譽鮑狄埃是“是一位最偉大的用詩歌作為工具的宣傳家”。 中國於1937年出版中譯本《鮑狄埃詩選》,近年來又出版了鮑狄埃評傳。
國際歌
發現
在他寫下那首著名的《國際歌》17年後,也是在他逝世後的第二年,1888年6月比他年輕32歲的法國工人作曲家皮埃爾·狄蓋特發現了這首詩詞,並以滿腔的激情在一夜之間為《國際歌》譜寫了曲子,並在里爾的一次集會上指揮合唱團首次演唱,很快這支戰歌便迅速的傳遍整個法國,之後便從此傳遍世界,它成了世界無產者最熱愛的歌,而從法國越過千山萬水,傳遍全球。1890年出現了西班牙譯文的《國際歌》,1899年被譯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現了德文、英文、義大利文的《國際歌》,1906年正式傳入了俄國,為了便於傳唱,翻譯這首歌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黨員柯茨只選擇了六段歌詞中的一、二、六三段,1923年瞿秋白將它從俄文翻譯成了中文,因此我國所唱的《國際歌》也只有三段。如今,《國際歌》早已響遍全球,它將永遠激勵著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團結戰鬥、奮勇前進。
六節格律詩
1871年6月歐仁·鮑狄埃創作了六節格律詩《國際歌》,1888年6月由狄蓋特譜曲,這首歌便飛往世界的每個角落,也使他們的名字譽滿全球。翻看鮑狄埃全詩,慷慨激昂的文字是那么壯烈,熱血也因為他扣動心弦的詩句而沸騰,心中也激盪起與詩人同樣的情懷。鮑狄埃,我們應該記住他的名字,在今天讀如此慷慨激昂的文字,他已經不僅僅是詩句,那是一種抗爭的精神;也不僅僅是狄蓋特雄渾的旋律,那是吶喊的號角!
原作翻譯
起來 全世界受苦的人 起來 飢餓的囚徒們 這是最後的爆發
理性已從火山口發出轟鳴 把腐朽的一切掃除乾淨 奴隸們 起來 起來
世界將從根本改變 我們一文不值 但要成為全才
沒有至高無上的救世主 沒有神仙皇帝和保護官
生產者們 我們要自己救自己
要把公共福利實現 為了讓盜賊吐出贓物
為了把精神從牢籠解脫 要趁熱打鐵 要扇旺我們的爐火
國家在壓迫 法律在欺詐
賦稅把倒霉人敲詐 富人不承擔任何義務 窮人的權利是句空話
仰人鼻息的苦惱受夠了 平等要講另外的法律
沒有義務就沒有權利 它說 同樣 沒有權利也沒有義務
那些礦山和大王們 騎在人頭上令人心驚
除了劫掠勞動果實 他們可曾乾過別的事情
眾人創造的一切都落入了 這些傢伙們堅固的保險箱
人們宣布歸還他們的一切 只希望享有他們的應享
大王們用夢想麻醉我們 對自己人講和平
對暴君要作戰 要在軍隊中間鼓動罷工
朝空中揮舞槍托 把隊伍解散
如果他們 那些吃人的野獸 堅持我們去當兵
我們很快明白我們的子彈 屬於我們的將軍
工人們 農民們 我們是勞動者偉大的黨
地球只屬於工農大眾 遊手好閒著快滾到一旁
我們多少血肉被吃掉
可是這些大烏鴉 座山雕有朝一日消滅乾淨
太陽將永遠照耀,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 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將是全人類
雖然我們也曾傳唱,但是我從他的詩里更能領會到詩人為民眾自己的權利而抗爭的迫切吶喊。我們不僅是“一無所有”,在統治者眼裡我們“一錢不值”;
我們的“理性”在壓抑中已經克制到極限,而不僅僅是“滿腔熱血”的衝動;
我們在“精神”的牢籠中呆得太久,我們哪裡還有什麼“思想”,因為盲從而淪為奴隸,我們要爭取自己的“精神”自由….
現用歌詞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
要為真理而鬥爭
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
奴隸們起來 起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
讓思想衝破牢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
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
是我們勞動民眾
一切歸勞動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蟲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
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一旦把他們消滅乾淨
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