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蕨

魚鱗蕨

魚鱗蕨,魚鱗蕨屬植物,植株高80-150厘米。

基本信息

特徵

魚鱗蕨魚鱗蕨
植株高80-150厘米。根狀莖直立或斜上,木質,粗短,直徑約2厘米,先端密被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長約1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全緣或呈微波狀,偶有短纖毛,厚膜質,深棕色,有光澤。葉簇生;柄長40-80厘米,基部粗5-8毫米並為深棕色,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禾稈色且漸變光滑,鱗片脫落後往往留下隆起的鱗痕;葉片大,卵形,長寬各約50-80厘米,先端漸尖,四回羽裂,偶有五回羽裂;羽片10對左右,對生,基部一對最大,與第二對相距14-19厘米,柄部3-4毫米,平展,長卵形,長36-43厘米,寬約3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略變狹,平截並略覆蓋葉軸,三回羽裂;小羽片約15對,基部一對對生並縮短,向上互生,有時第二對僅有上側或下側的小羽片,有極短柄(長1-2.5毫米),下部的相距4-5厘米,以直角開展,上部的略斜展,疏離,上下兩側的小羽片不等長(而在上部的羽片為等長),上側的長度約為下側的1/2-2/3,基部下側第二片較長,15-19厘米,基部寬5-6厘米,橢圓披針形,漸尖頭,上部略向上彎,基部平截,緊靠或略覆蓋羽軸,二回羽裂;末回小羽片14-16對,基部一對對生,向上互生,近無柄,平展,略疏離,長橢圓形,中部的較長,長2-3.2厘米,基部寬1-1.4厘米,尖頭或漸尖頭,基部平截,緊靠小羽軸,羽裂深達末回小羽軸;裂片6-8對,平展,彼此接近,長橢圓形,長4-7.5毫米,寬2-4毫米,圓頭,基部闊楔形,略不對稱,兩側羽裂達1/4-1/2或為波狀;向上的羽片漸狹,末回小羽片近全緣或為淺羽裂。葉脈下面明顯,在裂片為羽狀,小脈單一,基部的偶有二叉,斜向上,不達葉邊。葉近紙質,乾後棕綠色,上面疏被深棕色的粗短節狀毛,下面無毛或僅沿主脈有一二節狀毛;葉軸及各回羽軸禾稈色,有光澤,上面有狹縱溝,除基部外均光滑,基部上面密被節狀毛,下面有1枚心臟形的棕色膜質鱗片。孢子囊群小,圓形,直徑約0.5毫米,生於小脈頂端,每裂片有3-5枚;囊群蓋半球形或卵圓形,棕色,膜質,僅基部著生,宿存。染色體2n=82。

分布

產西藏東南部(墨脫)、雲南南部及西部(鎮康、蓮山、貢山、德欽、馬關、西疇、雙柏)、四川(峨眉山、洪雅、筠連)、貴州(梵淨山、江口、獨山、平伐)、廣西(瑤山、大明山、龍勝)、廣東(樂昌、惠陽)、湖南(新寧)、江西(井岡山、遂川)、福建(南平、南靖)、台灣(阿里山)及海南(五指山)。生林下溪邊,海拔500-3 300米。也廣布於印度、不丹、尼泊爾、錫金、越南、菲律賓及日本南部(屋久島)。

鑑別

本種以前曾與產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和馬來西亞的南洋魚鱗蕨Acrophorusblumei Ching apud C. Chr. Gardens Bull. S. S. 7: 226. 1934; Holttum, Fl. Mal. 2: 481, f. 283. 1966. [Aspidium nodosum Bl. Enum. Pl. Jav. 171. 1828, nonWilld. 1810; Acrophorus nodosus (Bl.) Presl, Tent. Pterid. 93. 1836.] 混淆,Holttum已指出這兩種除分布區不同外,形態上也有區別。魚鱗蕨的葉片分裂度較粗,葉軸不粗糙,囊群蓋較小,這些特徵均便於區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