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許廣平決非“美女”式的女性;從學識、性格、氣質以及實際情況來看,她都應該是屬於人們說的“女強人”,她既是魯迅的親密夥伴,也是著名的婦女社會活動家。
在魯迅生前,她積極地協助魯迅,支持魯迅;魯迅逝世後,她又努力地捍衛魯迅,宣傳魯迅。
魯迅是一位“英雄”;是“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澤東語),他生活於跨世紀的中國,積極地投身於民主革命;他創作的雜文成為新文學中獨特的、極具戰鬥力和生命力的文體。
他留給大家的數百萬字的作品已經成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藝術創造力少有人能夠超越。他們之間的相愛和結合,有著一定的傳奇性和浪漫性。
一九三四年,魯迅贈給許廣平的一首情摯意深的詩上云: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畫圖怡倦眼,此中甘苦兩心知。
毫無疑問,他們二人共同譜寫的一曲愛情之歌,不但是至感人心的,也是激情浪漫的。
出版信息
作品目錄
第一章霜冷星寒度青春
一、墮入困頓
魯迅幼年,生活由小康墮入困頓——家道中落,對於一個人來說,自然是不幸——災難可以使人潦倒,也可以促人改變生活,另謀出路。
二、真情如夢
一次不成功的“議婚”——一位曾有可能成為魯迅妻子的姑娘——長媽媽“攪局”——琴姑“到死都忘不了”——魯迅未嘗不刻骨銘心——永遠塵封
在無言的記憶中。
三、婚事再提
“待字閨中”的“大齡姑娘”——母親硬要“送給”兒子“禮物”,“女大三,抱金磚!”——魯迅不肯接受這樁婚事,很使母親為難。
四、負笈東瀛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愚弱的國民,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改變國民的精神,當然要推文藝——但在母親看來,悠悠萬事,沒有比為兒子完婚更重要的了。
五、沉重的禮物
母親終於把魯迅召回完婚——因為順從,不得不喝這杯自己也參與釀製了的苦酒——“母親要娶個兒媳婦,有人在身邊陪著,那也好吧!”
六、我以我血薦軒轅
愛的是“那一個”,現實中卻是“這一個”——他們是這樣地不理解我——“家事”和國事都如此不堪——於是決心大聲吶喊,“血薦軒轅”。
第二章北國風沙催人老
一、人之子的呼喚
“仁義道德”的字縫裡兩個字是“吃人”——“救救孩子”必須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要叫出沒有愛的悲哀,叫出無所可愛的悲哀”。
二、故里彤雲
蒼黃的天底下,沒有一些活氣——希望有一個和睦熱鬧的大家庭,惟獨不是想結束夫妻分居的狀態——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但還不知道會走出什麼樣的路。
三、日本女人的風波
羽太信子不是省油的燈——周作人氣沖沖地給魯迅送了一封信——軟弱而執拗,感性多於理性,小事聰明大事糊塗的周作人——由“兄弟怡怡”到兄弟失和!
