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璐詩

魏璐詩

魏璐詩(1918.12.11~2006.03.06),原名Ruth F. Weiss,女,猶太人,出生在奧地利,1955年加入中國國籍,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原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外文局前身)英文專家,原人民畫報社德語專家。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魏璐詩 魏璐詩

魏璐詩,原名Ruth F. Weiss,女,猶太人,1955年加入中國國籍,2006年3月6日逝世。

1908年12月11日出生在奧地利。1932年在維也納大學畢業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10月來到上海。通過中外進步人士,特別是宋慶齡的影響,了解了學生運動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決定長期留在中國,為中國革命貢獻自己的力量。

魏璐詩曾為史沫特萊提供學生運動的報導,同馬海德、路易·艾黎等進步人士定期學習研討馬列,與在北京的斯諾一起為國際聯盟及《中國呼聲》雜誌轉達革命動向並撰寫文章,配合路易·艾黎、耿麗淑等為中國工業合作協會(後為工和國際)及其他組織工作,並多次到宋慶齡、史良、魯迅家中探討中國的現狀和未來,為他們提供翻譯、校對。

魏璐詩 魏璐詩

1936年“七七”事變後,魏璐詩於9月到達成都,在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醫學院任英語教授。在此期間,她擔任成都《新聞快報》主任編輯,同時與斯諾和史沫特萊合作,共同向世界報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進展情況。1943年她到重慶,在教會總會、加拿大駐華使館、重慶聯合國新聞宣傳處任職。在此期間,多次會晤了周恩來和鄧穎超、胡績偉、王炳南等,協助文字翻譯,並在家中掩護了多位險境中的中國共產黨人。同時,她協助宋慶齡重建保衛中國同盟並擔任中央委員會委員,與陶行知探討辦學並編制了育才國小的記錄影片,通過聯合國影聞宣傳處發往世界各地,還配合宋慶齡、路易·艾黎為工和國際做各種對外宣傳工作。抗戰勝利後,魏璐詩又回到上海,在宋慶齡同志主辦的中國福利會工作。1946年到美國紐約,在聯合國秘書處任職。

1951年魏璐詩應邀回到中國,在北京國際新聞局(外文局前身)任英語專家。1965年到人民畫報社任德語專家。

魏璐詩同志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及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貢獻,贏得了中國人民的信任。她當選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其間,她積極參政議政,關心國家大事,做了許多有益工作。魏璐詩同志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充分肯定,曾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社會評價

魏璐詩圖冊 魏璐詩圖冊

魏璐詩同志熱愛中國和中國人民。幾十年來,她始終同情、支持並積極投身於中國人民的解放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她有著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有著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待人寬厚,甘於奉獻,從不計較個人的名利地位,始終保持了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她對工作兢兢業業、精益求精,展現出豐富的工作經驗,贏得了中國同事的尊重和讚譽。

魏璐詩同志對中國和中國人民懷有真摯的感情,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中國的對外傳播事業,為中國的發展和進步、為增進中外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其他

魏璐詩墓碑揭幕儀式在宋慶齡陵園舉行

2010年4月24日,由中國外文局、人民畫報社、中國福利會和馬海德基金會主辦,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外文局老專家魏璐詩墓碑揭幕儀式在上海宋慶齡陵園舉行。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全國政協辦公廳、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中國外文局、中國福利會、人民畫報社等有關單位和團體向墓碑送了花籃。趙啟正、張文康、萬學遠、陳昊蘇、周明偉、楊曉渡、蔡威、徐步等領導同志出席了揭幕儀式。奧地利駐滬總領事、德國駐滬總領事和以色列駐滬領事等也參加了儀式。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在揭幕儀式上講話,他對魏璐詩為中國人民做出的傑出貢獻進行了高度的評價。對外友協會長陳昊蘇、外文局常務副局長周明偉、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曉渡、人民畫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徐步以及德國駐滬總領館總領事、魏璐詩長子葉凱等也在揭幕儀式上對魏璐詩偉大的一生進行了追思。

魏璐詩的骨灰安葬在上海宋慶齡陵園,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外文局的支持。在人民畫報社、中國福利會、馬海德基金會的積極努力下,魏璐詩終於實現了她生前的夙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