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芭蕾舞演員瑪拉和軍官羅伊在滑鐵路橋上邂逅傾心,然而由於戰爭 無情,在兩人決定結婚之時,羅伊應招回部隊參加戰事。為見愛人最後一面,瑪拉錯過了芭蕾舞團演出,失去工作。
不久,羅伊被誤登上陣亡名單,失去工作的瑪拉幾欲崩潰,淪為妓女。再次遇到生還的羅伊,瑪拉對生活又有了希望,可是面對羅伊家族的榮譽和家人的信任,善良的瑪拉不願繼續欺騙他,於是在婚禮前一天悄然離去,在兩人初次見面的滑鐵盧大橋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芭蕾演員瑪拉·萊斯特 | 費雯·麗 | 劉廣寧 | ---- |
羅依·克羅寧 | 羅伯特·泰勒 | 喬榛 | ---- |
克勞寧夫人 | 露塞爾·沃特森 | 林彬 | ---- |
羅伊叔叔公爵 | C·奧布雷·史密斯 | 畢克 | ---- |
Kitty | Virginia Field | 李梓 | 芭蕾演員 |
Madame Olga Kirowa | Maria Ouspenskaya | 張同凝 | 芭蕾劇團吉洛娃夫人 |
Maureen | Janet Shaw | 趙慎之 | 芭蕾演員 |
Elsa | Janet Waldo | ---- | ---- |
Lydia | Steffi Duna | 程曉樺 | 芭蕾演員 |
Sylvia | Virginia Carroll | ---- | ---- |
Marie | Leda Nicova | ---- | ---- |
Beatrice | Florence Baker | ---- | ---- |
Mary | Margery Manning | ---- | ---- |
Violet | Frances MacInerney | ---- | ---- |
Grace | Eleanor Stewart | ---- | ---- |
計程車司機 | Harry Allen | 邱岳峰 | ---- |
莊園管家巴恩斯 | David Clyde | 楊成純 | ---- |
燭光俱樂部侍者 | Connie Emerald | 邱岳峰 | ---- |
蘭特謝步兵團上校 | Gilbert Emery | 於鼎 | ---- |
司機湯姆斯 | Leonard Mudie | 於鼎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梅爾文·勒羅伊、西德尼·富蘭克林 |
導演 | 梅爾文·勒羅伊 |
編劇 | 羅伯特·E·舍伍德 |
攝影 | Joseph Ruttenberg |
配樂 | Herbert Stothart |
剪輯 | George Boemler |
配音導演 | 伍經緯 |
美術設計 | Cedric Gibbons |
服裝設計 | 吉爾伯特·艾德里安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
角色介紹
| |
| |
| |
|
參考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歌曲名稱 | 類型 |
《友誼地久天長》 | 主題曲 |
幕後花絮
影片段預告絮
•該片編劇羅勃特·E·舍伍德在替《魂斷藍橋》寫劇本時,同時也擔任費雯·麗的丈夫奧利弗主演的電影《蝴蝶夢》的編劇。
•《魂斷藍橋》的男主角羅伯特·泰勒是由星探從大學裡挖掘出來的。在此之前,羅伯特·泰勒和費雯·麗就同在一個劇組裡共事。
穿幫鏡頭
•連續性:在影片開始的時候,羅伊從車上下來,想獨自一人從滑鐵盧大橋上步行過去,吩咐司機在橋的另一邊等他。在他漫步的時候影片開始閃回,但在結尾的鏡頭中,卻看見他們是開車越過大橋然後離開的。
•時代錯誤:雖然影片發生的時間是在1920年之前的一戰期間,但是女主角瑪拉的所有穿著和髮型事實上都是1940年代最流行的。
•時代錯誤:影片開始不久空襲警報結束之後,羅伊和瑪拉從地下防空洞中出來,可以在畫面右邊頂部很清楚地看到一個紅綠燈。在倫敦最早出現紅綠燈的時間是1931年。
•顯示錯誤:羅伊從蘇格蘭乘坐特別快車回到倫敦的時候,火車上顯示的是大西部鐵路,實際上這家公司只負責從倫敦的帕丁頓到英格蘭西部和威爾斯的鐵路運輸任務。
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提名 | 獲獎/提名方 |
1941年 | 第13屆奧斯卡獎最佳攝影 | 提名 | Joseph Ruttenberg |
1941年 | 第13屆奧斯卡獎最佳配樂 | 提名 | Herbert Stothart |
參考資料: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魂斷藍橋》改編自羅伯特·E·舍伍德的同名舞台劇。影片拍攝於20世 紀40年代,由於明星制和製片廠制度在好萊塢盛行,因此電影公司出於啟用明星來保證票房收入的考慮,於是決定不讓《魂斷藍橋》中的任何一場戲直接表明費雯·麗飾演的女主角瑪拉是一個妓女。在對劇本重新改編之後,男女主角羅伯特·泰勒和費雯·麗所飾演的角色都成為了優雅端莊的代名詞 。
影片命名
《魂斷藍橋》的英文原名是《Waterloo Bridge》,直譯的意思是“滑鐵盧橋”。後來有人改譯為《斷橋殘夢》,“斷橋”寓意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意思到了,感覺卻不美。於是編譯組為該片舉行了征名活動,一位女士寄去了“魂斷藍橋”的名字,獲得了編譯組的一致通過,並最終成為影片的中文片名 。
製作發行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1940年5月17日 | 美國 | 1949年 | 奧地利 |
1940年11月17日 | 英國 | 1949年3月 | 日本 |
1941年12月22日 | 瑞典 | 1949年11月7日 | 西德 |
1943年10月24日 | 芬蘭 | 1961年12月1日 | 芬蘭 |
1944年3月16日 | 西班牙 | 1963年2月7日 | 丹麥 |
1947年1月15日 | 丹麥 | 1972年11月3日 | 芬蘭 |
1947年4月11日 | 法國 | 2004年8月20日 | 希臘 |
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魂斷藍橋》被譽為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愛情影片之一,是一部 盪氣迴腸的愛情經典之作 (搜狐網評) 。作為一部風靡全球的好萊塢愛情故事片,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愛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恆使人心馳神往。影片的內容傳奇,文藝氣息濃厚,具有極高的催淚效果 (新浪網評)。而片中根據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改編的主題音樂也被稱為電影歌曲的典範,並且廣為流傳 (天津人民廣播電台文藝廣播評) 。
影片從始至終緊扣愛情主題,並通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愛、相分、相聚和永別,把熾烈的愛情、惱人的離情、難以啟齒的隱情和無限惋惜的傷情共冶一爐。因為戰爭原因而墮入紅塵的瑪拉經過費雯麗的演繹,其善良、美麗、柔弱、無辜表露無疑。她在滑鐵盧橋上平靜地走向死亡時面容上所閃現出的悽美讓觀眾為之心痛 (新浪網評) 。
《魂斷藍橋》是西方電影在東方獲得成功的典範。影片以其纏綿悱惻的悲劇情節、演員們細膩的表演、感人至深的情感效應,打動著感情細膩的東方人 (影評人羅遠和評) 。《魂斷藍橋》在中國上映後感動了很多的電影觀眾,以致於引起國外學者的驚嘆與好奇,稱之為特有的“中國現象”。在中國國內學者的研究中,有人認為片中瑪拉和羅伊是典型的佳人與才子的組合,而瑪拉對於貞潔的理解以及西方社會中的門第觀念,都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觀眾的觀念和價值取向不謀而合 (《南國都市報》評) 。