四、小草無言
“魯迅先生就無形中成了我的監護人”——時時處處照顧和護衛著魯迅——由敬慕到同情到深愛——做了別人不可代替的事,做出了特殊奉獻。
第三章相逢何須曾相識
一、廣東姑娘
她的大膽潑辣的性格讓家裡人出乎所料——希望能在北京認識做人的道理——未成的初戀——太陽正躲藏在密雲後面,很快就會露出笑臉。
二、萍聚在古城
平靜的表象下,埋伏著不安定的種子——感情的小船在風浪中漂流和搏擊了多年後,有望看到遠處的地平線——不知道是否冥冥中有什麼安排。
三、鴻雁起飛
懷著虔誠求教的心寄出第一封信——“對於社會的戰鬥”要用“壕塹戰”——這位來信的女學生很有頭腦,很有個性——你來我往,十分頻繁。
四、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正在準備破壞者,目下也仿佛有人——使奴才主持家政,哪裡會有好樣子——甘當魯迅的“馬前卒”——我現在還在尋有反抗和攻擊的筆的人們。
第四章人生難得是知己
一、探檢“秘密窩”
突然造訪了魯迅“尊府”——先生的生活太清苦,太寂寞——其味如何,小鬼向來不善於推想和描寫。
二、讓感情生長出翅膀
我們好苦悶——比賽“韌性”,我確又失敗了——稱許廣平為“少爺”——關係是越來越緊密,感情是越來越密切。
三、良師—益友—知己
“驅羊運動”短兵相接——楊蔭榆捅了學生們的馬蜂窩——堅決支持學生的正義鬥爭——“對手如凶獸時就如凶獸,對手如羊時就如羊!”——敞開了一點心扉。
四、躍上新台階
為許廣平同時也為自己製造了更好的——一條綠紗巾——酒不醉人人自醉——“訓詞”確是妙文——稱魯迅為“嫩弟”——人生難得是知己。
第五章雨驟風狂見真情
一、雨驟風狂
學校被突然包圍並占領——一條戰壕中的戰友——“來我這裡不怕!”——黑夜長行的遊子突然看見了燈光,沙漠中跋涉的旅人突然發現了甘泉。
二、“風子是我的愛”
由“朦朧感覺”進到“清晰意識”——完成了苦戀的最後階段——我起始握著風子的手——“你戰勝了”——使這將墜的被蝕而斑斕的顏色,暫得保存。
三、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被壓迫的決不致滅亡——她經受了許多磨練和考驗——古城各界的愛國鬥爭熱情越來越高漲——敵愾同讎,外御其侮。
四、直面慘澹的人生
執政府門前的槍聲——人民無權,愛國有罪!——“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這不是一件事的結束,是一件事的開頭——應該出離這個令人窒息的地方。
五、新的抉擇
南下的機會終於到來——各種原因之中,他和許廣平的關係是重要原因——四全其美(對魯迅、許廣平、魯迅的母親以及朱安)的最好辦法。
第六章大鵬比翼東南飛
一、奔向新天地
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攜手人生路的滋味——上海的宴會竟未請許廣平出席——兩船相距甚遠,卻是一道同行。
二、兩地總關情
原約定一二年的分別,不知能否堅持得下來——南普陀寺傳來清晰的鐘聲——菜淡不能加鹽嗎?——願意年月過得快些。
三、“播足”的“插曲”
月兒我交給你了,我交給夜去消受——“我可以愛”——萌發了去汕頭的想法——極希望H.M.也在同地,可以時常談談,鼓勵我再做些有益於人的工作。
四、去留問題
“這些顧忌,大部分自然是為生活,幾分也為地位”——人何必因了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呢——“H.M.比我有決斷”——種種原因,種種目的,都繞不開主導因素。
五、相聚粵海
南國的冬天,一片蔥鬱——到中山大學來當我的助教——魯迅先生往哪些地方躲——“革命的策源地”也可做“反革命的策源地”——先到上海去看看再說。
第七章相濡以沫情更真
一、“大夜”映“璧月”
儘快安頓好一個“窩”——除了朋友們的支持和鼓勵,也有不調諧的聲音——我們的心換著心——精神面貌發生很大變化。
二、歷史的回音
母親是既高興又感慨——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可是現在我沒有力氣爬了——從大先生一向的為人看,我以後的生活他是會管的。
三、宜室宜家
“我就愛你一個人”——總覺得還是我的先生——“今晚的月亮真好”——“你還是在家裡不要出去,幫助我”——“因為你是先生,我多少讓你些”。
四、“小紅象”的誕
初次嘗到同居後第一次分別的滋味——我不知乖姑睡了沒有——“是男的,怪不得這樣可惡。”——不許再稱海嬰為“狗屁”——“冷子如何不丈夫。”
五、鮮艷的小花
我對青年的態度,是“母性”的吧——“不要那樣裝她……”——“周先生怎么也曉得女人穿衣裳的這些事情呢?”
