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風[山東省文聯主席]

魯風,原名馮毅之,字仙洲,山東省青州市(原益都縣)長秋村人,中共黨員,高中畢業。

基本信息

生平

1929年秋,魯風考入了山東省高級中學(後為濟南一中)。由於他思想活躍、愛憎分明、主持正義,又聰穎好學,有驚人的毅力和超人的才華,所以,深受師生們的歡迎,入校不久,就被選為校學生會的主席。

第二年春天,左翼革命作家胡也頻來到了省立高中,任魯風的班主任和國文老師。在胡老師帶動、影響下,魯風發揮學生會的作用,以進步的學生和教師為骨幹,組成一個四五百人參加的文學研究會,公開進行普羅文學的研究和宣傳,並公開出版文學月刊。整個學校人心大振、思想解放,形勢很好。

1930年,在山東省紀念“五七”國恥日大會上,魯風代表學生講話,胡老師在學校也發表了更為激烈的演講,於是引起了國民黨省黨部的注意,下令要逮捕他們。魯風跟隨胡也頻經青島赴上海。胡老師把他送到了由“左聯”舉辦、王學文、馮雪峰主持的暑假文學創作補習班,使他有幸聆聽了魯迅、茅盾等人的教誨。胡老師介紹他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但在上海找不到工作,為求生計,於當年10月經山東去了北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建立了“北平左聯”,任組織部長,做了很多有利革命事業的工作。

1932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歷任北平左聯組織部長,八路軍四支隊新一營營長,益都、淄川、博山、臨朐四縣辦事處主任,魯中區文藝協會主任,青州市長,中共山東省委文藝處處長,山東省文化局局長兼黨組書記,山東省文聯主席兼黨組書記,山東藝術學院院長。

1930年5月,魯風在上海參加左聯。10月在北平參加中國共產黨,任北平左聯組織部長。

1937年“七七”事變,魯風投筆從戎,受組織派遣,又回到家鄉青州,在淄河流域組織了抗日游擊隊,後來入編為八路軍四支隊新一營,任營長,高奮任教導員,孫同山任副營長。他們招募了博山師範學校一批苦大仇深、覺悟高的青年學生為骨幹,隊伍很快就發展壯大起來,成為插進敵人心臟的一把尖刀,多次受到四支隊廖容標司令員、姚仲明政委的表揚。

1939年後,歷任益都縣縣長、中共益都縣委委員、八路軍第四支隊新編第一營營長、益都縣大隊大隊長,益臨淄博四縣聯合辦事處主任,中共青州市委委員、青州市長,魯中區文協主任、華東局文藝處長、山東分局文藝處長等職。

1942年秋季,到了抗日戰爭最艱難困苦的時刻,日寇、偽軍瘋狂地實行了拉網式的“鐵壁合圍”戰術,新一營處在日偽軍的腋肘之下,成為他們進攻的重點,戰鬥接連不斷。 。

1954年6月任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1955年3月任山東省文化局黨組書記、副局長。1958年11月在整風補課中被錯定為右派。1979年9月徹底平反後任山東省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作品

主要作品有《熒火詩集》、《母與子》、《明星》、《馮毅之六十年作品選》等。晚年出版作品集《風雨滄桑一百年》,香港天馬出版社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