六、戰鬥的幸福
工作最忙碌,鬥爭最激烈,成績最突出,同時也是家庭生活最幸福——他總是說:“要趕快做”——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他太累了,他需要休息。
作者簡介
張恩和,男,1936年生,1953年江西省南昌市立中學畢業;
1953年至1954年青年團南昌市委組織部幹事;
1954年至1958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
1958年至1983年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歷任講師、副教授;
1983年調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任教;
1985年晉升教授。
退休之前為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魯迅研究學會理事,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理事,中華文學史料學研究會理事,為中國作協會員。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著有《郭小川評傳》、《郭小川傳》、《魯迅·許廣平》、《魯迅與許廣平》、《魯迅與郭沫若比較論》、《郁達夫研究綜論》、《周作人散文欣賞》、《魯迅舊詩集解》、《長河同泳——毛澤東與郭沫若的友誼》(合著)、《風雨情囚——郁達夫的女性世界》(合著)、《國門內外》、《深山鷓鴣聲》等學術專著和散文集多部,常有時評、文評、散文、隨筆等見諸報端。
張先生自大學時代起即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畢業留校任教後即開始發表文章、參編教材,對魯迅研究更是傾注了半生精力,尤其是在魯迅生平及舊體詩研究方面,建樹頗多。深得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三泰斗之一唐弢先生的賞識和提攜。張先生是文革後率先綻放學術激情的“中生代”知識分子之一,在家庭等各方面客觀生活條件並不寬鬆的情況下,仍堅持學術研究並取得了豐碩成果,堪為一代學人楷模!
閱讀推薦
魯迅夫人許廣平曾說過:愛情的滋生,是漠漠混混、不知不覺的,她跟魯迅之間也是不曉得怎么一來彼此愛上了。實際上,他們之間的愛情發展是有清楚的脈絡可尋的,他們之間的愛情異於他人之處,就是從師友發展到完全的了解和愛慕,歸根是魯迅先生的光輝思想和高尚的品格吸引了一個追求光明和真理的女青年。
許廣平繼續魯迅的事業,為研究、宣傳和保衛魯迅貢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她作為魯迅的夫人和戰友,一直受到人民的敬重,成為中國現代史上的傑出女性之一。本書為你詳細介紹了魯迅與許廣平之間的傳奇愛情故事。
我們的心換著心,為人類工作,攜手偕行。……在深徹了解之下,你說,“我可以愛。”你就愛我一個人。我們無愧於心,對得起人人。在亞當夏娃的心目里,戀愛結合神聖,在將來解放的社會裡,戀愛,再——志同道合,成就婚姻。那言語不通,志向不同,本來並不同住的,硬說“佳偶”,就是想污衊你的一生。
電視劇
主創名單
主要演員:孫維民
史蘭芽
耿耿
柳景溪
郭楠楠
曾國華
俞才斌
李迎旗
總 集 數:20
出品地區:大陸
首播電台:
導演/監製:史踐凡
出品年份:2001
所屬分類:民國劇
劇情內容
20集電視連續劇《魯迅與許廣平》
以北京、廣州、上海的風雨經歷來承載魯迅輝煌的人生,立體地再現魯迅作為世紀偉人的風采;以其師生婚戀為主線,將魯迅先生作為人的平凡與可敬可親作了充分的展示。全劇跨越二十年,既敘述了魯迅和許廣平獨特的生活鬥爭道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近代中國的社會歷史。從魯迅與朱安不幸的包辦婚姻,到魯迅和許廣平的自由戀愛;從許廣平反抗包辦婚姻到第一個戀人的不幸夭亡;從魯迅和周作人的“兄弟怡怡”到關係破裂,以及魯迅與眾多歷史名人的友情交往與怨心糾葛……既注意傳記式的生平交待,更致力於將一些感人的事件展開,力圖實現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和史實性與可視性的雙重價值,為世紀之交的中國電視劇藝術作出成功的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